试论唐代文化交流的现状
1,佛教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经过五六百年的传播,在唐代达到顶峰。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汉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时,尊道抑佛。然而,由于其有利的统治,它也主张后太宗,史静教是流行的。武则天为“改唐为周”掀起了第一次拜佛高潮。禅宗兴盛,沈安被奉为国师,慧能深受尊崇。宗瑞和玄宗父子迷信道教,道教的影响逐渐恢复,但佛教的影响受到很大限制。玄宗下令将12000多名僧尼世俗化,并禁止建立佛教寺庙。苏宗、戴宗执政时,兴起了第二次崇佛热潮。密宗(Tantric)宣和一会儿。武宗即位后,以“佛国”要挟朝廷。会昌元年(841),上书废佛,拆毁佛寺四千六百余座,寺院四万座,恢复僧尼二十六万人。宗彝崔莉认为佛教有益于国家,第三次崇佛热潮兴起。873年(咸通十三年),迎送佛骨的玉凤祥法门寺丑态百出,佛教影响大增。
佛教在唐代的传播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统治阶级大力倡导和宣传佛教。隋唐时期,除了唐武宗曾经毁佛,其他皇帝大都毁佛。这样不仅促进了寺庙经济的发展,也使佛教在王公贵族和下层民众中广泛传播。第二,佛教宗派竞相出现。隋唐时期的佛教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法香宗、禅宗。后来,以南宗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因其教义简单,终于压倒了其他宗派,垄断了佛坛。第三,翻译经典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由于玄奘精通汉语和梵语,他的译文忠实于儒家经典,语言流畅,极大地促进了佛教的进一步发展。
2.道教
道教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变革,在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明儿,唐朝皇帝也姓李,所以对道教非常崇拜。道教崇尚炼丹术,虽有迷信成分,但对后世化学的发展和火药的发明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文学艺术
1,诗歌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今天,有2200多位诗人写的近50000首诗。诗歌内容非常丰富,反映了唐代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唐代诗歌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诗人众多,诗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真实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状况,意境高远,艺术性强。初唐时期,被称为“初唐四杰”的、杨炯、陆、罗,为摆脱浮华诗风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后来,陈子昂倡导诗歌改革,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建立了内容丰富、语言浑厚质朴的新诗风,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盛唐时期开元至天宝之间,是诗歌发展的繁荣时期,其间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相映成辉。此时的诗人发展出各种体裁和形式的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变得多姿多彩,异彩纷呈。早期诗歌有两个流派:浪漫派和隐逸派。浪漫主义诗人如王翰、王之涣、王昌龄等擅长用短绝句表达复杂的感情。另一部分浪漫派诗人,李奇和岑参,擅长古典诗歌,尤其是七言诗。隐逸诗派的代表是孟浩然和王维。他们在写作技巧上有很大成就,但在思想内容上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盛唐的李白和杜甫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了顶峰。中晚唐诗人如陆仑等“大理十才子”,新乐府诗派代表元稹、白居易等,还有难得的代表人物韩愈。
唐代诗歌创作非常发达。主要原因是:(1)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为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元是最繁荣的时期,产生了像李白和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2)唐朝政治上长期统一,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发展了民间文学,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3)唐代地域辽阔,国力强盛,交通发达,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不仅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丰富了唐诗的内容。(4)唐太宗、武则天等唐代统治者提倡科举,兴办学校,选拔人才,修订史书等,对唐代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唐高宗喜好诗歌,进士以诗为官,极大地促进了诗歌的发展。(5)唐代复杂的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为诗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6)音韵学发达。(7)唐代诗人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了艰苦的创作。总之,唐诗的发展不是偶然的。是当时社会条件的产物,也是唐代诗人努力的结果。
2.古文运动
中晚唐,文坛出现古文运动。为了改变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的死板的骈文文体,唐代人创造了一种自由、质朴、明快的新散文,史称古文运动。陈子昂是初唐古文运动的创始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主要统帅。后来的柳宗元、刘禹锡也为古文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绘画和书法
隋代著名画家有詹子谦、董伯仁等,詹子谦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的古代名画之一。初唐著名画家有严立德、严兄弟。然后是吴道子、王维、李思训、张璇、周舫、韩干、韩寒等。,都是红了一阵子的。其中以吴道子最为著名,被誉为“画中圣人”。
隋唐时期,名家辈出,都是有备而来,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初唐的欧阳询、余士南、褚遂良、薛基等人继承了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风格,大大提高了唐代的书法艺术。晚唐时期,颜真卿、刘公权等人都创造了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书法风格。
第三,历史
隋唐五代史学的伟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官方史书体系的建立。隋文帝时,有一道法令禁止私编国史。唐太宗时,史馆并未被取缔,而是由宰相监管。从此,朱作郎停止了史官的工作,实现了我国古代史书编纂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对后世的修纂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2.出现了大量的传记史书。隋唐五代编纂的传记正史多达九部,其中唐代编纂的八部是《晋书》、《梁书》、《陈数》、《北齐书》、《周树》、《南史》、《北史》,合称“唐八史”。五代两晋以后,编《旧唐书》。占全部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以上。
3.两本新历史书的出现。一本是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写的《史通》。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历史批评专著。在书中,他不仅深入分析和总结了纪传体和编年体史书的优缺点,还提出了自己的修史思想和见解。他还指出历史学家必须有才能、有学问、有知识才能写出好的史书,这极大地促进了后来史学的发展。另一本是唐代历史学家杜佑编纂的《通典》。这本书是第一部记录中国法律法规体系的通史著作。共200卷,分为食、选、官、礼、乐、兵、刑、州县、边防九大类。它追溯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唐代宗的每一项法律法规制度的源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第四,唐代的文化交流
唐与各国的交往首先是通过互派使节实现的。这方面的资料很多,随处可见。比如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印度王的尸体罗一多向唐朝派遣使节。唐太宗命云起为其举行祭慰,罗一多率众出迎,“拜圣旨,戴高帽,随其返朝。”通过使节的不断交流,加强了彼此间的关系,增进了相互了解,扩大了政治影响。除了外交使节,广大的“留学生”、“学僧”和外国官员在与各国的交往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国际学生主要是日本、韩国和其他国家派往唐都学习中国文化的学生。日本的“唐使”每次来华,都带一定数量的留学生,总数多达132人。帮助孝德天皇进行大规模革新的高翔玄理和创造了日本汉字“片假名”的吉备真备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留学生在长安刻苦学习,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他们学成后,有的在唐朝为官,有的回国成为传播文化、推行改革的中坚力量。
学识渊博的僧侣往来于印度、中国和日本之间。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初唐时,玄奘、易经赴印度取经。玄奘漫游印度名寺,遍访天下高僧,求法讲学,以“出言不逊唐太宗神武,平息事端,使人宾至如归”的方式介绍中国文化。回国后,我在长安翻译了从印度带来的佛经,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书《大唐西域记》,介绍了印度和中亚各国的山河情况和风土人情。自初唐以来,日本等国的学者经常来华“取经”。838年,文宗三年,任远到扬州、五台、长安等地求法,带回585部佛经和疏书,写成《唐代求法之旅》,介绍他在唐代的所见所闻。中国的僧侣也去其他国家传教。鉴真就是一个代表。应日本学者赵朴等人的邀请,经过六次努力,他终于抵达日本,并在奈良的户田寺演讲,受到日本人的欢迎。学僧的这些活动不仅传播了宗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商业贸易也是唐与各国交流的重要方式。实际上,各国向唐朝送礼是一种特殊的官方贸易。唐朝政府鼓励外国人在中国做生意,外国商人开始活跃在中国市场。据文献记载,长安、洛阳、扬州、广州都是外商集中的地方。长安是国际商业城市,出差多,这点不用说。广州一带,常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船只,数目不详,载香载药,堆积如山”。新罗商人在山东半岛和江淮地区非常活跃。波斯商人在长安和扬州设立波斯商店,经营珠宝和香料,交换中国的丝绸、纸张和药材。阿拉伯商人以长安西城为主要基地,出售丝绸、瓷器、象牙和染料。所以这些都是唐朝和其他国家交往的表现。
在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过程中,唐朝政府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原则,外国的商品、艺术和生活方式都传入了唐朝。就经济而言,新罗的人参、牛黄、海豹皮、雕鹰铃和将军布,日本的玛瑙、琥珀和珍珠丝,印度的宝石、珍珠、棉布和胡椒,印度尼西亚的象牙、犀牛干,阿富汗的名马、玻璃和黄金精,伊朗的菠菜籽和波斯枣,罗马的红玻璃和东非特产丰富。在文化艺术方面,佛教经典和艺术来自东方,伊斯兰教、摩尼教和景教开始传入中国。朝鲜、印度和中亚各国的舞蹈在唐代大放异彩,外国音乐家如曹豹、米、康昆仑和安赤奴等深受唐人喜爱。拜占庭和阿拉伯的医师也在唐朝找到了活动的市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西域的衣、食、俗广为流传。在长安、洛阳等地,有“女学三妆为胡夫,妓入胡音为乐虎”的“胡华”现象。这种局面虽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唐朝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促进了唐朝社会的发展,使唐朝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
另一方面,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唐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上,日本学唐朝,进行“大革新”,实行郡县制、田亩制和租佃制;朝鲜也模仿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广泛设置学校,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经济上,唐朝的丝织品、瓷器、铜镜、金沙、染料、家用工具不仅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运往中亚、欧洲和非洲,还大量进口到朝鲜和日本。法律上,日本的大宝法和唐律基本相同。用日本学者的话说,它在形式和精神上都是以唐律为基础的。朝鲜的“高丽代制”一般都是唐朝模仿的。至于刑法,也是采用唐律,考虑到时机和它。在文化上,唐朝的文学名著,如唐历、乐书、大李岩经、金淑、狄凡和陈贵,流入朝鲜、日本和其他国家。当时朝鲜主要使用汉字。日本汉字是吉备真备和空海僧人根据汉字的部首结构和书写方式创造的。唐代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也受到各国的喜爱和重视。在科学技术上,唐朝先进的造纸、炼丹术、丝织、制瓷、建筑艺术、天文历法、医学理论也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一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参考资料:
我学校的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