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仪的研究论文

吴毅,:农地制度改革的路径、空间与边界——基于“增权”与“限权”下行动互动的视角,《社会学研究》(A型权威),2065438+5,2005。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目标与可能路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2014。

陈奇,吴毅:群体性事件的情感逻辑——以DH事件为核心案例及其外延分析,社会(b超权威),2014,1。

《扎根政治》:揭示新一轮农地制度改革的现实问题,《北京日报》8月2013,19。

吴帆与吴仪:整风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湖北省大冶县矿业公社为例,《开放时代》,2013。

吴毅、:言说的可能——对土改诉苦的再思考,《社会学研究》(A级权威),第6期,2012。

吴帆,吴毅,杨蓓:意识形态与发展道路: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再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12,1。

杨贝、吴毅:《人民公社:现代乌托邦的追求与挫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期。

吴毅,:结构化选择:对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再思考,《开放时代》,4期,2011。

吴毅、吴帆:传统的翻转与再翻转——新区土地改革中农民土地心态的建构与历史逻辑,《开放时代》,第3期,2010。

吴帆、吴毅:《历史社会学的发展与特点》,《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理想还是常态:农地配置探索的世纪秋千——理解20世纪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历史的一个视角,《社会学研究》(A级权威),2009年第3期。

吴毅等:《农村政治研究二十年:一场公共学术运动的兴衰》,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秋季刊2008年第41卷第01期。(ssci)。

吴毅等:乡村治理研究的路径与主体:对应星批判的回应,《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2008年秋季第41卷第01期。(ssci)。

权威的民主化: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中国改革报》,2008年6月5438+065438+10月17。

治理的变革——兼论中国乡村社会的政权建设,《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9期。

从革命到革命,《中国书评》2008年第5期。

“权力-利益结构网络”与农民群体利益困境——一个采石场纠纷案的分析”,《社会学研究》(A级权威),2007年第5期。

迎接检查的游戏——乡镇调研札记,《读书》2007年第6期。

为什么这样叙述——对经典农村研究方法的质疑,《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4期。

吴毅、李德瑞:二十年来乡村政治研究的演变与转向——评龚* * *《一场学术运动的兴起与终结》,《开放时代》(乙类杂志),2007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3期转载。

局促的改革空间——一个学者眼中的乡镇机构改革,《南方之窗》,2005年5月(上半月),本文是《南方之窗》对吴毅的专访。

吴毅等:“乡村治理研究的路径与课题——兼接受邢先生的批评”,《开放时代(B型权威)》,2005年第4期。

最后一集,读书,2005年第5期。

农村政治研究:从何而来,路在何方?《开放时代》(B-authority),2005年第2期。

“诱导民众致富”与“政府负担”,读书,1,2005。

对农地征收中政府与农民争利现象的两点思考,《上海行政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收藏与默认,天涯,2004年第5期。

《农村的电力承包》,天涯,2004年第5期。

法律的正义还是情感的理性,《天涯》,2004年第5期。

不同语境中的乡村关系,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9期。

《基层政府在农地征收中的作用》,《读书》,2004年第7期。

农民种植房与弱者的反控制,书城,2004年第5期。

税费改革中农村利益紧张下的村级财政困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杨振林,吴毅:转型期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中州学刊》,1,2004。

吴毅、:道中之道:一个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案例的启示,《江西社会科学》,1,2004。

宗族权威的变异与经纪模式的解体,《文史哲》2003年第4期。

从革命到后革命:一个村庄政治运动的历史轨迹,《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2期。

《叙述村庄政治》,读书,2003年第3期。

双重边缘化: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类型学分析,管理世界(A级权威),11,2002。

乡村治理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两个村庄的表述,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2003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缺乏治理资源的乡村权力与税费征收中的干群博弈,《中国农村调查》,2002年第4期。

《公共空间》,浙江学术期刊,2002年第2期。

吴毅,杨振林,王亚克:村民自治中“村委会自治”现象的制度经济学分析,《雪海》,1,2002。

徐勇、吴毅、何雪峰等。村治研究的知识与策略,浙江学术期刊,1,2002。

《没有政治的村庄》,浙江学术期刊,1,2002。

《双重角色》《经纪模式》《守夜》《铃铃》,开放时代(B权限),2001,12。

何雪峰,吴毅,童志辉:村民选举研究:透视转型期农村社会性质的一个窗口,《江海学刊》,2001,1。

吴毅、何雪峰:《村庄治理研究论纲——试图揭示村庄治理的研究范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如何演绎新规则,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冬季卷1999(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与评论的国际性中文期刊)。

吴淼、吴毅:“村民自治:理论资源与操作成果”,《社会主义研究》第4期,1999。

《制度与国家:新制度经济学的政治视角》,《天津社会科学》(B权威),第3期,1999。

制度引入与精英统治:乡村场域民主选举规则的演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1999。

村民自治的成长:国家进入与社区内生性,《政治学研究》(A级权威),第3期,1998。

村庄治理中的政治家:一个村庄村民的参与与意识分析,战略与管理,第1998期,第1期。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政治稳定的形式与效果,天津社会科学(乙权威),第5期,新华文摘,第1997期,第12期,全文转载。

《晚清乡村衰落与现代化受挫》,《天津社会科学》(B权威),第3期,1996。新华文摘转载,第5期,1996。

跨世纪问题: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社会主义研究》,第1996期,第1期。

跨世纪课题:中国农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科学学报,1995,14二月。

社会政治取向与政治稳定关系的结构分析,《政治与法律》,第4期,1995。

徐勇、吴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政治影响分析,《学习与探索》,第3期,199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环境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和制约》,《重庆社会科学》第3期,1993。

《论中国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社会主义研究》第4期,199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5期,1991。

发展中国城市的正确方针,《城市发展》第5期,1991。

论城市发展的历史机遇,《城市科学》第3期,1991。

从日本的国策看日本对华北的渗透,《重庆史》第2期,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