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教育论文

如何写教育论文

首先,什么是教育论文

散文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多样,短小活泼。

顾名思义,教育论文是关于教育思想和观点的文章。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是“教学收获”,主要是写教学中最深的体会。其主要特点是话题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简单,覆盖面相对较小,文字材料易于收集、整理和使用。

杂文的写作风格没有固定的限制,但有借故事说理、记叙、议论等常见形式。借故事说理:作者要把重点放在描述一个事件上,不用过多的语言做评论,把一件事写清楚。文末有个简单的题目就行了。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作者所描述的故事而被感动,明白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就隐含在故事中。

作文是最适合教师创作和使用的形式。

第二,写教育论文有什么好处

1能真实记录我们身边的世界。如果你要问我:这20年你都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写教育散文不会像过去那样给老师留下模糊的记忆,不能让过去的智慧和思想火花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淡出这个美好的世界。

2.用教育散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为要写,所以要读;因为你想写,所以你不得不写;因为你要写作,你要思考。写作是激发自己去读、去做、去想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对教师最好的教育研究,是对教师行为研究最好的支持。

3、通过教育随笔,让每一位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成功实践者。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那么多实质性的要求,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但是在思考的同时,思考与写作,写作与做,螺旋式上升,每一个教师一定会把新课标的要求变成自己的技能。

辛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掌握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第一手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结束后,及时记录他们的经历,不仅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促进作用;如果发表,对同行也有参考意义。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的科学。”教师在传道授业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因材施教。回顾和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不仅积累了一些个人的教育教学成果,也丰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

一个“桃李满天下”的老师,成就斐然。回顾他的整个从教生涯,可能很难找到当时清晰的轨迹,但也很难重现昨天,只留下一丝遗憾。

的确,现在的老师负担很重。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意,或许更多的来自于心理上的无形压力。面对高职院校就业率低、转岗、待岗等现实问题,教师不得不关心成绩。一直被称为“良心工作”的隐性工作,老师们自己也想说“良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难理解“分数才是硬道理”的论调了。所以很多老师会坚持“只教手中的书,不换学科和科研”的原则。导致老师只有一桶“死水”,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毫无用处。及时写论文是解决上述矛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它操作性强,效果显著。

教师论文大致可以分为纯理论的学术研究文章和涉及具体问题的教学随笔。考虑到实际情况,笔者赞同广大中小学教师应重点写一些教学随笔。通过及时整理教学思路,记录教学经验,只会促进教学。在教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上,通过仔细思考或者查阅相关资料,最终会形成文字。这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疑问和怀疑。

另一方面,根据笔者自身的经验,勤于写小论文有助于培养执笔教师的教研意识,尤其是这类小论文被报社录用或获奖,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顺势而为,提升境界。

现代教学形势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者”向“学者型教师”转变。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教师”必须能够进行学术研究,以教学随笔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是为学术研究铺路的“基石”。作为一名教师,没有教学和研究,从事抽象的理论研究是缺乏基础的。也可以说,没有教学和研究就没有科学研究。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老师都在一次一个脚印的踩着,随时记录着这个轨迹,追溯到更深层次的教育。边教边学是一种享受。

第三,教育论文应该写什么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不敢说每节课都有最深的体会,但是我们每天都要教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善于发现,做一个有良心的人,作文的素材是很多的。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读书笔记,比如教育案例,比如教学反思,比如学生档案记录,比如写教育随笔,其实就是一个思考和积累的过程。因为我们处在教育的第一线,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自己的智慧,经常会教一些东西。如果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教育心态,无疑对以后的教育教学有所帮助。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离不开平时的积累。教育论文因其篇幅而简短。

(1)随时掌握教学得失。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试验田”。实验成功与否,他肯定会有一些“启示”,总结得失,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自然会扬长避短。比如一个老师在教“吃”字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先学“气”字,再学“吃”,这样容易“吃”。还是有很多同学错了。过了一会儿,学生们又错了。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记忆这个单词?她想到了一个办法。点评的时候,她告诉同学,“今天中午,我们班一个同学饿得把筷子都吃光了。”学生们不解,说:“不可能!”“谁会吃筷子?”看到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事,她觉得时机成熟了,就让一个同学走到黑板前,让他写一句“我吃了一碗饭。”不出所料,这个学生把“吃”写成了“气”,马上有同学站出来纠正,“错了!不对!吃饭中间没有一条水平线!”她笑了,指着这位同学写的“气”说:“你看,他的筷子是不是卡在喉咙里了?”同学们都笑了。“你能帮他把它们取出来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从那以后,学生们再也没有犯过任何错误。看来“筷子卡在喉咙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中,每一位老师都会有可喜的成功实践。成功之后,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获得成功?你从哪里把握自己的成功?深入思考之后,一个好的题材就诞生了。

教学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错误,我们应该冷静思考:为什么,错误的主要症结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2)记录教学机智。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即兴发挥,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老师评作文,本来是想表扬一些写得好的,然后批评那些写得差的。当他看到学生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时,他临时改变主意,选择学生作文中精彩的地方一一表扬,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学生们认真修改了他们的作文。第二天,许多生动的文字、优美的句子、巧妙的构思已经悄然出现在不同的笔记本上。有家长高兴地打电话来,说她的孩子回来了,开心极了。她没有用家人催她写作业,就认真改改作文,认真写。这个孩子本来就是老师准备批评的对象。赞美的力量可见一斑。

(3)写作教育偶尔为之。教材是我们的教学基础,但不一定完美。只要我们深入冷静的学习思考,你可能会有新的认识或者新的疑惑,请及时写下来。如果你想,你会有所收获。如果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你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一个老师看到他学校的一个老师在评判学生的分数。写得特别用心或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两个苹果。当然,所谓的“苹果”只是一枚刻得像苹果的小邮票。但这种看似“画饼充饥”的评分方式,却让冰丁的原学员在作业本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样,孩子开心了,家长也开心极了。所有孩子的脸上都充满了欢快。孩子们经常挤在一起比谁开的苹果多,还偷偷的争抢更多的苹果。另一方面,身边的老师给学生留了很多作业,但对学生的评价却很低,让家长误以为孩子学习成绩差,经常训斥,而学生总是看到自己大红大紫,心情越来越差,对学习失去信心,变得胆小。少一点“刻薄”,多一点灵活和细心,这样对于“苹果”来说也能达到和这个一样的效果。

记住我们所学的。通常,当我们阅读书籍和报纸时,我们经常会有所感触。记得有一位老师看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觉得老师的“金饭碗”不再闪亮,觉得随着老师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的不断减少,“最后下岗”是不争的事实。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让“奶酪”永远属于自己。发表在2002年7-8月期的《教师之友》上,另一位老师在看了《美国老师教蚯蚓》后,在自己的自然教学中做了类似的尝试,写了一篇题为《动起来教(抓蚂蚁)》的文章,还是颇有收获的。上课前,她安排学生抓蚂蚁,让他们放在透气的瓶子里。上课时,她安排学生画蚂蚁,以积极的态度驱使他们观察小蚂蚁,然后让他们谈谈蚂蚁的身体结构。这样,课本上的抽象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具体而生动,彼此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当高。教学效果自然是灌输式教学无法比拟的。由此我体会到,创造一个和谐的师生活动情境,可以让学生毫无拘束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远比为了维护教师尊严而人为拉近师生距离的做法高明。因为师生关系不民主,最终会导致师生对立。学生因“恨和尚”而“恨袈裟”,因“恨其教”、“不理其理”而“恨其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感到舒适,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产生...你可能会突然得到一些理解和启发,产生平时没想到的想法,找到平时没注意到的素材。

在听课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有很多听课的机会,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都是优质课。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之处。差异是思维的源泉,是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导火索。我们也可以从课后的师生谈话和学生学习的成败中捕捉到教学随笔的主题。也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教育论文或者浏览教育报刊来捕捉。

写教育类作文时,可以结合案例,思考这两个方面:

1,由点到面的发散思维。李镇西老师被学校强迫女儿剪头发,想到了学校的暴政,然后联想到教育中的各种不民主现象,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

2、由外向内深挖。比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学生为什么要顶撞老师?这种现象的源头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对待?你是如何从这种情况的处理中获得灵感的?如果我们真的去思考并付诸行动,一定会有所收获。

四、如何写教育随笔

很简单,只要你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你身边的真实世界搬到你的笔里,搬到你的手指上,搬到你的硬盘上。不用太强调逻辑,也不用太注重文采。是你自然感情的流动,是你内心的呢喃,是你智慧的沉淀。有的老师会说没时间写,或者一想到写文章就头疼,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其实不然。在我们和老师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很多老师讲的精彩的教育故事。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从口头改成书面,是一篇很好的散文。

教育随笔的特点就是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便,随意等等。

手迹:散文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眼前的事件和看到事件时产生的想法,有点像火花闪烁,需要及时捕捉和记录。因为扔了一段时间后,你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没有那么清晰了,很难把故事完整的讲出来,思想的火花可能就消失了。所以养成随便写的习惯。如果你能坚持写教育日记,你会发现很多你可能都不清楚。

随性:随笔没有格式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和论据。文本可长可短。如果你能用200个字说清楚,那就不用凑够1000个字了。如果你不去想它意味着什么,但它触动了你,你也不必有所保留。想找点理论依托就写吧。

自由意志:这里自由意志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没有太多限制的自由意志。第二,笔要跟着大脑走。文章是用笔写的,但是是用脑子想的,所以文章是用笔写的。

想写好一篇散文,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性,或者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与以往不同,或者自己的观点与世俗不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在工作中要注意观察。老师生活在学生中间,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值得一读。每一次和孩子的谈心,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我们应该在工作之余读一些书,仔细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性,与教育现实结合在哪里。有了正确的想法,才能有正确的眼光。只有有了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

最重要的一点,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写作。

很多人说我反思教学还好,但是写反思性作文压力大。这是因为,通常,我们认为反思5分钟或50分钟是可以的。写文章就不一样了,五句话总不算一篇文章。就是这个观念影响了大家写作文的热情。为了改变自己的被动局面,为什么不改变这种旧观念呢?其实没有人规定教作文不能公正。

比如今天的导入就不太理想,因为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主要是选的材料太老,花的时间太多,以后还得换。

这是一篇五句话的教学随笔,我觉得是一篇不错的随笔。也许不适合发表,但是老师写的论文主要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教学,为了提升自己。这篇作文虽然是五句话,但是我发现了教学中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也提醒了自己要改变。而且这篇作文对于工作比较忙的老师来说更实用。当然,我不是。

经常写短文可以克服写短文的危险,养成经常写短文的习惯。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偶尔写几篇长长的教学随笔,发表随笔并不难。文章也是由短到长,长文往往是在短文的基础上加工的。老师是最忙的,毕竟大课间休息,课间没有教学工作。正是为了修改短文。这是提高论文的好时机。以上面五句话的短文为例。可以补充这个内容。如何导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什么样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的第二节课怎么引,是问题的深化。加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就形成了一篇好文章,发表出来是没问题的。

写作文在文字和语言上相对自由,但也不能随便写。不是流水账,也不是教学记录。是反思后的结晶,是教学经验的总结,一篇作文不是日记。如果一天结束时没有什么可写的,你可以不写。如果有一天你受到了启发,写三四篇文章是很有必要的。情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是情寄精?理论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是直接相关的。有的人只追求论文数量,不注重论文质量。几十篇作文,风格、语言甚至所描述的教学情节都是一样的。每天坚持写这种类似的教学随笔,价值不大。写作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化过程,必须有一个持续的内化过程来提高外化质量。所以,学习是必须的。

有了主题,如何获得高质量的作文?你可能平时觉得说不出话来。这是因为还缺乏理论积累,你无法从理论的高度去加工、整合、形成和表达你独特的视角。这一至关重要的调节过程要求我们:

1,注意相关理论的积累。理论积累没有捷径,只有扎扎实实的去研究和提炼。久而久之,处理材料自然会得心应手。

2,认真解读别人的作文结果。一般报刊上有一些教学随笔,非常贴近我们的工作实际。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他们是如何总结提炼我们自己的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大受启发,觉得豁然开朗。

第五,注意写教学随笔。

创新。也就是说,你写出来的教学经验,不仅对自己有创新意义,对别人读来也是耳目一新的,所以不要重复别人的观点。

2.例子要具体生动。举例子的时候,一定要把事实讲清楚,让读者理解,学会运用。

我们应该从小处着眼于大局。从个别具体案例出发,可以反映出一般规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在一点上,以反映更深刻的问题和原因。让读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人格看到* * *性。

4、文章的结构可以多样化。教作文没有固定的格式。你可以简单描述一下文章的中心和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然后列举例子阐明事实和过程,最后总结一下教学经验。

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想浓缩成文字,“我手写我心”,每天、每周都腾出时间写一点,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一定会在教育征程中留下自己的成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