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豪的会计情结:王安石、曾巩等人善于理财。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发展时期。他也是匆匆过客,转瞬即逝。宋初统治者大力治理,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饺子的广泛使用,为宋代工商业的繁荣和经济文化的超常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雄厚的经济基础促进了上层建筑的发展,推动了宋代文化事业的超常规发展。宋代的文学艺术是空前的,宋词更是独具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涌现出一支优秀的作家队伍。这支队伍以唐宋八大家的杰出代表为首。他们不仅文采出众,而且精通会计,善于理财。这是宋代作家与其他历代文人的不同之处,留下了历史上美丽动人而又奇特的篇章。王安石(公元1021-1086)是中国宋代的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符节这个词,不对,是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人称之为临川先生。在李青的第二年,他是第四个学者。王安石做官后,主张政治改革和革新,深得宋神宗和封建文人的信任。熙宁二年,他当上了参政顾问,第二年,他被提升为宰相,从此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王安石认为,理财是宰相的第一要务。只有发展生产,节约开支,才能搞好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真正实现国家富强。在实施改革时,王安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头等大事。在发展经济、促进农业生产方面,实行等损法,减轻了纳税人许多额外负担。《市场交换法》的制定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青苗法》的实施,使广大农民“与时俱进”,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活水平;《农田水利法》的通过使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王安石改革措施的实施,宋代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就在王安石的改革措施初见成效,逐渐取得成功的时候,他的经济改革开始面临厄运。因为变法触动了当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一股强大的反对派开始施压,最后变法不得不停止,王安石不得不辞去宰相,住进江宁府。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修养和政治能力出众,理财观念和能力不逊于文学和政治能力方面的人。

曾巩(公元1019-1083),南丰(今江西)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考中进士,被召入史馆编辑校勘书籍,官至中国书法家。曾巩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他擅长散文,也会写诗。《宋史·曾巩传》评价他的文章,“立于欧阳修与王安石之间,富而不烦,简而不晦气,卓尔不群”。曾巩不仅文采出众,而且精通会计。他曾写过《论资金》一文,论述人为衡量人,开源节流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宋神宗看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曾巩把节俭作为理财的关键,而目前谈论理财的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中国译《史记精华》,黄河出版社等四家出版社,1993版,第1332页)曾巩认为“少用则天下穷,多富则易得;无节制地用之,则天下之富,其贫易。”在谈到经费时,曾巩并没有空洞地说教,而是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景德镇、黄游、治平三个朝代的经费进行了对比分析。“景德镇有730万户,耕地170万公顷;黄友虎1900万。开垦250万公顷土地;1290万户被夷平,430万公顷被开垦。全世界每年的收入都在1亿元以上,每年的开支也在1万亿元以上。景德镇官员一万多人,治平州县官员三千三百多人,共计三万四千人。景德镇郊区开销600万,皇帝保1200万。1300万级。有了这两所学校,官员人数是景德镇的两倍,学校费用是景德镇的两倍。”作为一名作家,曾巩在会计方面的成就也很不寻常。(文献综述,第24卷,国家使用II,曾巩:关于资金的讨论)

苏轼(公元1037―1101)是中国宋代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字是深刻的,字是中性的。不。东坡居士。梅州眉山(今四川)人。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第一次出川赴京,次年随弟弟苏辙进士。苏轼的文采深得考官欧阳修赏识。苏轼一生虽历经沉浮,屡遭贬谪,但仍能挥毫泼墨,挥洒自如。文学造诣深厚,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很优秀,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里不一一列举。苏轼曾写过《节用开支》一文,其主旨与曾巩《论经费》大致相同。苏轼认为国家之计有三,“有永恒之计,有暂时之计,有无穷之计。”任何“计划”都要以成本为基础,如果计算成本,那就是国家安全。如果能节省世界上无用的开支,做国有储备,就不会有大麻烦了。苏轼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节约开支对国家的好处和意义。苏轼为官期间,能以会计思维和理财方法为当地百姓增加财源。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他所到之处都为当地人民办实事、做好事,深受人民的欢迎和爱戴。

苏辙(公元1039―1112),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游,从号迎宾,是个老人。眉山(今四川)人,嘉祐二年(公元1057)进士。右丞,官至尚书,门下侍郎,掌管国事。他晚年的隐逸创作,与他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并称为苏三,位列唐宋八大家。元佑初年,财政部尚书苏辙、李昌主编《元佑会计志》三十卷,并为该书作序。苏辙认为:凡官多馀,精兵皆用,国必富强。超编人员积压,国家就会用奢,积累太多就会缺钱。《宋文建》第八十七卷记载,他在《君主书》中以“除冗”为主题发表了节约开支的观点。他认为:害钱的都是多余的,一天,两天,三天。为了做好会计工作,节省开支,我们必须“用简单来照顾自己,用复杂来派人。”如果你单纯,就不会迷茫。心不乱,利则知,害则观。你派人带复杂,事情就分了。东西分了,就不掉队了,但是看情况。“也就是说,在会计工作中,手续和程序要简便易行,账簿设置要少而精,减少冗员和费用,以节约开支,使组织运行合理有序。(《宋文建》第56卷)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字,自号谷道人,又名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能写诗会词,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治平学者,以校书《郎》为《录》校勘者,并将校书移作《左郎》。后来因修假录罪被降职。卒于益州(今广西宜山)。1101年4月,黄庭坚去湖北看望朋友。在去荆州的路上,我碰巧遇见了我的老朋友李,八年没见了,我非常激动。从元佑第八年(公元1093年)分手到现在已经八年了。突然在荆州见面,两个人都很激动。黄庭坚写了一首诗作为总理的礼物,他在诗中回忆了与老朋友关于会计的事情,并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这首诗的题目是《致李》,记载在《皇姑年谱》一书中。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当水遇到急流时,

荆州在八年的今天恢复。

我回到绿眼去追弘毅,

愿意让黄晨没有马头吗?

旧镜筒的新化妆镜,

时尚能让空船停下来。

我对这位女医生感到非常惊讶。

钢笔把管弦磨成一座古山。

诗的大意是:时光荏苒,转眼八年过去了。没想到我们今天竟然在荆州相遇了。这么长时间了,一个老朋友陪着几个知己?你过去和现在获得了多少知己?孔军,那个能演能唱,色艺俱佳的女博士怎么样了?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宋代官厅会计常用的四栏盘点法的知识,追到了他的老朋友李。诗中涉及的“旧管理,新收藏”原是四注盘点法四注中的两栏,另外两栏是“驱逐”和“现实”四栏盘点法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它是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当时的四栏式盘点法远比西方先进。四栏盘存法写出的公式是:

旧管理+新收藏=驱逐+现实

或者:旧管+新收费一开除=现实

它相当于今天的: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

或者: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

相传宋代士大夫家中买艺妓为妾的现象非常普遍。在这首诗中,“化妆镜”被用来比喻一个女人。诗人拿他有多少女人“新旧”开玩笑戏弄李,开除孔军,现在还有多少女人是“真实”的!诗人以俗为雅,雅俗共赏。这也充分说明黄庭坚对“四柱结算法”非常精通,由此可见宋代官制会计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晚于黄庭坚的辛弃疾,生于1140,卒于1207。辛弃疾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他出生的时候,家乡山东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一生主张抗金。年轻时,他满脑子* * *,满怀“金戈马铁,虎吞万里”的远大志向,一心要驱逐晋人,做出一番成绩。可惜,我一生的志向没有实现。他的成名作《鹧鸪天》有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政策。换来主人的植树书,“说明他报效国家的志愿没有实现,心存怨恨。”辛弃疾晚年退居江西上饶,取“一生勤奋,田丽当第一”之意,故自号稼轩。他的词比当时的前辈、文学家数量多,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素心”。晚年的辛弃疾以晋代隐士陶渊明为榜样,过着恬静安逸的田园生活,其词为证。

一切都转瞬即逝,

一百年后,柳树会先衰,

现在最合适的是,

喝醉,游泳,睡觉。

尽可能早地,

更多的收入和支出,

奈翁还在掌权,

管竹筒山筒水。

此词见于《嘉轩长短句》卷十,西江月示子曹为家事所付。基本反映了辛弃疾晚年的生活和心境。辛弃疾一生对政治、军事、经济都有深刻的见解,对会计也有很深的研究。这个词的后半部分,我掌管家事,无忧无虑,我满足于通过衡量自己的收支来自娱自乐。“出”、“入”二字是当时官方会计使用的记账符号,“入、出”是民间会计常用的记账符号。辛弃疾用在自己的词里,自有新意。综上所述,主要说明:第一,家庭核算很重要,除非是高手,否则不知道柴米油盐贵;第二。给孩子看,你虽然老了,但不是吃白食的,你有能力照顾好家人。第三,以俗为雅,表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风度,自然从容,看破红尘,超脱于物。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会计发展非常缓慢,会计人员的地位也很低。这么多精通会计、擅长理财的文学巨匠诞生在会计地位和发展同样被忽视的宋代,真是一个奇迹!遗憾的是,在宋朝统治者捍卫和加强封建统治的同时,一场震惊世界的资本主义革命正在西方酝酿,这场革命通过摧毁一切来改变世界发展的格局,从而使西方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在这场革命的发源地意大利,诞生了历史学家公认的现代会计之父卢卡。帕乔利。如果这场革命也发生在我国的宋代,或许现代会计之父的桂冠会落在本文推荐的宋代文人身上。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搞笑,她真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覆手为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