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

引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下面是一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论性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的群体,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这些压力和冲突来自很多方面,比如学业上的困难、感情上的纠结、人际关系上的紧张以及自我角色的模糊。

关键词:人文关怀;大学生;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进入全面转型期。在这个重要的转型期,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深入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显著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同时,基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积极引入人文关怀的理念,让学生真正理解?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活着?人文教育的本质是积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文教育的内涵,鼓励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最新调查研究显示,虽然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但一些突出的心理问题依然存在。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上升趋势。在大学生中,大部分人都出现过心理问题,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心理偏执。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大学生辍学、自杀等这些不健康现象的主要原因。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心理障碍更严重[1]。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前景并不乐观,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影响

父母是每个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学生家长的素质、教育水平、教育方法的恰当性、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但纵观我国家庭教育现状,相当一部分家长自身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极其粗暴,经常打骂孩子,使得孩子从小就害怕父母,自然也很少和父母交流,缺乏必要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在家庭成长过程中,孩子经常遇到困难,得不到有效的家庭帮助,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也很难得到家长有效的引导和鼓励,这就使得这些学生往往更容易吃亏?抑郁症?然后呢。委屈感?。

2.不当的学校教育

受制于整体教育环境,我国高等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和弊端,片面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而忽视其全面发展。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会在一定范围内持续存在。虽然大学教育不像中学教育那样片面追求升学率,但这种应试教育的弊端依然存在。很多高校片面注重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教育,把学生的专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这必然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单调,使得许多学生不得不面临严重的升学和就业压力。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很多学生带来持续的心理压力和一定的心理问题。

3.社会不良影响的存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腐朽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潮日益渗透到当前大学生中,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于自身思想的成熟,还处于形成和稳定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和是非缺乏清晰的识别。特别是西方一些色情、暴力的电影、电视剧的引进,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崇拜、模仿。这些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大学生的一些异常心理,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人文?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因此,人文素质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文化素质,即指与人打交道的基本素质。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最为重要,人文精神是整个人文素质的最高形式[2]。人文教育对学生内在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就是通过积极有效地传播人类文化,将这些优秀文化内化为人类稳定的基本品格。这些品质包括我们的性格,品质,修养。通过这种品格的内化,人文教育可以使学生的言行更符合社会进步的标准。可见,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生存。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它是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教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追求完美人性,而是通过人文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一个符合现代社会进步发展的文明人。在人文教育过程中,要进一步突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的和谐,积极领悟其中的真谛,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要积极鼓励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并据此有效探索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点,进一步明确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人文关怀的策略

1.积极消除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各种误区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各高校及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各高校及相关教育部门也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开展了许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就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严重失衡[3]。例如,一些高校不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提前加强。更有甚者,他们片面地认为大学生已经成年,个人心理素质已经定性。为了有效优化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和认知,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充分认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有效融入相关的人文教育策略,积极消除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各种误区,并据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

高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机构。如果高校自身不能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自身的心理特点,那么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收效甚微或没有效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能更好地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心理档案必须按照科学规定的量表,全面描述和反映学生的智力、性格和学习适应能力,准确描述和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未来的职业潜力,客观全面地分析学生心理的各个方面,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坚持由内而外的整体勾画。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实施科学的教育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也可以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心理学依据。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强化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显著帮助学生预防和缓解各种心理问题。

3.积极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

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的群体,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这些压力和冲突来自很多方面,比如学业上的困难、感情上的纠结、人际关系上的紧张以及自我角色的模糊。这些往往让大学生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因此,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文关怀,积极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群体凝聚力和心理归属感。群体心理的有效建立可以进一步增强群体对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吸引力。正是因为群体目标一致,才能在群体活动中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4]。学校的任何教育措施都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通过创造良好的群体心理,学生可以在群体中建立更加和谐的同学关系。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相互帮助和相互关爱,对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心理氛围具有积极作用。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帮助,帮助学生积极融入健康有序的群体生活,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

1,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分析及心理健康培养研究;曹艳艳山东大学2013-03-16。

2.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郑四川大学200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