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
更重要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试图在潜意识或梦境中表现他的人物,这在当时是非常特殊的。要知道,潜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在《罪与罚》出版30多年后提出的。弗洛伊德还借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写了一篇论文,题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经典小说的主要目的通常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突出某些人物的善恶美丑,以小说的形式达到作者的目的,即达到作者一开始定下的基调。而拓实的“复调”并没有如此明确的目的性,只是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母题,被拓实以其特殊的写作手法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不一定很棒,但一定很特别。另一方面,作品的深度。《罪与罚》中主要讨论的母题是超人理论,拉斯柯尔尼科夫多次讨论过。这本书出版于1866,《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完成于1885。可见尼采的超人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托尔斯泰的影响。拉斯柯尔尼科夫崇尚拿破仑式的人物,即“超人”。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超人能否突破理性和道德,成为现实生活的主宰,以实现自己的坚强意志?因为他意识到,很多伟人都是通过牺牲无数平庸的人,以这样一种突破性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抱负,造福了其他人类。于是主人公尝试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太,然后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就是我到底是不是“超人”。
最后,拉斯柯尔尼科夫自首,投身宗教。尼采进一步发展了超人理论。“上帝死了”,未来的人没有外在的精神寄托。如果人不发挥自己的意志力,只乞求原谅和怜悯,那就该死。稍微解释一下,尼采在这里的坚强意志的本质是创造。平庸的意志只是为了生存繁衍,受制于平庸的意志会影响坚强意志的碰撞和爆发,让身为“超人”的人受到压制。这种唯意志论的呐喊给当时的宗教和理性主义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早在20年前,拓实的《罪与罚》就以感性的形式奠定了“超人哲学”的基础。直到今天,道德制约与坚强意志的关系仍然值得探讨。
总结一下,写作手法和作品的深度,罪与罚无疑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