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

尼采说他只看用血泪写的书,最震撼尼采的三本书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红与黑》、《罪与罚》。一个面对世界感到无力和迷茫的年轻人,很容易在《罪与罚》的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身上找到* * *的声音。我可能找不到答案和出路,但我一定会在这* * *声中开始思考。尤其是对“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感到不解的人,看完这本书,相信他们会对“金子”、“自己”或“世界”有更深入的思考,总的来说,伟大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写作手法,二是作品的深度。写作手法上,我觉得题目存疑,感觉有点啰嗦,拖拖拉拉。你是对的...托尔斯泰确实有这个问题。40万字的大书,时间跨度很短,夹杂着大量的心理描写,人物对话,梦境。有些地方真的看起来很拖沓,这是因为拓实冲动的文笔,不加修饰的跟着一股激情,对整个剧情的节奏控制有影响。这个问题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好很多,同样的激情写作,对话很多,但是读起来更流畅。那么,这种写法有什么积极意义呢?就是批评家一直在说的“复调结构”。借助一本书,我以冥想和对话的形式谈了很多母题,没有正确答案。主要人物的立场都有复杂的“原因”,甚至同一个人物有完全相反的立场,都有其原因。而如果没有看似旷日持久的描述,那些母题就无法深入讨论。

更重要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试图在潜意识或梦境中表现他的人物,这在当时是非常特殊的。要知道,潜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在《罪与罚》出版30多年后提出的。弗洛伊德还借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写了一篇论文,题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经典小说的主要目的通常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突出某些人物的善恶美丑,以小说的形式达到作者的目的,即达到作者一开始定下的基调。而拓实的“复调”并没有如此明确的目的性,只是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母题,被拓实以其特殊的写作手法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不一定很棒,但一定很特别。另一方面,作品的深度。《罪与罚》中主要讨论的母题是超人理论,拉斯柯尔尼科夫多次讨论过。这本书出版于1866,《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完成于1885。可见尼采的超人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托尔斯泰的影响。拉斯柯尔尼科夫崇尚拿破仑式的人物,即“超人”。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超人能否突破理性和道德,成为现实生活的主宰,以实现自己的坚强意志?因为他意识到,很多伟人都是通过牺牲无数平庸的人,以这样一种突破性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抱负,造福了其他人类。于是主人公尝试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太,然后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就是我到底是不是“超人”。

最后,拉斯柯尔尼科夫自首,投身宗教。尼采进一步发展了超人理论。“上帝死了”,未来的人没有外在的精神寄托。如果人不发挥自己的意志力,只乞求原谅和怜悯,那就该死。稍微解释一下,尼采在这里的坚强意志的本质是创造。平庸的意志只是为了生存繁衍,受制于平庸的意志会影响坚强意志的碰撞和爆发,让身为“超人”的人受到压制。这种唯意志论的呐喊给当时的宗教和理性主义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早在20年前,拓实的《罪与罚》就以感性的形式奠定了“超人哲学”的基础。直到今天,道德制约与坚强意志的关系仍然值得探讨。

总结一下,写作手法和作品的深度,罪与罚无疑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