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给本科生改论文。
专家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是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师德模范。
任鼎成,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志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论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林崇德说,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一个好的选题是他们论文成功的一半。我主张我的研究生不要总跟着我的题目和我的研究方向去选择论文题目。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首先要考虑学生研究的依据:学生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学术兴趣是什么;第二,论文选题要有开创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经过这样的考虑,话题就决定了,可以进入开场话题了。
任鼎成提醒,有些研究生写论文时题目很大,但在写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很难控制。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做封闭式的研究,比如做一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做一些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
胡志峰指出,合适的论文题目要大小适中,一般需要注意几点:一是题目要体现专业性,符合本专业的要求和规范;二是题目大小适中;第三,要有问题意识,才能使论文有的放矢,有的放矢;第四是要有学术意识。分析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程度,并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切入点,将具有学术意义。第五,与指导老师和有经验的人交流也很重要。
写论文的时候,要突出自己的作品。
任鼎成说,每一种纸都有自己特定的规范。只要研究做得好,做得扎实,论文就好写了。理科生写论文的压力来自于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会有一定的影响。文科生的压力源于他们对国际学术规范的无知,一些硕士生和博士生还在用高考作文的标准写毕业论文。要想写好毕业论文,主要还是要花时间和精力找出可以更好的研究对象的问题,然后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找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工作,明确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才能称得上是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
参考资料的合理使用
写论文的时候,经常需要引用材料。很多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很疑惑:引用材料到什么程度才算“抄袭”?如何合理使用材料?在看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很容易被资料“带走”,导致话题频繁变换。原因是什么?
胡志峰教授说,界定引用和抄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你在整体上是否有自己的观点,是否有自己的论点,别人的文献是否是对自己观点的补充和引用。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只是把别人的东西搬来堆去,必然导致抄袭。如果你有自己的观点,信息就是你观点的注脚,是合理的引用。
胡志峰解释说,本科生被材料“带走”和改变话题是正常的,因为本科阶段也是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根本原因是被“牵着走”的学生缺乏一种决心,没有形成自己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如何防止别人带走?最好的办法是不要丢掉自己原来的问题,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明白自己所关注和感兴趣的是什么。
学会做二手文献清单和工作清单。
林崇德说,文献综述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它是客观的,因为它反映了某一学科的相关研究资料和他人、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观因为摘要是对前人和他人成果的总结,摘要是否准确是文献综述中最重要的部分。我要求我的研究生文献综述必须坚持两个标准:一是必须有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二,必须涵盖近五年国内外的学术成果。提倡阅读新的文献,这样可以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把握整个研究动态,论文也会有一定的基础。没有好的文献综述,不要写论文,不要做研究。
任鼎成说,做研究和写论文的条件都很好,图书馆资料丰富,电子书和互联网用起来也很方便。只要充分利用,研究信息就会源源不断,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做研究的时候要学习做研究和写学术论文的规范。要学会做二手文献清单,学会写工作清单,学会收集资料做索引,充分学习别人做过的研究。只有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自己的研究才能做得扎实,论文才能科学严谨,才有进一步创新的可能。
学生要主动加强与导师的沟通。
有人反映,学生论文水平逐年下降,甚至有的学生只花一两天时间写论文,草草了事。
胡志峰说,导师也应该对学生的低水平负责。导师虽然负担重,压力大,但既然招了学生,就要负起责任,督促、监督,给学生加一个担子,督促他们把论文做好。
林崇德说,导师应该把握学生论文写作中的每个细节。我的研究生在第二学期(高一)就开始了这个课题。我觉得早点开题可以让学生早点开始论文的研究,便于下一篇论文的指导。导师也要把握学生的内心动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学生论文的质量取决于导师的要求和指导。
科学的安排可以分散压力。
胡志峰自己带了很多研究生。他发现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很不容易,面临着工作、学习、感情、生活等一大堆压力。所以他建议同学们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学会科学安排时间,提前规划,有提前布置问题的意识。
胡志峰总结自己带研究生的经验说,首先,学生进门就要画一个三两年的“大蓝图”,做好规划,告诉他们学习、实习、求职、个人生活问题可能需要什么时间、多少时间。第二,开展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做好本阶段该做的事和下阶段该做的事。第三,提前安排一些事情,比如实习。毕业的时候不能忙着实习和工作还有论文。有些学生的安排不科学。前两年都是闲着,然后最后一年开始一起工作,给自己压力很大。
如何成功通过答辩
答辩前如何准备,如何介绍自己的论文最好?
胡志峰说,论文答辩是对学生水平、能力和性格的综合测试。总的来说,最重要的是水平+态度+重点。我的经验是,让学生合上自己的卷子,放在一边,把自己当成一个法官来对这篇卷子提问,回答“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答辩其实不是重复论文的内容,而是把论文放在一个大盘子里看它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想在介绍论文时取得好的效果,也要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不要跑题。
答辩老师最看重的几点
林崇德表示,评委将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基础,即学科基础知识;第二是创意;最后看文章是否独立完成。
胡志峰说,评委首先会看题目的重要性。选题的价值几乎占了论文成败的一半。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作为判断选题质量的标准,以及论文在理论和学术上是否有新的发现,对某一领域的实践是否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第二,看结构的逻辑。整篇论文的结构是否合乎逻辑,章节之间的逻辑性是否严密,可以显示学生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第三,看文献是否丰富,有无重大遗漏。看论文所涉及领域的重要文献是否全部覆盖,从而判断阅读量是否足够。第四,看作者的写作水平。看书面表达是否清晰流畅,概念定义是否清晰。
防守中最容易犯的错误
胡志峰提醒,学生答辩中最常见的错误和问题如下:
一是概念不清:随便抄概念,不懂或者自己编;
二是表达不到位:你做的、说的、写的和你想的不是一回事;
三、以偏概全:抓不住要点和主要问题;
第四,逻辑混乱:概念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