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离骚》中屈原爱国主义的片面性
楚辞。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屈原政治抱负和经世理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了解屈原生平情况和事迹的重要材料。对于《离骚》的解读和分析,前人做的太多了,看到的东西太多了。但是,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该如何选择、评价、引用呢?当然,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对屈原汹涌澎湃的爱国之情和为国捐躯的奋不顾身的热情感兴趣。今天,我想做的是风靡全球,探索愚人眼中的屈原爱国主义。
当时天下处于战国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吞并战争,此刻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而只有秦、楚、齐三国有实力在天下争霸。所以这个时候的世界,就像韩非子描述的那样:“争霸者”,战争程度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政治斗争更加错综复杂,而屈原就生在这样一个难以揣测的时代。“吾既有内在美,又有修养,欲留姜与国君,任以为可佩。”在《离骚》中,诗人曾经如此细致入微地描述自己的青年时代,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坚信,以及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无限憧憬和* * *力。然而,自以为满口谢谢先生的诗人,也难逃郁郁寡欢,最终葬身鱼腹的悲惨结局。原因是什么?
前人对屈原悲剧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了文章开头的诗中所说的“无计为昏君”的结论。在古代,皇帝的英明或愚蠢确实影响了国家的强盛和衰落,但楚怀王应该为屈原的悲剧负责吗?作者不这么认为。
屈子忧国。
首先,屈原悲剧的关键在于他刚正不阿,正气凛然,所向披靡。中国的官场是一个充满惊涛骇浪和暗礁的地方,他一不小心,千百年的名声就毁了。没有朋友,没有亲情,没有道义和仁义,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和权利之争。大圣如周公,智者如王。君主及其臣民难免无礼。更何况只是屈原,是楚王的远亲。屈原只知道一心报效国外,却从来不知道这个楚国不是他的,是楚怀王和襄王的。他应该做的,不是插手,让皇帝永远得不到威胁和不满,而只是在这里。自古以来,皇位之争和帝王家事一直是天下动荡的重要原因。三代以来,这种血腥的杀戮和残酷的斗争已经上演了太多太多。一旦最终成为一门生意,几乎从未结束吃人的悲剧。所以,对于官场出身的人来说,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保护自己。只有先保护好自己,他们才有机会施展才华,实现远大抱负。然而,这一切在屈原看来都是虚妄的、空虚的。没什么好提的。他只是不停地喊着,叫着,却似乎没有提防身边的奸贼小人。他的天真和热情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一个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人,怎么保护全世界?后世以来,有太多踌躇满志却最终等待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例子。比如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汉昭烈、刘备、唐高祖李渊等。,并非如此,而是学得像屈原一样永远无法理解。也许三闾博士不明白,但只是不想这样做。
在《女诫》和《渔父》中,屈原一如既往地在耿介过了几年流亡生活,反而变得更加直言不讳和尖锐。面对渔夫的“圣人”,他没有沉湎于事物,而是能与时俱进。天下泥泞,何不吐其泥,起其浪?大家都喝醉了,为什么不喂坏的吸?为什么要深思熟虑,高举高打,让自己成为?"劝诫时,屈原的回答是:"新浴者奏冠,新浴者抖衣。安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观察,但是收东西的人呢?我宁愿去香柳,被埋在一条河鱼的肚子里,这样我就可以和那白色的颜色一起被世界的尘埃覆盖了!”面对如此直接而又愤懑的回答,我们不难想象,屈原已经彻底脱离了他深爱的祖国,脱离了那个日夜哭泣的“美人”。此时此刻,如果他说有什么眷恋,那么就只剩下困在火与水之间的普通人了,这也更清楚地为我们揭示了屈原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童真率直开朗的性格,对一个诗人来说是福,是福,但对一个想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政治家来说,却是不可避免的致命伤。所以,作者认为,屈原的丧是他的致命人格造成的。
曲子星银泽盘
其次,屈原的爱国主义是片面的,狭隘的。读完《离骚》全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两个事实:
第一,屈原多次提到“美人、香草”等君王意图的隐喻,并对其表达了深沉而无奈的感情。可见,屈原只是把楚国当成了自己家族的财产,然后禁止其他一切个人去破坏,并没有真正热爱这片土地,这些人。
第二:《离骚》后半段,屈原不断高喊:“我长吸一口气藏泪,哀叹百姓生活之艰难。”很明显,屈原对民生疾苦是如此的无情。他大声疾呼,渴望有一个贤明的君主和贤明的大臣来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那么这两种情绪矛盾吗?这两种情绪并不矛盾,但是集中到屈原身上就矛盾纠结了。为什么这么说?屈原热爱楚国,他渴望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一个四海统一的国家,使人民摆脱泥潭,安居乐业。然而,当他被楚国的君主和大臣放逐后,他失去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平台和机会。当然,此时此刻,他面前还有另一条路,这条路也成就了无数英雄,为自己的祖国和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苏秦、张仪、孙武、乐毅”等等,此时的屈原无疑可以通过这样的道路来实践自己的人生抱负,但他选择了加入汨罗,终究死在了一条鱼的肚子里。这是为什么呢?
屈原热爱人民,这是必然的,那么他为什么宁愿葬身鱼腹,也不愿意去另一个国家做官,为在泥潭中挣扎的人民寻求出路呢?是不是楚国的人民是人民,其他国家的人民就不是人民?这么狭隘,怎么帮大王统一天下,混九州?在国家和世界面前,个人荣辱何在?子曰:“不降志,不辱身。至于柳下惠,如果你不加入我们,你会被羞辱。”孔子想从博士那里得到什么?笔者以为,为七十二位皇帝效力,又想卖艺的孔子,几十年来游历六国,也可谓微有“屈辱”。
屈子投河自尽了。
诚然,如果屈原愿意为他国效力,选择一个贤明的君主为他国效力,作者还是认为他的悲剧命运还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从他在《离骚》中狂傲不羁、刚正不阿的性格就可见一斑!
《离骚》是一首373句2477字的诗。其内容博大精深,意境广阔,意象丰富,风格独特,立意惊人,辞藻华丽,气魄雄壮,抒情深刻。可以说是从古到今绝无仅有,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深远,这并不稀奇,也无可厚非。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
后世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曾这样评价李煜:“做诗人真是绝世无双,做一个又穷又倒霉的国王。”笔者认为,无论是从诗学和文采上,还是从政治斗争上,屈原都不等于李煜。虽然我们相遇了。我们理解。熟人有什么关系?‘天涯沦落人’,隔了几千年,古人都知道,但也要在九幽之下各说各的短。所以作者并不冒昧地用王国维先生的妙语来奉承博士,说“做诗人真是绝世可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