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所的中间业务有什么特点和不足?

哈哈哈

可惜我的论文就是这个题目。可惜我把电子版交给学校了,但是这方面的材料还是

幸运的是,让我找到了一个创新——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旋律。

——关于银行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创新的建议。

黄河证券研究所顾李文

面对日益临近的WTO,银行如何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银行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创新”字上下功夫,以全新的精神面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不断拓展金融领域,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真正把银行打造成金融服务多元化、业务全面的现代化银行。

一、表外业务创新背景

表外业务是指不会引起资产负债表变动,但能为商业银行带来业务收入或降低风险的业务活动。是商业银行记入表外账户或附属于表外,形成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业务。从业务内容看,表外业务主要是指银行作为中介机构提供的一些非资本性服务。通过这些银行服务,可以保证一些交易顺利完成,银行也获得一定的手续费。表外业务不等于中间业务,它只是中间业务的一部分,即与信贷业务相关的中间业务部分,不仅可以为银行创造中间服务业务的收入,还可以直接提高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业务质量,降低银行经营中的风险,从而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防范各类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1)表外业务创新是传统银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经济以间接信用为主。银行聚集资金(存款)、分配资金(贷款)和实现资金的流通(汇款),即债务管理、资产管理和结算,就足够了。然而,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在商品经济时代,我们的经济总量和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资本市场日益活跃。直接融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经济工具尤其是金融商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传统的“存、贷、汇”功能远远不能满足快速的经济需求。银行业不仅成为一个充满风险、机遇和竞争的行业,而且传统银行业也进入了微利时代。银行存贷款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银行存贷利差收窄,运营成本增加,盈利空间非常狭窄。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和利率管制的逐步放松,传统银行业务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下降。而且,由于现有的国有企业大多微利,有的甚至亏损,自有资本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生产经营大多依赖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在未来一直面临较大的信贷风险,极大地限制了信贷资产的增加。此外,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科技手段的发展,银行业的交易系统、清算系统和服务网络日新月异。任何银行都必须跟上这种快速的变化和发展,在同业竞争中获得生存的资格。这就要求银行业进行金融创新,调整经营方式,不断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发展中间业务扩大服务范围,开展代收代付、保险代理、股票代理、债券发行、证券交易、代客代理等业务。为了寻求规避风险的方法,获得新的利润空间,表外业务创新应运而生。

(二)表外业务创新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体现,以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银行必须创建满足客户需求的报告。随着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和客户(包括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金融意识的增强,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日益从客户追银行向银行追客户转变,客户的金融需求日益多样化。银行必须根据客户分类和不同客户的特点,以“量身定制”的方式开发适合不同客户群体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客户的融资选择增加了,可以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可以直接从资本市场融资,银行的中介功能正在弱化。此外,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之间的交叉业务限制逐渐放松,这使得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可以从事一些商业银行法没有明确限制的投资银行业务。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大规模、跨地区、跨行业乃至国际资本流动、资产重组和资源的重新调整与配置是国企体制改革的关键步骤,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国企改革的成败。市场化的企业改革,从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兼并、收购乃至集团化发展,都依赖于投资银行从各个方面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因为中国没有真正的投资银行,而现代商业银行具有人才和信息优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很多环节是银行完全可以参与的,比如资产重组中并购目标企业的前期调查、资产负债的确认、M&A方案的项目评估的融资安排、财务顾问和投资咨询、企业财富管理等,这些都可以成为高收益、低风险的表外业务。由于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银行产品也在围绕客户需求不断创新。

(三)表外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实施现代管理战略的要求。

面对竞争导致成本上升、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增加的现实,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依靠扩大负债和资产规模的战略转向重视资产质量、降低风险和提高资产收益的经营战略,大量新发展的表外业务由于其独特的防范风险、改善资产质量和增加收入的功能,刚刚适应商业银行新经营战略的要求,因而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快速发展,再加上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电子、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银行的兴起也为银行从事大量表外业务创造了必要的市场和技术条件。

二、国内外表外业务的基本类型及在我国的情况。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的一般分类方法,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包括传统金融产品和近年来新创新的金融产品两大类。传统金融产品包括三部分:一是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信贷业务、租赁业务和代理业务;二是对外担保业务,包括客户贷款偿还、票据承兑、信用证使用担保等。三是贷款和保险承诺,包括可撤销和不可撤销。新创新的金融产品包括金融期货、远期利率协议、互换等。但目前有以下几种可供操作的表外业务:

(1)租赁业务的产品创新。是指银行以出资或贷款的方式购买一定的财产和设备,以出租人的名义直接或间接将设备借给借款人在约定期限内使用,并通过租金收回投资、获取收益的业务。表外业务类型主要包括融资租赁和服务租赁,融资租赁包括直接租赁、转让租赁、回租租赁和杠杆租赁。租赁业务的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融资与融资相结合,以租金的形式偿还本息。它是金融业和边缘业务,在经济金融领域的职能是:筹资、投资、销售和管理。工行尚未开展此项业务。

(2)对外担保业务的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对外担保是指以自身信誉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承担责任并收取一定费用的行为。主要包括:1、保险鉴证业务——监管赔付、确保赔付、缴纳保证金、保险鉴证等。2.保密业务-投标业务、履约、预付款、付款、延期付款、租赁、补偿贸易、来料加工和贷款的保密;3.备用信用证,是代替企业出具保证金或机密文本的一种流行的银行对外担保业务。4.贷款承诺是银行向客户提供担保的一种业务,包括备用贷款承诺和循环贷款承诺。这项业务部分在工行等银行开展,尤其是国际业务。

(3)代理业务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代理客户收付、代理融资资金、代理客户发行和买卖证券、代理托管业务、代理设立新公司、代理客户会计事务等。包括代收代付劳务费、管理费、环保费、水电费、房租、电话费、交通罚款等。其托管业务以封存托管业务为主,包括股票、债券、存单等有价证券和企业的托管,以及黄金、白银、珠宝、珍贵文物、合同文件等。这是一种利用银行自身的安全设施向客户收取托管费的边缘金融业务。这种代理业务是目前国内银行开展的最常见的中间业务。

(4)信托业务的产品创新。商业银行的信托业可分为财产信托、融资信托、投资信托、员工福利信托、公益信托和交易代理。而商业银行的表外信托业务多为证券投资信托、财产信托、信托存款、信托投资基金。它们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投融资、理性建议和社会保障的作用。前几年由于广信、中农信贷事件,特别是1994年《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业务。现在各大商业银行都与自己的信托公司脱钩,不再经营资金信托业务。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开展部分财产信托业务和其他信托业务。

(五)金融期货市场创新。金融期货有以下基本功能:1,套期保值和避险。利用该功能,通过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分别建立交易头寸相反的头寸,可以大致抵消两个市场的盈亏,避免汇率、利率、股票价格等因素变化带来的巨大损失,稳定其资产价值。2.无非就是杠杆投资,也就是“以小博大”。这个功能主要是相对于市场上的投机者而言的。在期货市场交易中,投机者可以用少量保证金进行十倍甚至几十倍的交易,期货投资的收益率远大于现货市场,从而为投机者提供了一个有风险又有利可图的投资市场。3.价格晴雨表。金融期货的价格是由交易所中买卖双方的总价格决定的。这个价格反映了广大市场参与者对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因素未来走势的预期,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是趋同的。目前,由于我国期货市场特别是金融期货发展不完善,金融衍生品的许多创新无法开展,特别是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从事金融期货市场交易,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重新开放金融期货市场将是大势所趋。

(六)融资方式证券化创新。在国际上,传统的通过商业银行筹集黄金和铁的方式开始让位于通过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发行证券的方式。1.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注重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均衡协调发展,特别是长期债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2.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变个人散户投资为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于是,“集体投资,专家管理,风险分散,利益共享”。投资基金账户的设立由于投资基金投资于流动性高的金融资产,可以随时实现,开放式投资基金可以不受时间和金额的限制,随时进出,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投资基金账户的设立既能满足客户安全性的要求,又能兼顾客户盈利性的要求。

三、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逐步进入业务创新阶段,新业务的开拓和发展能力将越来越成为决定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焦点正日益转向新的业务领域。银行业务的创新,尤其是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表外业务的创新,能否抢占新业务发展的制高点,并加以推广和延伸,占领和扩大应有的市场份额,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1.银行表外业务产品品种少、质量低、范围小、收益低,缺乏拳头产品和支柱产品。

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来看,表外业务创新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90年代末,美国银行业走在前列的花旗、美国等五大银行集团表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而德国几大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60%-70%,而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到65438+。而且由于我国实行分业经营模式,很多表外业务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目前银行的表外业务很少,主要局限于国际业务中的对外担保业务,如担保认证业务、备用信用证、保密业务以及一些低档次的代理业务,如代收代付各种管理费、水电费、电话费、交通罚款、托管业务等。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银行对很多代理业务实行免费服务,有的甚至“反了”。再加上传统的定价方式,一些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的投入和收益都很低。有银行说几大类中间业务有四五十项,但很多都局限在拉存款阶段,远没有向增效手段转型。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程度的限制,缺乏高收益的支柱产品,比如一些高收益高智能的投行业务、企业并购设计、配套融资安排、证券代理等。

2.表外业务创新缺乏激励机制,创新动力模糊。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创办金融机关报有两个动机。一个是利润最大化,一个是逃避监管。基于此,西方商业银行推出的每一项金融创新都会经过系统的规划和研究,充分考虑其成本和收益、所需的技术条件、市场需求程序、促进的经济规模。然而,由于我国创新主体的错位,行政驱动的微观创新动机模糊。另外,整个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不同,“服务也应该是一种有偿行为”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鉴于传统的定价方法,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甚至负收益的金融创新。

3.缺乏创新人才。金融创新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既懂计算机又懂银行管理、既懂货币市场业务又懂资本市场业务、既能开发设计新的金融产品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2)关于银行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发展的建议:

1.提高对发展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必要性的认识,建立“以效率为中心”的新运行机制。现代商业银行是经营金融产品的特殊企业。他们应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奉献、自我寻求平衡、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要把发展表外业务等中间业务作为关系到银行生存发展的大事来抓,注重开发“有市场需求、有自身能力、有保障收益”的业务品种,在开办新业务时注重成本核算,在科学预测和市场检验相结合的前提下,建立新业务品种的“进退机制”,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效率,带来经济。

2.“借脑”,坚持引进、转化、研发相结合的创新之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创新机制。创新本身不仅是一种对新事物的创造和发明,也是对传统元素的重新组合。“融合就是创新”。我们没有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很多金融产品。对他们来说,是传统产品,但对我们来说,是创新。因此,要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成果,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节约成本,少走弯路,从而大大缩短新业务发展的进程。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产品开发战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客户市场的不断延伸,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特点,充分利用银行内部资源,发挥中介作用,开发一些高智能、高收益的新业务品种,建立新的业务发展合作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勇立金融改革前沿,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历:

顾,1994硕士毕业后,在中国工商银行郑州分行工作。历任分行秘书、信贷高级客户经理、账户管理部主任,现就职于黄河证券研究所。近年来,* * *在《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中国城市金融》、《金融理论与实务》、《现代商业银行》等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合作出版了《现代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一书。近年来撰写的论文和课题获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5项,工信部总行和河南省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