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近代整体西化和当前的国学热现象?写一篇1500字的论文。
目前文化界普遍所说的“国学热”,就其现象而言,其实是传统文化热。
当代的国学热预示着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提升,开启了民族文化的自觉。
传统文化不是万能的,也不能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1“国学”作为汉字的词汇,指的是历史上最早在周朝在国都建立的国家官学。18世纪,日本出现了一个“汉学”学派,指的是日本自己的古代研究,以区别于来自中国的研究。这种把“国”作为“国”的含义的用法,在近代日本发展出一个主张保存民族文化,反对欧化的“国粹”学派。受此影响,20世纪初,中国学者提出了“国学”的概念,一般作为“西学”的比较概念,其中“国”指“自己的国家”,“学”指学术文化。当然,中国人所用的“国学”是指不同于外来文化的、中国本土的学术文化。这是现代国学概念的本义。在此后的文化话语中,逐渐形成了国学的三种用法:第一种是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即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之前几千年中国文化所创造的学术体系。所谓学术文化,是指学术文化,但不包括非学术文化,比如民俗。第二个用来指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学术文化大,包括所有的传统文化形式。第三种是指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传统学问、传统文化的研究体系,即国学研究。了解了国学概念的三层含义,我们就可以知道,目前文化界俗称的“国学热”,其实是一种传统文化热,其国学概念用在第二层含义上。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长达20世纪大部分时间的批判和否定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第一波“国学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来。但当时的所谓国学热,从规模和性质上看,只是中国“一阳归来”的开始。进入新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潮全面兴起,持续升温。媒体的参与当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民间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成为了主要的推动力。新世纪国学热兴起并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成功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变化。从历史上看,后现代国家在现代化工程初期,往往采取启蒙文化动员,批判传统,引进西方文化;但在现代化受挫时,更容易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这反映了追求现代化不成功的集体焦虑。当现代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经济发展成功,人们的文化自信就会逐渐恢复,文化认同感也会增强。这在现代化较晚的国家的现代化史上是常见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多年来不同程度地与传统文化隔绝的人们,在文化自信得到恢复的同时,渴望了解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这促成了对国学资源的整体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国学热的出现是中国现代化成功发展的文化表征,是必然的。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数千年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民族百余年来饱受屈辱和曲折,恢复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对国家生活的顺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学热使我们认识到,不能孤立地看待90年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要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和近代以来的曲折历史中去理解,要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生命进程联系起来,把它看作中国奋斗史的新篇章和中华文明的新发展,从中华民族的角度去理解它的成就。换句话说,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成就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些伟大的成就归功于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力,归功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当代的国学热预示着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提升,开启了民族文化的自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涉及到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生活的根本。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得到滋养和强化。因此,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其内涵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主要土壤和环境。民族精神是一以贯之的,但它的表现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有时是显而易见并发扬光大的,有时是平淡无奇的。应该说,越是有文化自觉的人,民族精神就越能得到充分完整的弘扬。国学热表明,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经历一个从自由到自觉的过程,这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时期。国学热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开始。文化自觉就是认识自己文化发生、成长、发展的历史,认识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存在价值和普遍意义,将个体连接、融入这条历史文化长河,建立文化认同。对于中华文化这个绵延不绝的文明古国来说,文化自觉是推动文化复兴的重要条件,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觉,增强民族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