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理论学派
这一理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斯和米德的著作。但符号互动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H.G. brummer使用的,1937。他用这个术语来指代许多美国学者如库利、米德、杜威、托马斯、詹姆斯、帕克、津尼茨基等人的著作。西方学术界有人把符号互动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另一派是以m .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这个理论的要点在布鲁默、他的同事和学生从1930到1950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被定义。
在哲学上,符号互动理论与美国实用主义、德国和法国现象学关系最为密切,与各种形式的逻辑实证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文化决定论、生物决定论、刺激反应行为主义、交换理论和平衡理论相对立,但与精神分析理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方法论、角色理论、戏剧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心理学和哲学有一定的兼容性。格夫曼是当代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