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记的主要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功能。提出“君子欲化人为俗,必学其道”和“治国安民,教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而不知”,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2.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为追求古代理想的社会制度,薛稷提出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校制度——“古师家有学校,党有困局,术有秩序,国有学校。”
3.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和考核标准——“中年学生入学,与入学当年相比:一年靠经学分科,三年靠尊乐群,五年靠学友,七年靠学辩,称得上小有成就。九年知类通达,屹立不倒,是大功业。”
4.论教育教学原则:取长补短,尊师重道,兴趣互补,为未来做准备,启发诱导,善于救失。此外,学记还主张“学当平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好学之士,能师其师,事半功倍,故庸人也。”
扩展数据
写作背景:
《学记》是《礼记》之一,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柯。
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观点,认为《学记》是战国末期为儒家乐正子所作,并借鉴了学派的思想,很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柯所作。高世良也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晚期。
其作者应该是柯,因为柯是孟子的得意门生,深受孟子思想的影响。第二,乐正氏也曾师从曾参,“乐正子说我听说过曾子”。第三,乐正本为士,《礼记》:‘乐正崇四术,立四教。学术官员的后代都有教育方面的家世渊源。"
然而,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可能是荀派之作,也有人认为《学记》的作者是谁难以考证。
《学记》是中国古代的教育论文,是中国古代法规制度的专著之一(《小穿礼记》),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教学专著。
一般认为这是战国末期孟思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是柯。用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比喻,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