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课外教学的思考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记录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高中数学课后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课后数学教学反思1“我日三省吾身”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最朴素的反思表达。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上升到理性思考,才能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有一段时间了。在教学中,我经历了迷茫和彷徨,经历了从不知所措到慢慢掌握熟悉的滋味,其间有很多各种思想的碰撞。正是这些经历和碰撞,不断促使我深刻反思高中数学教学,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成长。
第一,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课程改革,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摆脱旧的教学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知道不等于了解,了解不等于知识。为了获得更扎实的知识,我们必须思考。”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体,长期以来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承作用,在思想上把学生视为被动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怀疑、尝试、探索甚至失败之后,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真正的学习!因此,现在教师的角色需要定位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交谈,“适时”地指出思维受阻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恰当地”选择不同类型知识的指导策略和技巧。
第二,注意初中和高中的衔接
高一的时候,我深深的感觉到,高中的教材跨度很长,对知识难度、广度和深度的要求都有很大的提高。这种巨大的差异让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法适应,数学成绩下滑严重。他们总觉得数学难学,缺乏自信。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学习高中数学,所以出现了成绩的分化,学习情绪急剧下降。作为老师,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了什么。要求到什么程度?高中应该学什么内容等等。注重初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应对困难与挫折的适应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善于思考、勇于学习的意识。
第三,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我与你”的关系;教学行为是师生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受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形成一个“学习体”,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相互交流。保利亚曾说:“老师说的不是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怎么想。学生的想法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是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需要补充哪些内容”,沿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保证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可以让教学优质高效。
2.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并不代表教学设计合理,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教学设计是否适合所有学生,如何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必须围绕教学目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以维持课堂张力。尝试由学生自己提问,然后引导学生的思考更深入。只有经过学生的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否则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时候,我们在上课、阅卷、答题的时候,认为自己已经讲清楚了,学生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之后发现,我们的讲解并不是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我们只是想让他们按照一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让学生当时可能明白,但并不明白本质的东西。此外,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要进行适当的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加强合理表达观点的训练。
第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如前所述,初中和高中的数学有着巨大的差异,高中在知识的深度、难度、广度以及对能力的要求上都有了很大的飞跃。有些学生能学,有些不能学,能学的人成绩好是因为学得好。成绩好能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想学更多。成绩越好,能力越强,形成良性循环。学不会,学不会法律,成绩也不好。如果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习方法,不学无术,经过一番努力或许能迎头赶上;如果你不想改善,不努力,你的成绩会越来越差。差距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容易追上了。成绩不好会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不愿意学习。越是不想学,成绩就会越差,进而产生一种厌恶和恐惧的心理,对学习完全失去信心,甚至拒绝学习。可见,学习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目前,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方法还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习懒,不愿意动脑;
2、没有计划,惯性操作;
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不会听课,比如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记笔记是本大书,但也有一大堆问题;别人一个字都不记得,只是听;有的只在听老师讲故事的时候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老师看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出来;
6、不知道,不问,一知半解;
7.我不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巧,只对那些偏、难、怪的问题感兴趣。
8、不注重总结和复习。
针对上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做到转变观念与教学方法、课内与课外、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动词 (verb的缩写)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自主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一些误区:
(1)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配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师盲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分散,“搭便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不同特点和水平的学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学生缺乏社交能力,缺乏交流和深度沟通,合作效率低。结果,优等生的想法取代了群体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
(4)教师没有在课前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存在有意识地将学生驱入预设教学框架的现象;
(5)合作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在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候有的小组还没有真正进入合作学习的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敷衍了事的坏习惯,学生在下一次合作活动中懒得合作;
(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是“热闹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很迷茫,听不清楚谁的思维不严谨,谁的思维不组织。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能力,引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对问题时,教师不能识别和分析一些问题并给出满意的结果。
(7)评价体系未能跟上,三个方面突出。小组代表或个别尖子生的发言,大多不代表小组意见,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的结果变成:强调个体评价,忽视小组评价;重视学习成绩的评价,而不是合作意识、方法和技能的评价;重视课堂随机评课,不重视常规评课。
我们应该明确合作学习只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在教学中,要根据目标和内容合理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避免“把所有的原料和配料都放进合作学习的盘子里”。教师要关注学习情况,提前建立评价体系,挖掘合作点,一路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技能,合作学习,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进发展。
6.对习题和试卷的思考。习题和卷子不能停留在指出不足、纠正错误、讲解方法上,而应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勤于探索,加强知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只有勤于分析,善于反思,不断总结,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高中数学2课后教学的反思今年是我从教的第一年。我一直如履薄冰,生怕误导别人。这学期结束,教完高中数学必修3和必修4,有以下几点反思。
因为与我自己的学生时代相比,新课改对课程标准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好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学习,调整,反思。
首先要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要擅自改变课程标准的意图。比如私自增加课时,补充一些知识或者增加教学难度。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定义、概念和结论的教学,而忽视过程。比如在对数运算性质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复习指数的运算性质,通过类比、计算、猜测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对数的运算性质。而不是直接给出对数运算的性质然后不断的进行机械训练。所以你不会今天练了明天就忘了。学生有一个不同性质的操作源于他们自己。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运算规律,记忆运算性质,并熟练运用。
再者,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些问题的引入往往开门见山,让学生没有直观形象,不容易接受。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帮助他们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解。这也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多媒体还可以用来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立体几何的许多图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多媒体也可以有效地增加课堂容量,减少我们的板书工作量。
最后,我感到很多困惑和担心。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总会差很多,但学生的升学还是以成绩为基础的。但也提醒我们时时刻刻真诚地关心和教育学生,希望为他们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高中数学课后教学的反思3。当代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其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研究性学习符合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在做研究性学习的时候,老师一般会自己选择一些题目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我认为我们应该更进一步。教师选择最后一个过渡到学生自己选择,就是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启发式教学常用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由学生提出。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例如:
1.对比法教学:正反对比、正反对比、问题间对比会与原有认知产生冲突,提出问题。
2.教学猜想、归纳、证明有助于学生提问,不可小觑。
3.专业思想教学帮助学生在事物的特殊位置提出问题。比如经常验证特殊情况下公式是否成立。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这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概念的实用模型,在教学中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
5.给学生讲科学家提问的故事,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都为数学注入了活力。
教学生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例如:
1,为什么这个解比原解简单。
2.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办法?
3.为什么我做这个是错的,做那个是对的?
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培养提问能力。告诉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想法和当时的情况。当老师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学生听时,学生会因为老师独特新颖的思维,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模仿老师的行为。
最后,当学生初步具备这种提问能力时,教师可以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
对高四数学课后教学的反思在以前的课上,我往往只关心自己的想法,以为讲的话题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解题的过程也可以省,但是慢慢的发现,学生上课能听懂,自己却做不出来,甚至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理解,通过实践,我得到了以下教学感悟:
第一,重视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现在的复习课,尤其是集合、命题、逻辑连词,学生要提前预习,给他们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源于一个现象:我发现记笔记记得好的同学,成绩不一定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下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还在记上一个问题的笔记。这样的学习怎么谈思维的发展?
二,反思性教学势在必行
在教学中能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需要极大的责任感和耐心,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学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审视和分析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的过程。
第三,学生也要反思。
如果说教师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教学,那么学生反思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也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生如何反思呢?我在教学中总是带着这个问题,思考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何体现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导师对学生的分析对我帮助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