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当其时(人民评论)

“新基础设施”是稳定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升级、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

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基础设施”的技术性、专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相对较强,需要更有效地发挥各方合力,汇聚创新智慧。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帮助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网购,网购,无人配送,点燃消费热情...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冲击,也带来了“云经济”、“宅经济”的普及,激发了数字经济的潜力,提高了全社会对信息网络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从最近的中央会议多次提到,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被列入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涵盖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备受关注。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新基础设施”的加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疫情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凸显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新基础设施”是稳定投资、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大规模投资,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建领域的存量基数已经很高,保持高速增长不现实。相反,面向未来的“新基础设施”才刚刚起步,空间巨大。据预测,到2025年,仅5G网络的建设投资就将达到1.2万亿元。“新基建”的投资规模虽然比不上传统基建,但后劲十足。不久前,中国* *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预期,“新基础设施”将逐步推动数字经济的繁荣,不断孕育新的建设需求,进而撬动更大规模的投资,形成正向循环。

“新基础设施”也是促进升级、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中国致力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将使5G手机、车联网终端、智能家居等新产品更受市场欢迎,“住在云端”的新技术更有用武之地,这也将加速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使我国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步伐更加稳健。

总的来说,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利于帮助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同时也要把握好“新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的异同,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把步子迈得又快又稳。

“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都具有公共性、普遍性和基础性,这就要求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提前研判和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部署和协调,引导各方在“新基础设施”中绘制“图景”、构建“网络”,从源头上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推进,使建设更加有序。

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基础设施”的技术性、专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相对较强,需要更有效地发挥各方合力,汇聚创新智慧。这就要求我们打破过去基础设施投资中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机制障碍。同时,还应出台财税、金融、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作用,引导和鼓励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进来,使基础设施新领域的投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模式。

“不找就近工作,就不安心。”相信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快车道,为现代工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点燃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