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孩子如何学习语文?
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不好,写的文章乱七八糟,全是病句。
于是,围绕着各个大学校园(包括北大清华),出现了一个新的行业“代写”。只要看它的广告密度,就能看出这个行业生意不错,养活了一大批人。
而枪手摘抄拼凑的毕业论文是不可能有社会价值的,无异于废纸。难怪中国的大学生没有实践能力。
注意,这不是个别现象。有很多大学生不会写家书。
有什么问题?
子重云教授说,一个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不可能想得深入细致,思想肯定是混乱的。
子中云教授说得很好。语文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人脑的思维活动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所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试想一个大学生,从小语言能力就不好,也就是说思维工具不好,他的思维产品(想法)怎么可能好?
所以他一定是个傻瓜。所以他听到写文章一定很头疼。所以他必须花钱请人写毕业论文。
注意了,家长们,看你们的孩子迷茫不迷茫,就一个标准:
任何一个听到写文章就头疼的学生,一定很困惑。乐于听到写文章的同学,思路相对清晰。
因为中国大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不高,全国各大学的教授都很着急。不知道谁出了个馊主意: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
但20多年的实践证明,大学生教语文基本无效,根本改变不了大学毕业生语言能力差、思想混乱的现实。
为什么?
因为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儿童大脑在词义刺激下逐渐建立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条件反射的过程。
人脑的发育期是0 ~ 16岁,也就是俗话说的“童心”期。发育阶段后,大脑中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很难建立。
所以给大学生上语文课是很可笑的,永远不会有效果。
如果你的孩子想学好语文,一定要抓住1 ~ 16岁这个大脑发育时期。
再次,孩子学习汉语的过程就是在大脑中建立语言条件反射系统的过程。
在心理学中,“反思”和“刺激”是一组矛盾。人脑对外界的一切反应都是通过“刺激和反射”来完成的。
学习汉语时,词义(语言)被刺激时大脑会有所反映,词义被刺激一百次大脑也会有所反映。时间长了,大脑相应区域的语言条件反射系统就会形成。
词义(语言)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渠道刺激大脑。
听力:不是指上课听课,而是和别人交流,听人说话,让单词的意思刺激孩子的大脑。因此,孩子们频繁地与成年人交流思想,联系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拜访亲戚等。,都是学中文的。
说:听和说是相对的,都是通过交流思想来刺激孩子的大脑建立言语条件反射系统。
读书:就是读万卷书,让名著的语言刺激少年儿童的大脑。
写:只是写下来记录你的想法。巩固名著和文章的语言习惯,在大脑中形成自己的言语条件反射风格。
说到这里,你大概明白了,在学校听老师讲课或者暑假高价请语文老师一对一补课是绝对学不好语文的。
趁早学中文。为什么民国大师几乎都是书香门第?因为他们从小听得多,三岁就糊涂了,读得多,背得多。
一岁有一岁的学习方法,三岁有三岁的学习方法,十岁有十年的学习方法。张是明朝的首辅(相当于宰相),12岁时被提拔到高中,并成为功臣。
胡适、鲁迅、林语堂、郭沫若、叶圣陶、苏(数学)、茅以升(桥)...所有的民国大师,都是十几岁就完成了语文基础。
比如胡适十多岁留学美国学农业,就已经有了很好的中文基础。
再比如鲁迅和郭沫若,他们学医,也打下了很好的语文基础。
为什么我们这一代没有几个在新中国长大的大师?因为解放后的语文学习方法太理想化,太形而上学。
很大程度上,学语文和学校语文课没有关系。相反,学习汉语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一岁的孩子学习汉语有很多方法。稍后我会介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