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规划的意义
我很忙,却不知道在忙什么;
我忙着上课,上课,食堂吃饭,听课,运动,逛街,约会,但是你要问我忙什么,我也不知道。
感觉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
很多人会说我的专业是父母选的,但是分数不够。我的专业是做什么的?不知道,所以想转专业。但是,你想换什么专业呢?我好像也不知道。
有的时候时间充裕,有的时候特别紧张;
开学的时候没有学业压力,时间也比较充裕,但是到了考试周,就觉得时间不够用了。
大学期间,我做过兼职、家教、业务员。赚的钱不多,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又忙又累。
很多人会很困惑,兼职和实习怎么做?如何分配时间?
考研是大家在大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会算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大三的时候,很多人会问自己:我要不要考研?应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其实很多人认为读研是大学生活的延续,所以大部分人都是被往前推的,而不是主动的选择。
除了考研,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选择找工作,比如一个信息类专业。他的求职意向是:数据统计管理、计算机信息处理、财务管理,这些意向都显示在同一个简历里。
事实上,他并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做什么。
所以,越往前走,越需要知道自己的爱好是什么,你想通过大学四年找到什么职业方向。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下一部分:职业规划。
2
什么是职业规划?看看这些人怎么说。
考研的同学说:毕业了肯定要考研,根本不准备找工作。职业规划与我无关!
考碗族说:我们家关系很硬。我一毕业就考公务员,完全不需要职业规划!
留学生说:早就想过一毕业就出国留学,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学英语。至于职业规划,还早呢!
毕婚族说:我一毕业就结婚生子,做全职太太。别跟我谈职业规划!
有人说策划就是策划,不是吗?
在讲什么是规划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规划不是规划,职业规划课程有哪些误区?
策划不是“跟着感觉走”;
什么是跟随你的心?以下是一些做职业规划的同学的原话:
“我觉得女生当公务员很稳。”
“我爸妈想让我继续读博,以后当老师。”
“我觉得企业特别不稳定,最好进国企或者事业单位。”
“我觉得放弃保研的名额也考不上更好的学校。”
“我觉得我适合做销售,不适合做技术。”
策划不是“抄袭别人”;
许多学生通过抄袭他人来写论文。没有百度和期刊网,完全瘫痪,不知道怎么写。甚至有的同学在写自我总结评价的时候一定要参考百度。
学市场营销的张凡最终得到了一家贸易公司的聘用,成为了一名销售助理。他以为自己可以像哥哥一样成为“销售高手”,可是去了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他上班下班都要打卡,工资少得可怜。
所以他很苦恼,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他只能应付工作,到处投简历。...
其实抄袭别人是整个职业规划中被提到最多的,因为我们提倡做自己。
规划不是“静态”的。
我给你讲一个职业规划的真实例子:一个财务管理专业的女生,她最大的梦想是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大三的时候,如愿进入德勤(四大之一)实习。实习三个月后,她委屈地说:“我都不知道四大的工作是这样的。我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直到半夜才结束。虽然我穿着笔挺的西装,出入着以前梦想的写字楼,但因为会计师事务所,我感到难过。
于是,她开始问自己,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能不能接受每天工作那么久。想清楚后,觉得自己并不是很想进四大,但还是想从事财务相关的工作,于是她慢慢调试,把目标改为:进国企/私企从事财务岗位。
规划是一个动态的效应,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大学四年的经验逐步调整,所以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