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理解银行的论文
一、邮政储蓄的历史背景及其与地方经济的渊源
中国邮政储蓄在1986经济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开始复苏起步。65438-0986中国人民银行和邮电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邮政储蓄业务获得批准。同年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通过,邮政储蓄业务成为邮政企业法定业务之一。邮政储蓄最初是在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作为回笼货币和支持国家基础设施的手段而设立的。邮政储蓄20年来发展迅速,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邮政储蓄在现实中完成了筹集资金的使命。但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不再迫切需要通过邮政储蓄筹集投资资金,而是需要各类金融机构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直接的金融支持。邮政储蓄光荣使命所创造的制度,成为新时期“水泵”效应的源头。许多学者甚至政府认为邮政储蓄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流失金融资源,而忽视了多年来包括新时期邮政储蓄在农村金融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这样,很多地方政府一方面不支持邮政储蓄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期望通过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金融网络优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期待邮政储蓄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株洲邮政储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社会上对邮政储蓄一直有一种偏颇的看法,认为邮政储蓄只存在不放贷,不反哺地方和农民。事实上,并非如此。邮政储蓄的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同时,邮政储蓄机构也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株洲邮政储蓄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邮政储蓄延伸城乡金融最后一公里。
从1998开始,由于基层分行普遍亏损,四大行开始大规模合并分行。以株洲为例。从2003年到2007年上半年,株洲各大银行共撤销了58个网点。四大行基层网点的撤并,在农村金融市场留下了一片空白,一直没有得到弥补,这与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形成了巨大反差。
当银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时,株洲邮储始终坚持服务农村基础金融的宗旨,积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条件。目前,全市共有111邮政储蓄网点和117汇兑网点,其中77.48%的储蓄网点和78.63%的汇兑网点在县及县以下,服务终端深入全市各大乡(镇),全部实现全国联网。株洲邮政储蓄成为当地金融服务网络中唯一能连接“细胞组织”的“毛细血管网”,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力量。
2.邮政储蓄应当遵守基础金融服务承诺。
遍布城乡的网络为邮政储蓄实施基础金融服务奠定了基础,同时,邮政储蓄以一贯的基础金融服务承诺服务于广大客户。株洲邮政储蓄承担着为全市5万多家企业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的任务。2006年,为了免除这些低收入人群的手续费负担,株洲市邮政储蓄一方面对铁路等大型国有企业实行手续费免除服务,另一方面开发“一账通”账户产品,解决其他分散的养老缴费用户的手续费负担,切实履行“平民银行”、“社区银行”的服务承诺,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3.以小额质押贷款启动农村金融的“输血泵”。
2006年3月初,银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邮政储蓄机构小额质押贷款试点管理的意见》,允许邮政储蓄机构逐步开展“定期存单质押”试点业务。今年7月1,株洲邮政储蓄在6个市(县)的36个网点正式开通小额质押贷款业务。截至今年9月,小额质押贷款总额2005.95万元,贷款521。而且从2003年开始,邮储资金独立使用,通过各种渠道回流农村。如株洲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已实现协议存款65438亿元。目前,株洲邮政储蓄正在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对株洲市银团贷款项目的建设。
4.携手行业客户服务地方经济。
随着电力、烟草、石油、移动、联通等行业经营逐步深入农村,需要资金归集,对网络金融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株洲邮储积极寻求与此类行业客户的合作。2005年下半年,株洲邮政开始推广移动POS结算卷烟销售。银联提供移动POS机和结算平台,邮储向全省近65438+万卷烟商户发放绿卡(90%以上在农村)。烟草公司搭建电话采访平台,通过电话销售香烟。农村烟户只需保证邮储绿卡上有足够的余钱,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购烟交易;烟草部门改变了人工上门收费模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目前,全市烟户通过邮政储蓄绿卡年结算金额已达6亿多元。卷烟销售款POS结算是农村烟商率先使用银行卡结算的成功形式,体现了邮政储蓄所为农村“五大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果,更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建设。同样,如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业务的货款催收;移动、联通话费代收及营业厅资金代收、个体工商户税收代收等业务。
第三,为了帮助地方经济发展,邮储银行需要强化五个意识,实施战略转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上市当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陶礼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指出了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的战略目标是按照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建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经营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商业银行。市场定位是:充分依托和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广大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可以说,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明确了邮政储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但要达到规范商业银行的要求,真正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笔者认为邮储银行任重道远,迫切需要强化五个意识,实施战略变革。
1.增强市场意识,实现邮政储蓄从依靠政策发展向依靠市场发展的转变。
邮政储蓄从依靠政策发展到依靠市场发展的转变,早在2003年央行对邮政储蓄进行新老存断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邮政储蓄长期依赖的政策在2008年6月21日之前将彻底“断奶”,邮政储蓄要想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但目前这种转变并不彻底。一方面,很多人对邮储银行成立后体制和政策的变化还抱有一些幻想,希望能有新的政策出台;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因为目前的邮政储蓄业务过于单一。即使是新开办的小贷、基金等业务,各级邮政储蓄部门的市场认知度也会直接影响业务发展。如何依靠市场发展业务,争夺市场份额,是新成立的邮储银行必须马上补上的一课。
2.增强经营意识,实现邮政储蓄由单一负债业务向综合银行业务的转变。
邮储银行成立最直接的变化在于业务范围的扩大。邮储银行从2003年开始涉足资金独立运用,办理资金批发业务。2006年推出小额质押贷款和基金代销业务,初步改变了过去负债业务单一的局面,但离全面经营银行业务还很远。邮政储蓄要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必须积极开拓市场,逐步全面开放银行业务。当前,邮储银行首先要发挥网络优势,努力增加服务功能。邮政储蓄绿卡具有异地存取款、转账、支付等业务功能。邮政储蓄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加快绿卡业务市场、绿卡一条街、绿卡校园、绿卡军营、绿卡乡村建设,为省内外城乡居民经济往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其次,立足当前,大力发展小额质押贷款,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际行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同时,为信贷业务的开办,锻炼团队,摸清市场,夯实基础。第三,积极推进基金、保险等金融服务,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
3.增强效益意识,实现邮政储蓄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模式的转变。
过去,邮政储蓄管理只注重余额发展,管理方式也比较粗放:存款成本高,余额结构不合理,风险和收益意识低,基础设施投入少。邮储银行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从基础做起:一是加强网点建设,投资改造现有网点,满足发展各项业务的需要。使改造后的网点宽敞舒适,服务功能齐全,设施先进,业务办理方便快捷。二是转变服务流程,逐步推行一卡一折一站式服务模式。深入实施服务标准,开展服务标准和星级营业员评选活动,打造一流服务品牌。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邮政金融队伍整体素质。四是按照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部署,继续做好金融网络系统建设。五是调整存款结构,变过去单一的汇集存储模式为客户经理制、自然存储、综合业务相结合,提高负债收益。六是加大中间业务发展,调整银行收入结构,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七是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全面加强风险防控,确保邮储银行稳健发展。
4.增强合作意识,实现邮政储蓄由单打独斗向联合* * *的发展转型。
邮储在真正的银行业务,尤其是资金的高效运作方面,还缺乏经验。邮储银行要在高速发展的市场中谋求发展,必须在强化竞争意识的同时,强化优势互补意识、发展意识和开拓意识。在市场运作方式上,要改变过去单枪匹马专注于自身发展的做法,积极开辟联合发展之路,寻求共赢之道。比如大力开展协议存款、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业务,努力让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到地方。积极开展与其他银行的合作,实现* * *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5.增强服务意识,实现邮政储蓄从强调自身发展到强调支持地方经济特别是“三农”建设的转变。
当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同时也对金融机构的优质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邮储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摒弃以往单纯强调自身发展的思路,转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以邮政储蓄优势为基础,以强调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为己任,主动实现服务理念、服务机制、服务质量的新变化、新提升。一是做好邮政储蓄银行服务的基础工作。推动服务工作内涵的丰富,实现从单纯的微笑热情服务向更有内涵、更有质量的更深层次服务的提升。二是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范围,实现邮政储蓄服务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三是要深化邮政储蓄营销和服务的专业化分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