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毅的成功事业给了他什么启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主编秦怡是个随和的女同志,同事们都叫她“老秦”。“老秦”其实并不老,只是有点书生气质,当然也有女书生的平和与理性。秦怡原本是经济学专业,主要研究“流通”,题目是从“流通”开始的。她说:“流通现代化包括流通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流通企业经营理念的现代化、流通产业组织的现代化、营销方式的现代化、管理的现代化、物流的现代化等等。这一切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经营理念上要以消费者为核心;二是高度组织化的流通活动。这是流通行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她还认为,“连锁”商业模式的核心也是一个组织问题。从这个方面来说,目前我国图书流通效率太差,这个行业组织化程度低是一大原因。很明显,秦毅把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研究和眼前的出版物结合了起来。用这个思路做“抽象”——学术信息的流通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秦毅1981研究生毕业,在1994成为《中国社会科学》副主编之前,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工作。她较早提出了中国生产资料流通方式的变革,她在上世纪80年代关于物流期货的论文也是该领域的早期成果。她说,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迅速。她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经济学家还在讨论“国有企业之间流通的生产资料是不是商品”,而现在大家研究的重点已经转向了市场和资本的流通,比如股票、期货、网络经济。做杂志其实挺累的。目前《为人做嫁衣》的编辑工作并不被很多学术人士所重视,但秦怡却从中获得快感。她说,以前做自己专业研究的成果大多只能在自己专业产生影响,但做杂志可以学到很多新东西,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学者专家。现在的工作是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整理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推动整个学术工作。这样一个学术信息的组织、整合和流通,确实更令人兴奋。的确,在秦毅和杂志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出版不到一年,已经在学术界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这本纯学术的摘要期刊信息丰富,大部分入选论文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成果。秦毅和他的同事们一开始就明确表示,该杂志的“错位”经营思想是为了突出其学术性质,并与之前已经存在的各种抽象期刊明确区分开来。除了全面反映各专业领域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动态外,他们还组织了“特别推荐”、“学术争鸣”等栏目,反映学术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这两个栏目为杂志在读者中赢得了很多“评分”。这本《文摘》能有现在这样的好局面,与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的人才优势密切相关,也是老秦和她的同事们努力的结果。最后,不管老秦怎么谦虚,大家还是觉得她自己的工作和专业背景对办好这本杂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秦怡还在忙着出版和研究。年底前她会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