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主要作品

《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游汝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0。

西汉行政区划地理,人民出版社,8月1987。

《经野治国之道》(百库),香港:中华书局,1990九月。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1月;商务印书馆,1998 165438+十月。

《中国文化与地方行政制度通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0。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游汝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版,2006年6月。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暨先秦通论卷》(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5-38日+10月。

《穿越荒野的治国之道》,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3月。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读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 1。《周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

学习啦19,山东教育出版社,7月1999。

《长水之声》(三十年),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征途无边无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11月。

伊彦虞书,浙江摄影出版社,6月1998。

《中国白话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

《知者不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7月。

伊彦·虞书(更新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如果觉得剩下的,中华书局,2012年3月。三种地理书,周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

《甲骨文的广泛训练:收藏与研究》,周《文集》,顾美华校对,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3月。

《汉代地理志释》,周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明)王士兴著:《五岳飘零草,易》,中华书局,2006年7月。《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此外,他还主编了《上海历史地图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和《基督教传教士在华传记》。1.汉武帝朝鲜四郡考,历史地理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襄县考》,中国文史丛刊第3期,1984。

3.方言地理学与历史行政地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第3期(合作)1984。

4.湖南省方言分区及其历史地理背景,《方言》第4期(合作)1985。

5.秦汉宗教地理概论,中国文化系列3,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6.《西汉县的特殊职能探讨》,历史地理研究丛书第1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1。

7.《唐代安史之乱与北方人的南迁》,中国文史丛刊,1987,2-3。

8.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国文化与地理差异的考察,复旦大学学报,第6期,1988。

9.中国历代人口迁移趋势与汉语方言地理的关系,《外国人文地理》,第1988+0期。

10.秦时四十八郡,历史地理丛书8,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11.《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历史背景》,《历史地理》第9期,1990。

12.行政区划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民政》,第4期,1990。

13.地方志所见9世纪的上海话,顾颉刚纪念文集,巴蜀书店,1990。

14.新闻史上未被发现和利用的重要材料——评范约翰《中国报刊目录》,复旦学报,1992,1。

15.王石的性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地理学报》,1992,第1期。

16.明代卫所垦荒的典型,论中国文史,丛书51,1993。

17.1913年俄国Polevoi出版的中国报刊目录,第3期1993。

18.《汉郡再考》,《文史集》丛书1,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19.《地方戏曲起源思辨·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0.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代报刊的调查资料,复旦学报,第6期,1994。

21.如果齐统一天下,二十一世纪,1995第2期。

22.新旧汉简发现的县、村名,《历史地理》丛书12,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3.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均等变化,中华广场2号,1995。

24.中央与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中国地方政府层级变迁分析,《复旦学报》第3-4期,1995。

25.《别琴支竹词百则——洋泾浜英语研究之一》,《上海文化》第3期,1995。

26.从汉代“部”概述看县乡馆制,《历史研究》第5期,1995。

27.世界第一人——纪念徐继畲诞辰二百周年,《中国研究》,第1996期,第1期。

28.客家起源的不同看法,学术月刊,第3期,1996。

29.《秦汉海关区划简论》,《历史地理》丛书13,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0.“保存历史”应是判断地方志质量的主要标准,《上海志编指南》第4期,1996。

31.中国古代划分行政区划的两个原则,中华广场,1996,5-6。

32.19、20世纪之交中日欧语言接触研究——以《历史、经济与封建主义》、《传统与现代化》三种翻译语言为例1996,6期。

33.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扩张与收缩,中国广场,1997 1-2。

34.日本文化的幸福与不幸,复旦学报,第3期,1997。

35.从“九州异俗”到“六合同体”——汉代风俗地理区划的变迁,《中国文化研究》第4期,1997。

36.《县制起源三阶段论》中国历史地理理论丛书,发表于1997第三期,后收入1999出版的《周文选》。

37.新一轮官绅契约——论晚清废科举兴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复旦学报》第4期,1998。

38.《同时代人对洪榕的看法》,《浙江社会科学》第6期,1999。

39.晚清上海书院西学与儒学教育的进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1999。

40.《遥远的故事》中的一些过渡性地理术语,词库建设通讯(香港)第19期,1999年3月。

41.澳门及澳门命名原因,《辞海新知》,第2辑,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6月。

42.构建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的构想,历史地理,丛书15,1999,10。

43.家谱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国家谱,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

44.《六合丛谈提要》,中国文史丛书,丛书61,上海古籍出版社。

45.《论行政区划史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和学术术语》,《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2001。

46.早稻田大学收藏的《西域水道》修订版,中国经典与文化,第1号,20065438。

47.研究行政区划史的意义,《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2001。

48.历史:在人文与科学之间?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49.二年法秩法的历史地理意义,学术月刊,第1期,2003。

50.中国最早的洋泾浜英语词汇,广东社会科学,第1期,2003年。

51.从《明人文集》看晚明的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2005

52.《关于秦时洞庭、苍梧两县的思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53.《抱渡书》在中日图书史上的意义——以《外国船抱渡书》为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54.东西流浪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都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2009。

55.“脱亚入欧”的想象与现实——对日本前现代社会的思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2011。

56.中国印刷出版史上的近代文献概述,《中国经典与文化》第2期,2011。

57.《和谐》中的汉文与准汉文的文化史意义,《中国经典与文化》,第1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