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体提拉法生长宝石晶体
Czochralski是提拉法的创始人,他的论文发表在1918。这是熔体生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这种方法制备了许多重要的实用晶体。近年来,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几项重大改进,可以成功生长一些挥发性化合物,如GaP和含铅晶体,以及具有特殊形状的晶体,如八角形硅管和漏斗形蓝宝石晶体。
二、提拉法的原理和装置
直拉法的示意装置如图9-3-1所示。生长设备包括坩埚、熔体、籽晶、直拉法系统、加热炉、温度和气氛控制系统等。将预混合的原料放入坩埚中,加热至原料熔点以上,使其熔化成熔体;坩埚上方设有可旋转升降的拉杆,拉杆下端设有用于装载籽晶的卡盘;降低拉杆,使籽晶插入熔体中,只要温度合适,籽晶不熔化,不生长,然后慢慢拉起晶棒,旋转。同时,慢慢降低加热功率,籽晶会逐渐变厚长大(“颈缩”过程),通过不断地、小心地调节加热功率,可以得到所需的晶体。整个生长装置放置在一个可以封闭的外壳中,以保证生长环境所需的气氛和压力。透过盖子的窗口,可以观察到晶体的生长。
图9-3-1熔体提拉法宝石生长示意图
生长装置各部分的技术要求如下:要求坩埚具有耐高温、耐熔体腐蚀、易加工、无晶体污染的特点。钼坩埚一般用于生长刚玉等宝石,铱坩埚用于生长YAG、GGG、金绿宝石。加热器,要求有稳定合理的热温场,多采用中频炉,也常采用石墨或钨电阻炉。气氛控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炉体有水冷不锈钢外壳,用于保温;另一部分充有惰性气体,如氯气、氦气和氢气。升降旋转机械是一套精密的机械装置。
三、优缺点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1)生长过程中便于观察晶体生长。
(2)晶体生长完整性好,生长时间短,尺寸大,应力低。
(3)定向籽晶和颈缩工艺使晶体的位错密度明显降低,提高了晶体的光学均匀性。
总之,直拉法生长的晶体质量要比火焰熔炼法好得多,但是对于那些化学活性强或者熔点极高的材料,很难找到不污染熔体的坩埚,这就限制了直拉法的适用范围。
在使用提拉法的过程中,三项技术的应用让这种方法更加锦上添花。即ADC——晶体直径制动控制技术,LEC——液体封顶和EFG——单晶炉技术和导模技术。下面将详细介绍导向模式技术(EFG技术)。
第四,人造宝石的一个例子——蓝宝石
原料:用火焰熔融法制备的掺TiO _ 2+fe2o _ 3的无色刚玉碎片。TiO _ 2和fe2o _ 3的量取决于颜色,也可以使用彩色刚玉烧结块。
坩埚:钼
加热器:石墨
设备:真空充氩拉晶炉,热温度场满足界面设计要求。
条件:2050℃以上;10 ~ 15转;铸造速度可在1到10毫米/小时之间调节。
将原料放入坩埚中,加热至2060℃使原料熔化,降下上部带有取向籽晶的拉杆,使籽晶与熔体接触,温度控制在略高于熔点。然后,慢慢的拉,旋转,小心的降低功率,让晶体变得更厚。通过调节功率,实现孕育、缩口、肩等径生长、结束的整个生长过程。生长出来的晶体往往需要后期热处理,以消除晶体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热应力、位错等缺陷,有时还能消除不必要的色心,从而提高晶体的质量。
五、导模法
导模法的全称是边缘限定薄膜进料提拉生长(EFG)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控制晶体形状的提拉法。根据所需的形状和尺寸制备晶体显然具有实际意义。为此,人们进行了60多年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巨大进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满足太阳能电池对大尺寸硅片的需求,为了生长特殊光学应用的形状复杂的蓝宝石晶体,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可生产1mm×84mm×170mm单晶硅片和2mm×35mm×200mm蓝宝石片状晶体。
导膜工艺是将高熔点的惰性膜放入提拉法设备的熔体中,如图9-3-2所示。熔体由于毛细作用被吸引到模具的上表面,然后随着籽晶的提拉而凝固结晶,而模具上部的边缘控制晶体的形状。这样,片状、带状、管状和纤维状晶体就生长出来了。
图9-3-2导模法晶体生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