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贬值对中国出口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过去一年,人民币升值成为国际经济和社会舆论的焦点。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形成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升值将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挑战和危机感。中国出口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使中国出口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持续稳定发展。
今年下半年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人民币1美元的7.6元关口。按照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时人民币8.11元对美元1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接近6.35%。人民币升值趋势是可以预见的。在这种不可逆转的环境下,我们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人民币大幅波动,以减少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并充分利用人民币小幅升值促进中国外贸发展。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抑制国内物价上涨、刺激消费、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对外投资和减少贸易摩擦,同时短期内会对一般贸易出口、吸引外资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
(1)制造业产品出口一般受汇率变动影响较大。人民币升值会增加中国出口企业的汇兑成本,导致价格优势丧失。出口汇兑成本是指我国65438美元净出口收入+0所支付的人民币成本。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多集中在低端,竞争优势不强。竞争方式主要是通过价格手段,人民币升值会对其出口产生一定影响。
抑制。对于制造业员工来说,受到严重影响的员工可能面临收入下降甚至失业的危险。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的负面影响会大于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负面影响。
(2)将减缓大部分原材料产品的出口增长。我国大部分原材料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不强,对汇率的依赖程度较高。例如,纸、棉纱、黑色金属(钢、粗钢、锰等。)、铝、木制装饰品等。人民币升值将减缓这些初级产品和原材料的出口增长,短期内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也会减少原油、成品油、原木、铜、金矿等资源型商品的出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更严重的后果是失业率上升,银行坏账增加。因为中国的资源并不丰富,这些资源性产品一般都在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资源性产品过度出口,短期内容易增加国内“煤电油运”的紧张程度。从长远来看,会增加国内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在交易中影响人们的心理效应。国际市场生产成本的增加会转嫁到价格上,所以汇率升值不会对这类企业的利润造成太大影响。由于货币升值,中国出口产品在其他国家有价格波动。人民币升值增加了中国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中国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潜在的,对贸易商的利益影响不大,但别有用心者借此机会在国际上制造一种对中国不利的心理效应。人们会认为来自中国的产品没有具体分析就涨价了,商人也会认为从中国进口产品赚不了多少钱,从而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实实在在的不利影响。
2.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的有利影响
(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我国正处于技术追赶阶段,企业对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能力很强。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企业自主发展的成本,间接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的步伐将推动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
(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优化吸引外资的结构。人民币升值会提高劳动者待遇,吸引高科技人才。在中国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外资会选择高科技产业投资,从而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3)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当使用投资目的地所在国的货币。人民币升值显著降低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国际购买力和对外投资能力,为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条件。
(4)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有效挤出制造业中那些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管理不善的低效企业,有利于改变出口产业(主要是第二产业)资源过度集中的局面,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变,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最终实现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协调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第二,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出口企业的对策。从理论上讲,人民币汇率上升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不利,但从实际贸易额来看,人民币汇率上升是否必然导致这一结果还不确定,这表现为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顺差。但出口企业也应积极应对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1.规避汇率风险是出口企业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的权宜之计。面对不断攀升的人民币汇率,出口企业必须未雨绸缪。除了增加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还应该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为自己获取和准备更多的“救生圈”,从而达到对冲或规避风险、提高经营效率的目的。
(1)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化,增强汇率风险意识。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化是出口企业的一项长期任务。企业要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力量,学习汇率管理知识,密切跟踪人民币汇率走势和变化,特别是关注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其出口产品的影响,努力提高应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出口企业应强化汇率变动的风险意识,掌握控制汇率风险的有效手段,不断提高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在签订出口合同时,可以制定汇率风险的相关条款,以防出现意外情况。
(2)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锁定和规避汇率风险。采用灵活的结算方式和有效的金融工具,如多币种结算转嫁汇率风险,适当采用外汇远期交易、套期保值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通过适当的美元贷款减少利息支出和汇兑差额损失。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从事远期外汇交易、期权交易和外汇期货交易,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在业务源头控制汇率风险。
(3)加快实现出口,减少应收外汇占款。出口交易结束后,企业要加快单证流转,争取在第一时间收齐相关出口单证,积极采用押汇、保理等方式,使手中的票据及时结算变现,争取用一半以上的出口货值实现货款回笼。企业要多开展快速出口回收业务,适当控制出口回收期长的业务,同时加大应收外汇账款的催收力度,缩短结汇周期,尽快回笼货款,减少在途资金占用。
(4)增加外汇负债,平衡外汇收支。企业可通过申请付汇、外汇贷款置换人民币贷款、延期进口付款等方式适当增加外汇负债。人民币升值后,他们可以通过偿还贷款或购汇回笼和支付来抵消外汇资产的贬值风险或直接获利。
2.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长期升值的主要策略。在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进行技术改造来挖掘潜力,走品牌发展之路,这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和根本之策。
(1)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要解决思想问题,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大企业对外投资,收购矿石、有色金属等重要海外资源。特别是电解铝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进出口权,对外投资,建立稳定的氧化铝、铝矾土等资源供应基地。一旦人民币升值,可以通过增加原材料进口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要认真研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的可行性,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选择一些产品销售和销售网络大的低附加值加工企业,在政策上支持这些企业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办厂,同时把设计部门和销售服务放在国内。这样既可以利用企业多年建立的商誉和营销网络,又可以保留部分工作岗位,实现曲线出口和减少对主要贸易国的贸易顺差,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企业特别是生产型出口企业要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低价低利的低档产品出口,扩大优质高效和自有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此外,出口企业要切实加强采购、生产、销售、资本运营等环节的成本费用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费用,扩大产品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在人民币升值期间,出口行业的结构调整也是重中之重。国际市场不是无限的,传统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一些国家,具有巨大比较优势的产业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不同步增长的问题,国际贸易中也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问题。解决生产过剩最重要的手段是产业调整或产业转移。中国出口行业的低成本竞争是许多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意味着对这些行业的保护可能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加快产品升级,提高出口产品档次。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一个产品卖得好,一夜之间就会出现很多各种名称的同质化产品,尤其是出口企业。国内很多企业处于生存阶段,缺乏长远的品牌规划,出口产品大多以低价取胜。生产型出口企业应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产品升级,努力提高
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减少低价低利的低档产品出口,扩大质量效益和自有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综合竞争力,走差异化、品牌化道路。人民币升值可能会迫使一些企业升级产品,从质量和品牌上增强出口竞争力。目前,在许多产品中,特别是轻工业出口产品中,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仍然很少。企业应逐步调整产品结构和整合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实现从产品出口到资本和品牌出口,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大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力度。抓住人民币升值和进口成本降低的有利时机,积极进口先进设备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促进出口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