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刘邦和项羽为素材的作文举隅

话题1:“后悔”

昔日的楚霸王项羽,即使拥有无与伦比的神兵,也无法改变楚国被粉碎的事实。乌江边,已被敌军包围,象征繁华的楚歌飘荡在空中,悠远婉转。这一刻,他那颗不屈的心开始变弱。看到身边躺着无数兄弟,他懊恼自己当初的刚愎自用,后悔把楚国的大好形势和兄弟们的性命葬送在自己手里。带着深深的悔恨,他把刀架在脖子上,刹那间,鲜血染红了乌江两岸,映出半边天。夕阳如血,楚歌依旧悲凉动人。一个巨人倒下了,却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拔山虽难,令天下怒,但不利时,不死。如果它不死,你能怎么办?”项羽在《盖夏歌》中表现出了几分悲凉和无奈。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充满棱角的多边形。即使他有英雄气概和称霸野心,也只能在四面楚歌的时候放纵自己的脑袋。苍凉的赞美,只能与滚滚乌江相伴。他怎么面对江东的长辈?他的锐气,他的突然,他的突出,让历史怕三分。“点八州而去同列,吞二州而死诸侯”的始皇帝,终日扰乱天下,又怎能容忍项羽“拔山撼世”?

主题2:“生活设计”和“努力的过程和结果”

题乌江阁杜牧迭题乌江阁王安石

出人意料的输赢是一个人的军事计划。一个身经百战疲惫不堪的勇者悲悼,中原一败再难复。

江东有很多有才华的孩子,他们会不会东山再起还是个未知数。今日江东子弟虽在,岂肯为君东山再起?

注:乌江阁位于安徽省乌江浦县。项羽战败,逃到此地。乌江阁主任让他坐船过江东。项羽道:“我当年在江东带着八千小儿渡江西行,如今却一个人也没有回来。我该怎么面对?”这是自杀。

秦末楚汉相争,最后以项羽兵败自刎乌江而告终。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尘埃来分析这一代枭雄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一些历史教训。杜甫的诗直言不讳地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一个优秀的战士应该以胜利为荣,在失败中不屈不挠,尤其是在受到重创,处于绝境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男人。三四句想象一下,如果他能听乌江的劝告,回到江东,重新集结,那么历史或许会被改写。杜甫的诗在对项羽的失败表示同情和惋惜的同时,对他的刚愎自用和缺乏自知之明进行了讽刺。但特别令人钦佩的是,诗人用题目表达了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命题: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王的诗从史实出发,指出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三四句带着苦涩的反问指出:杜牧太天真了。就算项真的回到江东,江东子弟愿意为这样一个如此不得人心又顽固不化的人卖命吗?“东山再起”只是痴人说梦。王的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是成败的关键,可谓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了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有政治家的眼光。

项羽

看着你站在乌江边上,英姿飒爽,豪情满怀。我相信人们忘记的是你四面楚歌的尴尬,但记住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你的痴情。投河自杀是你的慷慨造成的,所以人们只会记住你的慷慨,你“鬼英雄”的名声是清白的。人家还记得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怀念项羽”。(2005年全国卷题目是《遗忘与记忆》。)哪个更大?忘记失败的无奈,记住英雄的身影。

“面子”在人们的字典里被定义为“面子”。在主人公的视线里,它被解释为“尊严”。

项羽曾经英姿飒爽,乌江上的霸主饱受四面楚歌之苦。因为这张“脸”,他告别妃子,投河自尽,成为“鬼英雄”。丢了脸有什么好处?对于真正的英雄来说,生命不够爱惜面子和脚!2005年高考江西卷以“面子”为题。)面子与生命,尊严与生命的关系。我赞同为了尊严放弃生命的英雄行为。

◆范文:我看见项羽了——读《鸿门宴》有感

李清照有句诗说:“生当英雄,死当鬼英雄。至今怀念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英雄。他全能的事业和无敌的战绩,在秦汉之交掀起了一股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全世界都仰慕它,仰慕了几千年。也正因为如此,项羽成了历代德高望重的人物,真的是被后人所敬仰。

但是,项羽毕竟是一个悲剧的历史人物。他的悲剧不仅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他的悲剧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论据)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恰恰诠释了他个人的悲剧(论点)。古人云:“义者,亦当义也。”又有云:“适可而止”。可想而知,只要做得恰当,说得得体,就可以称之为“义”。但是,“义”没有绝对的标准。项伯向张亮通风报信救命之恩,可以称之为“义”,但这一举动客观上帮助了刘邦,使沛公在鸿门宴上化险为夷,也称之为“不义”。两军对峙,项羽不忍杀刘邦,最终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对敌人真的是“义”,对自己却不是“义”。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仁义”在本质上是相反的。可以说,项羽重义轻理是其性格的最大悲剧。(理智与情感的关系,项羽的情感大于理智)

项羽的性格悲剧还表现在他的刚愎自用上。韩信开始在项羽的指挥下,“不听言,不用画,故归汉”;陈平为效力,“厌谏,而封其金印,仗剑而亡,归汉吴语”。两人都有经世之大,有济世之能,但都不为项羽所用。父亲范增尽心尽力,尽心尽力,所以受到怀疑。最后是韩信在明朝修建栈道,潜入陈仓;七个意外,是陈平被国王困住了。四面埋伏,逼项羽去江东的是张亮;正是王祥的“老朋友”王明在乌江渡口取了项羽的首级。王祥的固执最终让自己尝到了“四面楚歌”的恶果。可以说,过于依赖武力而忽视智谋也是项羽性格悲剧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应该是我们不能善用人,不听人话,不信任,怀疑,浪费人才。(对比技术)

“拔山必怒,不利则不死。”不死也没办法,担心也没办法。”项羽的悲怆无疑成了千古绝唱。如果项羽不坚持狭隘的“义”,如果项羽...然后,那个兴高采烈,衣装还乡,高唱《风之歌》:“风起云飞,贾伟归故里,四面平安”的人,未必是刘邦。

项羽小姐:走进垓下

(抓住这篇文章的情感线索,找到文章中对应的词语)

到达盖下时已是黄昏。500多公里后,我筋疲力尽。下了车,我急切地向盖下站点走去。突然刮了一阵大风,吹得人有点摇晃。终于,网站在我面前了。我站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写有“垓下遗址”四个大字的石碑前,望着沉沉的黄昏。在他身后,已经是万家灯火。

(环境黑暗,光线充足。在这种环境下,项羽有着厚重的历史感。)

“垓下遗址”位于今安徽省固镇县(原灵璧县)郝城镇。公元前202年65438+2月,刘邦和项羽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决战,这就是后来被军事家列为世界七大战役之一的“垓下之战”。战役中,项羽屯兵据点,独霸城池。霸王城是一座土城,呈椭圆形,占地400多亩。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土墙的轮廓依稀可见。虽然护城河被淤泥堵塞,但它的旧貌特别清晰。如今的盖下遗址遍布田园村落,霸王城上的村落叫古城村。

(注意月亮的作用,用情感衬托场景,悲壮)月亮升起来了,周围有光环。今夜的月亮像一滴挂在时空深处的泪。在月光下,我感到了彻骨的寒冷。说到项羽,他是一个怎样的英雄。他从江东起兵后,经过70余场战斗,所向披靡,所向披靡,震惊天下。想一想巨鹿之战,他和他的士兵是多么英勇无畏,只带了三天的口粮,烧了营寨,破釜沉舟!但是他在丧州的时候,狮子还困着,汉军四面埋伏,四面埋伏。每一声击鼓,每一声呐喊,都是绝境中的英雄。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晚上是不是也像今晚的这种月光?四面楚歌,大惊曰:“韩得楚否?”有多少人?"穿上衣服,独自在帐中饮酒,慷慨悲叹:"拔起山来,惹怒天下,必不利。如果你不死,你能做什么?“余灿纪说些什么?再多安慰的话也改变不了现状。她所能做的,就是表明她和项羽不是在求同生而是同死。她拔剑轻如雪,边舞边说:“汉兵已微,楚歌遍地,王疲。小妾怎么活!“英雄美,一歌一和”,两边都在哭,不敢抬头。“于吉的歌《通向脖子》。这是绝世佳人生命的最后一刻,天地间一片悲壮的气氛。英雄的眼泪和美女的血在风中散落、混合、流淌。世界上什么更让人心碎?

那一夜,满月像今晚的眼泪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沉浮”,《霸王别姬》,多年来一直在京剧舞台上慷慨悲凉地唱着。霸王别姬,总要说再见。人生就是不断的告别,告别童年,告别家乡,告别亲人。人到最后都要和自己说再见,所以也就走完了一生。(从月亮的形象到离别)

项羽的悼亡诗表达了一个绝望英雄的无奈和悲凉。日本学者吉川甚至认为这首诗“将人类视为无常天意支配下的不稳定存在物”(中国诗歌史,安徽文艺出版社)。“我不死能怎么办?”这是对未来命运无望之路的悲剧而激烈的追问。四面埋伏,四面楚歌,就是万丈深渊。这种绝望英雄的悲壮绝唱,总是让人有一种强烈的* * *声。

如果你输了,你就输了。设定了一个天地之间的悲剧坐标。好在历史从来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是,人们总是不满于被刘邦这样的人打败。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据史书记载,他是个“好酒好色之徒”。他是个准流氓,经常赊账喝酒,酒气熏天,好色。他的聪明和勇敢都不如项羽。他开始打架后,屡败屡战。他和勾践一样,能够忍辱负重,在项羽要烹杀其父的时候,大声疾呼要分一杯羹。项羽要和他打,他笑着说:“我宁愿用智慧打,也不愿用力量打。”文学家白阳把项羽和刘邦比作壮士和苍蝇,非常准确。刘邦和项羽约定以鸿沟为界互不侵犯。项羽退守关中,处于弱势,就抓住机会落井下石。总之,刘邦具备了封建政治家的基本素质。相比之下,项羽在这方面就逊色很多。也许,上天安排这个人物出现,是为了让他成为惊心动魄的英雄和悲剧,而不是让他成为皇帝。(英雄和皇帝的区别在于项羽是英雄而不是皇帝。皇帝可以勾心斗角,玩阴谋诡计,但项不行。)

皖北平原,土地肥沃,一片马平川。村庄和牧区在如水的月光下显得古朴而肃穆,奎夏废墟中有一种大美。

月光如刃(化泪为剑)。走在盖夏古战场,你会不自觉地走进那种悲凉的氛围。护城河蜿蜒而去,长满了芦苇。场地上有许多刺槐,尚未发蓝的树枝在月下看起来像箭,如混沌。除了刺槐,还有我最喜欢的泡桐树——除了在童年的故乡,我已经快十年没见过这棵树了,悲伤的心情有了些温暖。再过几天,到处都是白色的槐花和蓝色的泡桐花,刀光散去,空气中已经是花香四溢。

盖下遗址不像其他旅游景点那么火爆,游人如织,遗址基本处于未开发阶段,更自然,更真实,更悲壮,更适合我的心情。我和村里的一个中年人聊了很久。他说小时候这里的土墙有一人多高。我问他平时这里游客多吗?他说不多,但是很多。几年前,几批外国游客来到这里。垓下,一个悲惨的地方,当我站在这里,我感到有点冷。

清晨,风刮了一夜。起床后发现西边天空的月亮脆得像一张纸。在古战场上,一个早期的农民正在专心照料自己的麦田。

项羽和刘邦

(思考:对项羽和刘邦的评价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刘邦最后会得天下)

项羽应该是真正的英雄。

年轻时率领八千大军在江东起事,最后被士兵杀死。他短暂的一生中没有一个片段不是他尽情杀戮的,就连他最后一次绝望的失败,也给历史留下了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壮丽。昙花一现,只想好好过。

项羽简单,简单到眼里没有半分余地。在这一点上,他更像个孩子,黑白分明,善恶太分明,不懂得和谐的道理。就这样,他对自己最大的敌人感到愧疚,被两三句话冲昏了头脑。他的垮台应该是他自己的命运。但也正是这样,项羽给我们留下了比刘邦更鲜明的印象。

另一方面,刘邦也绝不是真正的君子。抛开真假相伴的几句辩解,抛开那是遮遮掩掩的事实,就凭那几句“我能为它做什么”和把称呼从君改为公,就能把这只狡猾的狐狸看得一清二楚。刘邦永远当不起真正的英雄,但他当然当得起真正的枭雄。他听从下属的建议,并能始终如一地执行,而不像项羽那样反复无常,优柔寡断。更何况刘邦精通随机应变。这使他无论是赢得民心还是临阵退缩都不会落后。他的发迹可以说是他一路走来最终蜕变的结果。

鸿门宴扭转了历史的天平,这并非毫无预兆。项羽和刘邦各自的征服天下之路在鸿门宴上出现了拐点,也因为这个拐点,汉朝延续了百年,在乌江边的飒飒风声中有了千古绝唱:

拔山艰难,不利时不死。不死也没办法,但是没办法。

失败的英雄——项羽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胜者为王,败者为敌”。在项羽和刘邦的纷争中,虽然刘邦得天下,统一全国,虽然项羽四面楚歌,拔剑自缢于乌江,但我认为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有血有肉,有男子气概的真正男子汉。

对于世人来说,项羽是一个杰出的人;对于全世界来说,项羽是个英雄。

项羽重情重义,光明磊落。他宁死不屈,不愿苟且偷生。刘邦怕死,多次置部下生命于不顾,是熊的行为。鸿门宴上,亚夫暗示他没有视而不见。项庄在舞剑的时候,只要阻止项伯“舞剑的时候,常常用翅膀遮住自己”,只要他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项庄就能刺到刘邦。但他没有。他又不是不知道老虎会归山,后果不堪设想。而是“愿与汉王决一死战,不苦天下百姓。”这不是女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项羽重情重义,刘邦却利用项羽重情重义,两次背叛项羽。

项羽是人。他才华横溢,身高八尺,能扛鼎,直言不讳,慷慨勇敢,见到伤兵,心疼得泪流满面,与他们分享饮食。要恭敬,说话要和气;强壮男人的外表,却有着一颗善良女人的心。但是刘邦很奸诈。他听说项羽要煮他爹,却坦然说:“我爹是你爹。别忘了给我留碗汤。”

项羽充满真情实感。项羽虽然地位显赫,在天下赢得无数功名,但对自己的美貌也是那么充满真情,包括那匹陪他去打天下的骏马。在四面楚歌,四面楚歌的时候,在帐篷里,在孤灯下,项羽一个人喝着酒,眼里含着泪,一副悲壮的气氛,慷慨地唱道:“拔山就怒,不死不休。”不死能怎么办?一首永恒的天鹅之歌就这样诞生了,在岁月的隧道中漂流至今。

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是英雄中的英雄。虽然他失去了国家和身体,但他赢回了自己,虽然他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