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位年轻教师的信
给青年教师的一封信范亲爱的青年教师们:
大家好!
前几天我在编辑部年度工作考核的时候,听到一个年轻的编辑说:在学校的年轻老师中,前段时间我重点看了《Xi交大学报》,大家的评价让她很难受。几年来,她一直为自己的团队和期刊感到骄傲。后来她鼓起勇气,参与讨论,尽力解释大家的?误会?。但是,有一个问题她无法回答:光是收录EI没用,如果不是SCI,没人会重视!?为此,我想谈谈我的理解和想法,以便与大家交流。
(1)发表SCI论文无可厚非。学校追求学术论文被SCI收录,作者追求发表SCI收录的期刊论文。我非常理解!无论如何,目前SCI收录是扩大学校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直接高效的方式,更何况各种评价都把它作为指标之一呢?!在我看来,SCI只是一个符号,它的意义是国际学术影响力!国际融合到今天,没有哪个行业可以说?不与国际社会沟通?然后呢。一个人呆着?学术交流就更不用说了(当然技术除外)!作为一所以国际高水平为目标的大学,自然要把自己放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和竞争。学校的学术影响力自然是由每个老师的学术影响力构成的,所以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的任务就落到了每个老师身上。其中一个是?亮点?任务是发表SCI期刊论文。
(2)SCI收录不是目的。前面我也提到了,学校的目标是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SCI只是直接高效的途径之一。如果追求简单的SCI收录,可能会误入歧途。就我所在的期刊出版行业而言,大家接二连三地出版英文期刊,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获得SCI期刊,这是非常危险的。我认为:扩大国际影响力需要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但仅仅为了SCI收录就过于简单化了。从学术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借助国际同行认可的现有学术平台,无疑是展现学术影响力最有效的方式,并不需要另建平台。如果是在自己搭建的平台上呢?表演?如果更容易,那么这个平台几乎不会有国际影响力,即使被SCI收录。出版国际期刊(英文)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话语权,搭建一个能被国际同行认可,被我们掌控的舞台。搭建国际舞台和发表国际论文是两个相互联系又不同的问题。
(3)多年的SCI纠结。1997的期刊从EI的源头出来,全校一片哗然,因为EI的检索索引当时是?非常重要?。到1998,本刊再次进入后,全国已经开始了?看上了?谢了SCI。学校领导多次找我要日志?应该输入SCI期刊来源吗?对于目标,却没有人考虑:可能吗!如果可能,用什么形式!?我的回答是:不可能。要进入SCI期刊的来源,不能这样办期刊,必须按照SCI的收录标准办期刊。慢慢地,没有人会直接要求《Xi交大学报》进入了?SCI发表来源?为了目标。2009年,校领导明确要求:编著目标是创办1至2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我不会说?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硬条件(当时出版的《Xi交大学报》英文版是8万元资助,一个编辑在苦苦维持)简单说:一个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是如何运作出版的?!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以一个学术圈外人的身份出版一份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不是不可能而是很难,要么靠学术带头人的热情和积极投入,要么靠高投入的出版社的品牌运作,至少我做不到(非正常手段除外)。看看,国内外出版的学术期刊的历史会相信:人?只看到舞台上成功人士的辉煌而没有看到辉煌背后的艰辛?!我们通常使用?给别人当嫁妆?比如剪辑,我觉得这个不准确。这里的编辑主要是指像我这样的专职编辑。所谓专职,就是以此为职业的编辑。既然是自己的职业,怎么能给别人做婚纱妆呢?什么样的职业人不是在为别人服务,如果是?嫁个人?还全职?绣娘?!?给人的婚妆?编辑应该是指那些学术界的学者,他们可以为自己做一件婚纱,而不是去做,成为其他同行的编辑?嫁妆?。世界高水平学术期刊的背后,有这么高的水平吗?嫁个人?学者编辑,这种编辑是可敬的!我的意思是:一份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离不开主编的投入!
(4)交大学报的定位。《Xi交通大学学报》的定位一直是坚持?借助国内外资源扩大学术影响力,借助期刊影响力服务教学科研?。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我们是学校的保障团队。曾经有个领导在考核述职会上建议我争取学校里有个规定:每个博士生导师每年必须在刊物上发表一篇稿件。?这个建议被我当场断然拒绝!我的理由是,应该鼓励和协助教师在学校发表优秀的科研成果。越高越好?为了给学校争取更大的学术影响力,如果发表在自己的期刊上,会支持期刊但造成学校学术影响力的损失。期刊的影响力转化为学校影响力的过程必然是衰减的。我认为这种做法对学校和老师都是低效的。高校学报要通过学报这个舞台,努力培养我们的学生(作者),包括我们的青年教师。当它有了一定的实力,就应该在国际舞台上为学校争光!或许,你会觉得我的定位有点?抑郁?而我认为实现自己价值的方式就是自信和忠于自己的事业,追求自己的合理定位。或许,我们得不到鲜花和赞赏。我们能做什么?就像你是一个兢兢业业教本科生的老师,我们都肩负着育人的责任!这也是大学学报区别于专业学报的特征之一。
(5)如何利用高校学报?《Xi交通大学学报》虽然收到了不少来稿,但一直很苦恼:退稿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而高影响力的来稿还比较少。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一个年轻编辑渴望向你征求意见。每个人都想获得高质量的稿源,我的编辑也不例外,但你不给我的期刊投稿,我也不鼓励我们老师降级在里面发表。为此,我的编辑还抱怨:怎么办杂志!我认为,只有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显示我们编辑的主动性,以及我们在大学中的水平和价值。我们的口号是:用二流的稿源创造一流的影响力!幸运的是,《Xi交通大学学报》在C9高校主办的25种高校学报中排名第三左右(仅学术指标);连续五年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期刊精品称号,连年获得全国科技期刊精品称号;在全国科技期刊(含200余种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排名中位列前10%,排名300位左右,连续三年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心授予?中国科技期刊: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优秀期刊?标题。我们的做法是:1)无论稿件是校内还是校外,学术水平一视同仁。我们不把表达问题作为校内退稿的理由,努力把一般的论文通过我们的同行评审组织修改成优秀的论文;2)研究网络传播规律和科研成果表达方式,通过对论文表达方式的编辑,提高成果的逻辑性、清晰性和理论性,尤其适合网络检索和浅阅读;3)鼓励创新,尤其是年轻人大胆探索创新,为新领域探索的初步成果提供发布平台,营造创新环境(投稿请注明关注);4)严谨求实,用我们的学风影响和我们打交道的作者。我们最自豪的是审稿人、读者、作者对我们的评价?继承了交大严谨求实的学风?!
我们自豪的是学校有14理工类学生?长江学者?超过50%的人?第一本小说?它发表在《Xi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8月)上,我们希望它能用于未来。长江学者?发布更多?第一本小说?为Xi交大的辉煌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真诚地希望,在你起飞之前,我们能在你的路上留下我们的足迹。我们的编辑虽然辛苦,但也知道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有限,我们愿意和广大青年作者一起成长!值此新年之际,祝大家阖家幸福,健康平安!
《Xi交通大学学报》副主编赵大亮
2015 1.9
给青年教师的一封信——重读《致青年教师》:
一位60岁的老人,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睁着,流着泪,坚持给学生上完最后一节课。去医院后,他一只眼睛瞎了。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深受学生爱戴和我们尊敬的吴菲老师。他已经告别了他心爱的讲台。
《致青年教师》是吴菲老师的告别之作。最近有幸看了这本书。在书中,吴老师把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经验给了对方,对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对一些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略的细节进行了训诫。最重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对得起未来的事情。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孩子不仅想在高考中有一份完美的答卷,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这个有些浮夸的时代,当孩子从稚气中退下来,离开高中校园,就会有面对困难的勇气,面对事情乐观阳光的态度,对待事情积极正直的态度。?
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的人,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引路人,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的人。
首先,我想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
我在讲台上的第一年,为了在孩子们面前树立威信,我从来不在他们面前轻易微笑。记得有一次一个女生悄悄问我:郭老师,你怎么从来不笑?希望你能多笑笑!?的确,不笑的结果可以让孩子敬畏我,但更重要的是,孩子和我拉开了距离。
正如吴先生所说,真情的表达是人性中最美的情感。作为老师,就是要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无动于衷的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和他们的班主任,在他们价值观尚未形成,思想独立但还不成熟的年纪,我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引导孩子们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现在,出于迷茫,我可以在孩子面前大方地表露自己的情绪。他们开心的时候,我也毫不吝惜的和他们一起笑;当孩子表现出善意的时候,哪怕是一件小事,我都会第一个表达我的感受和欣赏。我会用我的真情去引导我的孩子成为善良宽容的人。
其次,我想成为一名模范教师。
注意细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它是教师行为的永恒准则。我应该注意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的热情,因为热情不仅是被感染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表现出良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会影响。
平日里,我会穿着整洁得体,说话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会观察和欣赏。当我升国旗的时候,我会站着关注,因为孩子们也关注我的爱和信仰。我经常把身边的纸屑捡起来,亲自擦黑板,离开教室就关灯,因为孩子们会潜移默化地向老师学习。
我也注重守时,信守承诺。我总是很早就来到教室,我从来不会拖着我的班级去占教室。我对孩子信守承诺,只要我说了,就一定会实现。引导孩子像老师一样诚实守信。
这就是吴菲的《致青年教师》带给我的一些未完待续的思考。太多的文章给了我太多的启发,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愿意在工作之余继续品味这本书,品味这份将伴随我一生的职业。
给青年教师的一封信——读范文三《给青年教师读书》有感:
《致青年教师》是一本影响了许多教师的教育短文集。该书汇集了吴菲(王东升)老师的85篇文章,内容涉及学校管理、课堂教学、道德修养、课程建设、教育评价、学生心灵等诸多方面。文章短小精悍,文字意味深长,启发很大。这本书是为青年教师写的,但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阅读。
第一,爱你教的学生。
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充满爱心。中国古代老师叫学生?弟子?也就是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兄弟或者儿子,像亲人一样对待。虽然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和课程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但是这种师生关系不应该改变。
在功利的社会里,像爱自己的孩子和弟弟一样爱学生越来越难了。前几天有媒体报道,Xi安两所幼儿园连续6年喂孩子。病毒精神?提高孩子出勤率,保证幼儿园收入的处方药。这样的老师是完全不道德的,是对老师称号的亵渎。不知道这些老师的亲生子女是否在这两个幼儿园就读,是否也允许服用这种处方药。
一个把学生当自己人的?弟子?一个好老师至少会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尊重他的学生。他会在意学生的内心感受,不会轻易对学生大喊大叫,也不会辱骂孩子。在给学生的试卷打分时,他会认为这些分数会被班级代表和周围的学生看到。如果一个学生成绩不理想,用这种方式分发试卷会让他感到尴尬和尴尬。和学生说话的时候,你会想到?你能来我办公室一下吗?这句话背后的分量,会提醒学生心中可能产生的不安。如果你有时间,你愿意来我办公室玩吗,这样不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紧张。当铃声响起时,你认为会有很多学生在休息时间到来吗?争取一下?厕所资源,如果拖上几分钟,可能会让孩子在课间无法放松自己,甚至可能让孩子养成上课迟到的坏习惯;当学生很喜欢自己的时候,能看出来是喜欢我还是喜欢我教的科目吗?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老师。如果他只是喜欢我,可能会导致换老师后学生崩溃。要引导学生从喜欢老师变成喜欢学科。当学生早上迟到或有任何异常行为时,要理解孩子学习和作业的辛苦,不要在他已经感到内疚的基础上进行讽刺、挖苦甚至惩罚。为猴子杀鸡?变得情绪化?愉快吗?
一个把学生当自己人的?弟子?我们的老师会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文明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生。他在开门或关门的时候,会查看前后是否有人,以免碰到别人。关门的声音很轻,不会发出来。砰?声音;他走在学习的地方,不会让自己的高跟鞋或者带钉子的皮鞋发出刺耳的声音,干扰别人的思考。他不会在学生面前抽烟吐痰,也不会到处乱扔各种杂物。他不会让他的桌子上堆满各种物品。他不会再打扫教室的时候,只组织学生用水把教室洗干净,把那些在楼道或者走廊里流动的脏泥巴不动;他不会在一次运动会上因为自己的班级排名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大发脾气,带着全班同学去找裁判伦理,从而引发全校的轩然大波;他不只是要求学生好好学习,他几乎没读过什么书。他只要求学生认真做习题,自己却不会做这套广播习题。
教育学生并不难。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和关爱的氛围。
第二,要热爱自己的专业。
一个合格的老师对教师职业充满热爱,尤其是对他所教的学科。因为他充满了爱,他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最近几次来中国讲学的美国中学老师Rafe就是代表之一。热爱和珍惜自己专业的老师会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和生活的乐趣。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热爱的老师,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老师。
热爱自己专业的老师会经常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是否体现教育改革的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对教育的投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却很少出现教育家。也许问题出在教育观念上。什么是教育?慢?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孩子的成长就像种树,种庄稼。今天播种明天收获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往往等不及,我们的老师也等不及。希望孩子早日从自己中脱颖而出。
热爱自己专业的老师,一般都有自觉的留学德国意识。师范院校的学习只是给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础,很多实践智慧和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解都是在教学岗位上获得的。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职业。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学科素养,才能胜任教师工作。然而如今,很多老师参加工作后,基本都放弃了学业。除了教辅书,他们一年到头都不学习,还经常被迫参加教师培训,以应对心态不佳。有些老师对不断变化的教材和课程标准非常反感,因为这些变化意味着他们要重新备课,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热爱自己专业的老师,非常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他不仅熟悉所从事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内部体系,而且了解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事件和代表人物。他也明白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新知识无时无刻不在出现。他会把学科中的新发现、新进展,以及学科发展中大家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时刻与社会的发展同呼吸。现在的学科教学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学科知识脱离生活实践。物理教给学生一百年前的发现和知识,数学沉浸在数字和符号中。孩子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是为了什么,自然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激情。
热爱自己专业的老师,一般都有很深的人文情怀。他们会把自己对学科的喜悦和激情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科的美好。他们特别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综合体。只是因为学习方便,他们人为的划分了几个学科。他们通常视野开阔,关注身边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能与学生多方面交流,让孩子分辨真善美。一个老师,能被学生记住的,往往不是他上过的某一节课或者教过的某一个知识点,而通常是老师对他的人文关怀。郁闷时刻的一次聊天,尴尬处境的一个微笑,放学后的一次开阔眼界,人生的一次示范。
吴菲在他的书中说,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质:思想者、学习者和实践者。其中,一轮又一轮的重复自己的教学,并不会让你成为修行者。因为学生在变,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在变。作为老师,我们要把每一节课都当成一节新开设的课,认真研究学生,认真研究教材,共同设计教学方法和过程。宇易老师说:?做一辈子老师,学一辈子老师。?这是一个教育从业者的名言,也是一个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三,热爱你的学校
教师教育理想得以实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就是学校。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教育因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一个合格的老师,一定是一个热爱学校,带领学生一起热爱学校的老师。只有当老师和学生都喜欢学校生活时,这个学校才能真正成功。
如果你爱你的学校,你会注意研究学校的各种设施、花草树木是否服务于育人的目的,你会思考你能为这个学校更好的建设贡献什么。每个人都是学校的建设者。这种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行动,不仅会带来教育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也会使校园的一草一木更加符合教育的宗旨,有效发挥育人的作用。吴菲老师在书中说,他喜欢在假期里坐在校园里欣赏欣欣向荣的树木,思考这些书是谁种的,当时的意图是什么,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让大家一起寻找意义。有了这样的讨论和寻找,校园的树在孩子们眼中有了不同的意义。
如果你爱你的学校,你会关注学校的目标、校训、章程等与学校方向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里的各种标语,看看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我们身边有很多名校,但说起这些名校,人们往往对他们的过去感慨良多,对他们的今天却少言寡语。名校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然而今天这些名校能告诉别人的,往往只有高考成绩。而各种为了鼓励学生考上好学校而喊的口号,如果仔细研究,往往是违背教育常识的。
如果你爱你的学校,你会关注学校的课程设置,看你能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比如学生的体质是因为学校认真执行吗?每天锻炼一小时?有了保障,孩子不仅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还养成了坚持自己喜欢的运动的习惯。比如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否有整体的培养计划,在各年级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比如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已经通过学校的课程观察到了,学校的很多事情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个人劳动完成的。在日本的小学,从食堂做饭到食堂的布置和安排,基本都是以孩子为主,但在现在的学校,有多少班级有自己的卫生责任区,还能坚持每周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课呢?学生天天热情的时候?模拟联合国?当他们热衷于辩论比赛和演讲比赛时,他们甚至不能打扫自己的教室和校园。你能指望他们真的为国际事务和社会事务做出贡献吗?
爱你的学校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可以通过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落实。我们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