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随笔
在马戛尔尼的使团到达中国之前,中国和西方没有外交关系。西方在中国没有使节,中国在西方也没有使节。地理上的隔绝形成了中西方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在传统中国人眼中,中国是一个“天朝”帝国,称霸世界;大陆周边的“蛮夷”小国,都是中国的附庸;只不过他们像动物一样,只知道利,不懂礼仪和人情,只被中国束缚;只要他们尊重中国,中国可以给他们一些优势,让他们去死。如果他们胆敢轻视中国,他们必须被消灭。长期以来,镇压和安抚野蛮人是中国的一项国策。满清统治者原本是蛮夷,但与西方人接触后,自称中国正统。在满清朝廷看来,虽然英国大使来华是为了向中国进贡;但特使做不到三跪九叩之礼,有傲慢之意;对他的罪行不予处理,已经是法律之外的仁慈;如果英国大使想提出其他要求,是不是一厢情愿?至于机械和贸易,清朝不需要。“中国物产丰富,应有尽有,远非借洋货换所需之物”(乾隆语)。
但是,如果说清帝纯粹是自大,那完全是不真实的。事实上,直到1820,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第一。这个时候的英国已经比不上清朝了,虽然英国已经是西方最强的国家了。但当时的英国在一个世纪前发生了光荣革命,从而成为现代宪政国家。个人自由的扩展释放了人的创造力,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当时,它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此时的清朝还是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尽管经济总量很大,但与新的工业文明相比,它无疑正在衰落。类似满清朝廷,英国人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在与清朝的贸易中,英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这让英国人民非常苦恼。英国从中国进口大量茶叶和丝绸,但对中国的出口微不足道。特别是英国商人到了清朝就像进了监狱:外国人只能在广州做生意,只能和清朝指定的十三个商人交往。外国人不准出门,不准接触十三行以外的中国人,不准坐轿子,不准学中文,不准带老婆来广州,不准在广州过夏天和冬天。他们只能通过十三行转移职责。十三家银行的恶官随意向商人勒索钱财,中饱私囊;每批货物应该缴纳多少关税也是由官员自由决定的。英方认为中英贸易不畅是中国官员(尤其是海关官员)受贿枉法造成的。因此,英国政府必须直接与中国政府沟通,敦促中国政府改革官僚制度。此外,英国政府还认为,中国毕竟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任务所携带的先进科学仪器、武器和工业机器必将满足中国的迫切需要,从而为任务的完成做出贡献。但是,马戛尔尼并不想像奴隶一样匍匐在满清皇帝的脚下,清朝还没有人意识到英国人的这些“坚船利炮”的价值。当然,任务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