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的《戴》与海岛文学
1927年冬,戴从粤到沪参加左翼文艺运动。在左翼联盟成立之前,他是太阳社的主要成员,并直接参与了左翼联盟的筹备工作。他在左翼联盟时期是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
1937“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上海文化界在原救国会的基础上,组建了“上海文化救国会”(简称“文救国会”)。当时“文学抢救”的领导机构是民族合作统一战线组织,下设组织、宣传、总务、经济四个部门。因为经济是国民党当局的责任,总务和经济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国民党选的。组织部和宣传部都是钟* * *派来的。副组织部长为钱俊瑞和张宗麟,副宣传部长为胡愈之和张志让。据于玲回忆,“戴当时在《文九》组织部工作,办公室在延安西路成都路口。据何家怀生前回忆,“戴曾参与文营救,主持组织筹备了欢迎郭沫若回国大会和释放出狱七君子大会,还为文营救筹办了日报。”10月,上海地下党在文艺界组织成立“文化委员会”,领导文艺界抗日救国运动。据当时文化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孙说:“戴也是文化委员会委员。”11月12日,上海沦陷,曾在上海参加过救国运动的文艺工作者有的撤退到大陆,有的转移到抗日根据地,有的留在“孤岛”上坚持斗争。戴是留守“孤岛”坚持斗争的文艺战士之一。据于玲回忆:“上海沦陷后,戴留在‘孤岛’上工作。他长期在上海地下党工作,熟悉文艺界,作风稳重。从各方面来看,他非常适合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斗争。”从1937 11,到1940 1,他到了苏北根据地。戴在孤岛上战斗了三年,成为孤岛文学战线的一员。
上海沦陷后,“孤岛”地下党的第一份刊物是《上海日报》。据钟回忆,“伊美、林潭秋、戴都参与了这份报纸的组织和编辑工作。”上海人民日报仅仅过了很短时间就停刊了。之后,地下党为了突破敌伪的文化封锁,利用英美与日本天皇之间的矛盾,以外商的名义出版译报,即“小译报”。所有外国通讯社的进步新闻和文章都很受群众欢迎。戴自始至终参与了这份报纸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半年后改为出版每日译报,即“大译报”。除了发表翻译的新闻和文章外,还有王的《大家谈》副刊、钟的《儿童副刊》、顾师范的《新水浒》连载等。是《每日翻译报》的总编辑,戴负责编辑该报的地方新闻版。这份报纸很受群众欢迎,市场很广,对扩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政治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