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论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全方位交流,作为文化之源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退化,出现了失落和断层的现象。相应地,中国的艺术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解读和体验传统文化,寻找如何亲吻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尽可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人文素质传统文化艺术教育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一个民族或群体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有利于该民族或群体生存和繁荣的物质和精神存在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要求的结果,是集体和个人创造力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整个民族长期存在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文化盛行于尧舜时期,盛行于春秋孔孟时期,以“忠、孝、诚、信、礼、义、诚、耻”八德为主。人生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儒家强调克己复礼,天下归仁;道教重视自然,回归自然。美育的目的和意义在于突出完美人格的培养,从而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

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方向和价值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审美知识,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尤其是中小学美术基础教育不是以培养小画家为目的,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和意志品质。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说过:“我教美术,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要求学生做出直接有用的画,而是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用绘画一般的心去处理生活,可以美化生活,世界和平。这是艺术最大的效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目的是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和意志品质。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濒临断层,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门特殊学科,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那么,如何在中小学实施好艺术教育呢?这是目前亟待讨论的话题。面对问题,在展望未来的同时,更需要回顾传统。从我们祖先的智慧中寻找答案。因此,要解决当前的艺术教育问题,应该回归民族文化的本源,建立一个与民族文化传承紧密相关的可执行的基础艺术教育模式。这种不断成长、自觉的行为一旦形成,就会像源头活水一样,不断滋润着绿色的乡村。

(一)传统文化传承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相关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从对中小学美术教材的理解可以看出,中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观视角下的学习,让学生在文化语境中理解美术。对于古老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使其得到继承、延续、创新和发展,使其精华融入教育过程,发挥其巨大作用。比如儿子和母亲有血缘关系,母亲的基因遗传给儿子。所以,理解母亲有助于理解儿子,反过来,理解儿子也有助于理解母亲。传统文化和美术也是母子关系。艺术是传统文化的儿子,所以一定有传统文化的基因,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理解艺术来理解传统文化的母亲。

为了通过艺术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也为了通过传统文化更好地了解艺术,可以让中小学的艺术课程进入传统文化,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心灵,为培养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得到充分利用和重视。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优秀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可以知道,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逐渐增多,将现在缺失的传统知识融入到美术教育中,让艺术活起来,让文化与教育不再脱离,让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民间艺术的参与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所以在没有情感和关怀的信息时代,具有人文关怀特色的传统文化慢慢被记住。学校艺术教育此时肩负重任。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身的审美观念,激发珍惜艺术遗产、关爱民族文化的感情,让学生学会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不让“遗产”成为“遗憾”,具有重要价值。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艺术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能训练,更是一种文化学习。通过对艺术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了解艺术的特点、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第二,让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小学艺术教育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活动。因此,艺术教育必须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那么,如何在艺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呢?我们可以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和实践。

(一)在欣赏课中渗透传统文化思想

以《中国传统色彩印象——中国红》为例。首先用图片呈现事实:这些图片包括春节期间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装饰品上的红色;敦煌壁画中的红色;油画《开国大典》中的红色;剪纸作品、婚纱、影视作品、雕塑作品中的红色;刘翔运动服的红色...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红色的确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是中国传统民俗中常见的颜色。其次,老师指出“红色是让人热血沸腾的颜色,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它象征着喜悦和激动,代表着吉祥和如意,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颜色。”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种是解释红色的象征意义,比如五行中火的颜色。另一种是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图像背后的文化,揭示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好运的追求。接下来,介绍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运用方法。如果老师取消第二个环节,直接从实例中介绍红色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然后进行操作活动,那么这样的课就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题目,却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性。

再比如齐白石先生的《蛙奔十里出山泉》赏析。这个作品意味深长,它的灵感就像画中一群蝌蚪顺着一股清泉往下游,给了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我们看到画上没有青蛙,观者感觉是在闻青蛙。这是个好主意。声音被听到,绘画将如何表现?老师可以解释一下创作的思路:“据说老人想了两个晚上,然后受到诗中规定的“出山泉”二字的启发,写了一篇关于“泉”的文章。但老人没有画青蛙,而是在四尺立轴上,画了两座大山峡谷间潺潺的泉水,几只活泼的蝌蚪在湍急的水中欢快地游着。”再看画中的内容,人们看到蝌蚪带着腮和尾巴离开了水源,它们似乎在寻找自己的母亲,有的似乎在水中活泼地玩耍。人们可以把稚嫩的蝌蚪和画外的蛙妈妈联系起来,因为它们会叫蝌蚪,它们在大声地、深情地鸣叫。画面中虽然没有青蛙,但却让人隐约闻到远处的蛙声与奔流的泉水融为一体,奏出悦耳的乐章,与蛙声相连。为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他们会很自然地想到蝌蚪和青蛙的关系,仿佛青蛙的声音随着水声由远至近,以母子间的深情揭示了生命的真谛。这恰恰是“虚与实并存,无画万物成妙处”,这是中国画独特的审美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升华在中小学美术课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理念。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技能课中。

在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学生安排一些临摹、写生、创作等课程实践。应该说,这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机会,让学生基本了解并初步掌握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主要特点和技法。

中国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是东方绘画的主流。它不仅在材料、题材、技法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更重要的是这种绘画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中国画技法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述中国画基本技法的过程中,根据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指导学生临摹或写生。比如,教师在辅导一幅作品临摹或写生真实场景时,可以围绕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及其写生场景,结合直观的演示,向学生讲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技术特征。强调中国画非常重视事物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尤其注重用笔用墨;构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非常注重留白的运用;同时强调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的有机结合;在创作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点,如其独特的观察生活和学习。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可以对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便于学生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加深对传统绘画的认识、掌握和理解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终极价值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而是为全民基本素质的培养注入艺术文化营养,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将有益于他的终身发展。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肩负希望和未来的人才。只有被民族文化滋养过的人才会对民族有信心。在对艺术教育的任务、目的、本质、目的和功能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符合我们的艺术教育目的和终极价值,也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教育理念等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民族性,必然会影响和规范后代人的生活和教育活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无疑能促进学生审美修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也能促进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这是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重要影响和作用的体现。

参考资料:

【1】孔子。《论语》,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

[2]唐嘉璐。《论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

[3]陈瑞涛。从传统文化的传承、艺术教育的发展来看,河北城乡建设学校。

[4]尹绍琪。《艺术课程融入文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5]齐·。冯华展:《丰子恺论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6]金·。《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7]尹·。艺术与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8]王敬浩。传统文化与现代基础美术教育的回归,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9]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1。

[10]马贵顺。后殖民时代香港艺术教育中的文化认知,200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