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g的人才培养
(1)地球系统模型开发及气候预测理论研究;
(2)大气化学、大气环境变化及其预测理论的研究;
(3)层与气候动力学耦合研究;
(4)中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和气候环境遥感的理论研究;
(5)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物理、动力学和可预报性的理论研究。
重点发展七个学科领域:
(1)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的发展;
(2)季风系统动力学和气象环境灾害预测的理论和方法;
(3)区域环境耦合理论及其重大应用研究;
(4)碳和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
(5)大气环境和大气化学研究;
(6)中间层和全球环境探测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7)云降水物理和强风暴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大气科学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设有大气科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培养点、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培养点、工程硕士学位培养点。2012年,新设“海洋科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2个(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在1978-1998期间,学院招收博士生228人,硕士生334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93人,硕士研究生264人。1985期间,大气所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87-1998期间,* * *接收博士后流动人员41人。大气科学研究所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大气科学领域的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1996被评为科学院首批十大重点博士培养基地之一。
截止2014年末,本所共有研究生40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84人,硕士研究生121人。该站有20名博士后。2004-201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论文称号的当年导师蒋大邦研究了末次盛冰期气候模拟和气候变化的一些问题。2004年,晚锁定非线性优化方法在王慧君段ENSO可预报性研究中的应用。2005年木木凡克南半球大气环流和东亚春季气候与沙尘。2006年王慧君傅巍玮高分辨率热带太平洋模式及其与全球大气模式耦合关系的研究2007年王慧君周广庆郑飞ENSO集合预报2008年中国紫外线和光合有效辐射在朱江胡波的联网观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2008年王明星东亚槽的变化及其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2009年陈文武博印度洋-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影响2065姚志胜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的N2O和NO排放——管理措施和土地类型影响的差异2011郑循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