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论文参考范例
金融危机与会计规范——财务会计论文参考案例1
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赋予了会计规范变革以活力,而规范变革的驱动力是重大经济事件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发生。本文在简要介绍了金融危机和会计准则后,通过回顾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需要客观看待会计准则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发现会计准则在危机中的缺陷,构建更加严谨的会计概念框架,使财务信息无偏差地反映经济现实。
关键词金融危机;会计规范
20世纪以前,会计的发展基本处于无序和放任状态,会计准则是一种非正式的规则。20世纪初,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化,会计界首先感受到会计控制的必要性,人们开始要求使用统一的会计规范。1906年,针对当时铁路行业替代会计的滥用,美国颁布了《赫本法案》,授权州际商务委员会制定铁路行业统一会计制度,铁路行业成为第一个由会计控制的行业。1917年,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AAPA,现AICPA)出版了第一部现代会计权威指南《统一会计》,标志着人类开始通过会计规范控制会计行为的时代到来。
第一,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1929爆发了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10月24日,1929,美国股市大跌。几周之内,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所有股票下跌了50%,损失了大约260亿美元,这大约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花费..贸易和贸易流通中的交换手段被冻结了,制造业的残骸到处都是,农民的产品找不到销售市场。几千年的积蓄化为乌有。
65438-0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会计实务的松散和创造性会计的滥用被归咎于市场崩溃和经济萧条。为了响应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要求,逐步恢复公众和投资者对大萧条时期证券市场公平性的信心,国会成立了证交会,有权规定财务报告编制中的会计处理方法,并确保上市公司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这一机构在GAAP主要成员确定之前就开始运作,可见政府对会计准则标准化的急切心情。随后,SEC开始组织会计界制定GAAP,并投票通过依赖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制定的制度,希望通过对其施加压力来影响会计准则。
第二,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8月,马来西亚放弃了捍卫林吉特的努力。一直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了冲击。虽然印尼受到影响?感染?最新的国家,但影响最严重。10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转战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目标直指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然后,11年6月中旬,东亚的韩国爆发了金融风暴。17年6月,韩元对美元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1997下半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结果,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成了亚洲金融危机。
1998 65438+2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员M.Zubaidur Rahman向该组织提交了一份题为《会计披露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应吸取的教训》的研究报告,分析了东亚金融危机的一般特征和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各国会计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会计审计准则和区域内会计信息质量差。会计应在财务危机预警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提高会计披露质量和透明度的各种建议,如风险集中与会计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与会计披露、或有负债与会计披露等。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宣布成立,倡导全球引入统一会计准则。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在130多个国家得到应用。
第三,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又称次贷危机,也译作次贷危机。它指的是美国的一场金融风暴,是由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和股票市场剧烈震荡引起的。导致了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危机。美国?次贷危机?2006年春天开始逐渐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日本等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
在危机之初,会计准则一度受到指责。首先是公允价值条款。在经济危机期间,欧美的政治家和银行家们将矛头指向了以市场价格计算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认为正是这种会计方法导致了危机的恶化。2008年6月30日,65438+2008年2月30日,SEC向国会提交报告,表示公允价值条款不能废除,但要修改完善。随即,IASB计划出台与银行资产减记相关的减值支出披露标准,要求企业披露在不同减值模型下计算的企业资产价值的差异。同时,IASB还计划在2009年对减值准则进行全面修订,并有望在2009年推出。
第四,经济危机下对会计准则制定的思考
(一)需要客观看待会计准则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
不可否认,会计准则会对政府、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各方利益。完全不偏不倚的准则是不现实的,会计准则的改变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及时调整标准可以增强市场对危机的信心,有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当然,会计准则并不是经济危机的根源,所以也不可能靠它来解决经济危机。就像80年代出现银行危机一样,很多人认为这是70年代公布会计准则15的后遗症。它没有消除危机,只是推迟了危机。
(二)需要发现危机中会计准则的缺陷。
准则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危机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会计准则的局限性。如前所述,上世纪80年代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被认为比历史成本更真实、更快速地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的缺陷暴露无疑。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被高估,夸大了对经济的乐观预期;当经济形势不好时,资产的市场定价往往被低估,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数据被低估,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相关性不高,误导投资者,使其对不景气的金融环境更加悲观。因此,公允价值会计只是通过财务报表提供公司各种资产要素的公允价值信息,而不是整个公司的公允价值信息,也就是说公允价值会计反映的公司价值也是相对的。
(三)需要建立更严格的会计概念框架
会计准则的本质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准则制定机构的立场很可能在危机中屈从于政治需要。为了防止它出现危机?救火?有必要构建一个严格的会计概念框架(CF)作为准则制定的理论基础,使具体准则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使FASB更好地体现公共利益。从理论上讲,通过CF的学习,逐步建立会计准则制定的科学思路,使现有的会计理论研究更加系统,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更加集中,从而避免会计准则成为每次经济危机的危机?替罪羊?尴尬的局面帮助会计准则赢得了广泛的信任和权威。
参考
[1]亚洲金融危机的会计成因[J].
[2]黄平,简建辉。经济危机的演变与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分析[J].论财经。
[3]王迪华,华婷婷。事件促进会计准则的改进[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盖迪,胡·。面对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的思考[Z].会计准则。
[5]吴晓根。财务危机与会计披露[Z]。会计准则。
财务会计论文参考例2关于财务会计风险识别与防范的分析。
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它的繁荣对国民经济的腾飞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财务会计是金融企业控制自身资金运动的手段,是金融企业开展一切财务活动的基础。因此,防范和识别财务会计风险,无论是对金融企业自身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会计风险概述
在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会计人员错报、少报会计信息,导致财务报告不准确,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最终使金融机构遭受损失。这就是财务会计风险。
二,财务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
财务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存在风险
金融企业的经营与会计有着密切的关系。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和会计挂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白凭证管理混乱;接收、使用、保管存在问题;?三用三充?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财务处理混乱;会计科目被滥用;一些重要的会计项目未经会计主管批准而实施;会计的时候,出现?一手清?现象等等。这些现象对财务会计是威胁和风险。
(二)会计系统存在风险
目前,一些会计准则和规定不适合实际工作情况。比如中国的一些巨额贷款存在严重的坏账,给金融业带来很高的风险。目前,中国一些国有银行出现了大量坏账。如果银行仍然按照年末贷款余额的比例提取坏账准备,那么与银行因贷款而遭受的巨额损失相比,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根本无法挽回损失。从国外一些银行的倒闭来看,不良贷款要及时处理。否则,银行和其他类似的金融贷款机构将遭受巨大损失。
(三)会计人员面临风险
所有的会计活动都需要会计人员来完成。如果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欠缺或职业道德不高,那么在其会计活动中,就可能出现人为的数据信息偏差或违规操作行为,从而损害金融企业的资金和财产。给金融企业带来风险。
(四)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有风险的。
风险监督是会计工作的另一项重要职能。然而,在中国的许多金融机构中,会计的监督职能被大大削弱了。例如,一些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只一味追求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忽视了对信贷的监督和管理。这种做法无疑削弱了会计的风险监督功能。它给金融机构带来了财务会计风险。
(5)支付结算存在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支付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支票和其他票据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一方面,票据使用者可能对票据缺乏一定的了解,使用不当;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票据犯罪也日益增多。由于这两个原因,财务会计面临着各种支付结算风险。
三,财务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来自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暴露出种种弊端和缺陷。账面上,金融机构的投资回报率是相当高的。所以很多社会资源开始介入金融机构,各地的金融机构都在快速成长。但目前我国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社会平均利润率低于统一标准,部分地区地方政府还在推行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各地金融机构或多或少都存在违法行为。因此,财务会计风险增加。
(二)会计的监督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会计的监督职能本质上是对企业内部资金运动的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可以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最终实现盈利。同时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一切经济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三)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改进。
一方面,我国市场还缺乏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市场的公平性无法保证;另一方面,金融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在会计岗位的设置上,岗位之间的制约不够。
非法经营现象屡禁不止。无论从宏观角度,即整体市场环境,还是从微观角度,即企业内部控制和会计岗位设置,我国的财务管理模式都有亟待改进的地方。
四,应对财务会计风险的措施
(一)完善金融企业会计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仍处于财务会计基础相对薄弱的阶段。因此,要注意完善会计法规体系,通过制度手段降低财务会计风险。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讨会计理论,进而总结和介绍我国的财务会计法规。让其适应中国的金融环境,降低财务会计风险。通过研究和完善财务会计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和可预见性,降低因理论或法规产生的会计风险。通过完善金融企业会计规章制度,规范会计人员业务行为,可以有效防范会计人员个人违规行为引发的金融会计风险。
(2)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会计内部控制的概念需要重新认识。会计内部控制应从防范人为偏差的旧观念转变为防范财务风险的新观念。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应在全局观的指导下,逐步转化为工程系统和措施的有机整体。第二,财务人员要树立信息安全的观念,密切关注信息变化引起的实质性内容的变化。这样做对实现会计内部控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三,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管理和经营是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通过它们之间的制约与平衡,会计的内部控制功能才能逐步实现。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对内对外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内部监管是指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降低财务会计风险。外部监管要求建立严格的会计处罚机制,如利用新闻曝光、信用评级等手段加强对违规机构的处罚。最大限度地发挥惩罚机制的威慑力,可以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显著降低财务会计风险。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重要的经济问题,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都要严格执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对于会计信息,金融机构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金融机构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和措施,并通过规章制度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完善会计监督机制需要内部和外部的共同努力。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和规范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督,实施严格的惩罚机制。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降低财务会计风险。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金融会计风险对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非常负面的影响。金融业的稳定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因此,我们应该对财务会计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完善我国关于金融企业会计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会计的监督职能,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金融企业降低和规避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