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历史故事
明朝统一战争是从洪武元年到明朝二十二年(1368-1389)的一系列战役。为了统一全国,朱元璋出兵推翻元朝,消灭割据政权和元朝残余势力。?
元末,爆发了以红巾军为主的农民起义。起义军首领朱元璋在江北红巾军的掩护下,在江南先后击败汉武帝陈友谅、王武张士诚等政权后,于元二十七年(1367)统一江南。朱元璋审时度势,为夺取国家统治权,决定北设中原,南设沿海。?
朱元璋命徐达为征伐鲁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从北方取中原,入大都(今北京);唐河征服浙东的方国珍势力,目的是为了征服南方将领;胡廷瑞以征南将军的身份攻占福建;湖广省平章杨静等人攻打广西。
洪武元年(1368)正月,在各路大军接连取得胜利之际,朱元璋在应天(今南靖)即位,国号大明,是明太祖的创建者。
2、洪武的统治
洪武之治,又称洪武盛世,是明朝初三盛世之一。
1368年,朱元璋在金陵应天府称帝,明朝正式建立。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返耕,重赏垦荒;大力搞移民安置和军营建设;组织当地农民兴修水利。
大力推广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只会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轻税负,严惩贪官污吏;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查账等等。?
朱元璋时代,国家黄皮书征收田赋所用的土地高达800万元,远高于清朝康干盛世的600万元。整个洪武时期,民富国强,国库泛滥。建时农事开垦,土无莱芜。人们渴望自己的事业和大量的耕地,所以他们对彼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同时也解除了元代工商业对工匠的束缚制度,解除了唐宋元时期佃农的卑微地位和生死刑由主人主宰的命运。中国的工商业手工业者和佃农第一次在法律上被承认为平等的人权,他们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奴隶。
3、文健重组
文健变法是由明惠帝、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进行的。文健以先秦儒家的理想政治理念为指导,遵循先贤的教导,实行“以德治国,宽政”的政策,以解决朱元璋以后重刑恶法、苛捐杂税、诸侯王养兵等问题。
在明惠帝执政的四年里,他推出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文健的悲剧不仅来自于伐藩失败,还来自于他软弱的个性和政治经验的缺乏。
4.永乐史圣
永乐盛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迪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是明朝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是个聪明的人。他即位后,大力发展经济,提倡文化教育,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国家繁荣辽阔。明朝皇帝的这一年被命名为“永乐年”,后来的历史学家称这个时期为“永乐史圣年”。甚至盛赞这一时期的“深远汉唐”。
政治上,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不管细枝末节。明朝成祖年间,内阁制的雏形在朝廷逐渐形成。当皇帝忙于国事时,内阁按照皇帝的指示为他处理国事。这个制度影响了明清乃至西方。
明成祖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设置一个地方管辖架构,比如在东北、西北、西南设置省份或管理部门。建立哈密卫和贵州建制。
5.靖南之战
靖南之战又称靖南之变,是文健元年(1399)至文健四年(1402)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皇位争夺战。
明朝皇帝朱元璋在位时,儿孙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诸侯势力日益扩大。由于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皇帝的曾孙朱允炆继位为皇帝。
文健和他的亲信齐泰、黄子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诸侯。同时在北平周边和城内部署军队,以防边为名,将明太祖的第四子朱迪的警卫调至长城,准备除掉太子。
文健元年(1399),朱迪起兵南下,史称“靖南之战”。文健与老将耿秉文一起开始北伐,并派李景隆继续东征。然而,文健皇帝也缺乏战略,导致主力部队不断被消灭。
朱迪在恰当的时间发起进攻,并灵活运用了这一策略。几经大战,消灭了南军主力,终于乘胜前进。文健四年(1402),攻下应天(今江苏南靖)。
战争持续了四年(1399-1402)。战争期间,文健皇帝下落不明,或在宫中自焚身亡,或从地道出逃,躲进云贵做了和尚。同年,朱迪为了明成祖而登基。
百度百科-明朝统一战争
百度百科-洪武之治
百度百科-文健改革
百度百科-永乐史圣
百度百科-京南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