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05
观察你自己:在这篇文章中,孔子列出了七个隐士,他们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类。其中一种是不肯降低志向,不愿意与人同流合污的类型。第二种是愿意附和别人,但在言语和行为上仍保持正直的人。第三种是言语不礼貌,但本身没毛病的类型。孔子说他和以上三种人不一样,因为根据我们前面的两篇文章,孔子是一个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的人,以上三种都属于有所作为的人。
孔子所说的三种类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找到。1的人很敏感,只要周围环境不愉快,他们就会愤然离开。积极的一面是这些人有自己的价值观,消极的一面是适应能力弱。第二类人虽然入世后能与人相处,但言行却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虽然从道德上讲,单看他们的言行是正确的。但是怎么听起来不舒服呢?如果我们改变交流的方式,他们是否能更好地实现他们的目标?我觉得这种方式应该是非暴力沟通。但真诚不代表简单粗暴,所以言行过于直白也是有问题的。第三种人是解说员。在现实世界里,只是一些键盘侠。他们自己的问题大部分都没有,但是经常做一些背后被评论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想让他们做出什么改变,或者提出什么有效的建议,他们都是望而却步的,所以有些人是最无趣的。
孔子是哪一种?孔子应该属于第四类。根据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孔子应该积极主动。也就是说,孔子只是在势力范围内做了自己的事,并没有对关注群体进行评论。所以孔子认为他能影响多少人就影响多少人,不分西方东方。他真的用自己的文化高度和行为方式去影响身边的人,让这个社会有可能做出哪怕是最微小的改变,变得美好。
文言文节选:益民:隐居隐居的人。
言语上的连贯,行动上的考虑——“连贯”指的是组织;顺序,比如~次。“烦恼”指的是思想;比如思想,是好的,是坚实的,是忠诚的,是纯洁的。——诸葛亮《出师表》,再举一个例子,平衡于考虑。——《孟子·高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