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期望的压力。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光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辛勤的园丁。正如威尔逊所说,“所有对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不得不承受相当大的内心冲突和不安全感。”这些过高的社会期望,往往使教师压抑正常需求,过分约束自己,涉及各种细节,容易导致缺乏自信,内心压抑,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应试教育的负担。

长期以来,升学率成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和绩效标准,人们仍然习惯于以升学率为标准来衡量学校和教师的优劣。学校为了升学率绞尽脑汁,给老师压力。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漫漫征途中,教师心理压力巨大,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

(3)缺乏成就感。

“种树十年,育人百年”。教师没有工人生产产品那么快看到效果。教学效果需要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长期实践。而且这种效果不是教师主观决定的,只能通过学生的内化来体现。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不听老师的指导,老师花了很多精力,效果却难以显现。由于工作时间长,看不到效果,教师很难获得成就感,最容易对职业失去兴趣。

(4)低地位的丧失。

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工资让教师很难真正体现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很多老师失望至极。他们有的离职开拓新视野,有的陷入观望和犹豫。教书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陷入职业倦怠只是时间问题。

(5)对单调环境的厌倦。

教师生活的环境相对封闭,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很单调。他们除了上课,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回家休息,这让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而且由于教学竞争激烈,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一直处于微妙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释放。这样,教师就容易产生工作枯燥和职业倦怠的感觉。

(6)职业危机感。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师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逐渐被打破。评聘分离、竞争上岗、学生选教师等措施,让教师普遍有了危机感。在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让很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