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誉会计文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誉的价值和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新知识经济的到来,加剧了全球并购浪潮。因此,商誉成为企业并购和会计处理中不可回避的焦点。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商誉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商誉仍然是会计领域的一个难题。
一、商誉的性质
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和学术团体从法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角度对商誉做了大量的研究,试图探究商誉的本质。然而,目前对商誉的理解仍存在较大分歧,主要有“商誉价值理论”、“无形资源理论”、“超额收益理论”、“协同效应理论”、“总定价账户理论”等。对商誉性质的争议直接导致了商誉确认和计量的混乱。
1.商誉价值理论
根据这种观点,商誉来源于企业的良好形象,顾客对企业的良好感觉和认知。杨如梅先生认为,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客户的善意,还取决于员工和投资者以及金融机构的善意。
2.无形资源的概念
这种观点认为,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因素很多,不可能一一列举。因此,将商誉归因于某一因素是有失偏颇的,应将商誉确认为企业尚未入账的无形资产。罗飞先生认为,商誉是企业所拥有的各种未记录的无形资源,能够使企业获得按照经常项目上的资产计算的超额收益。
3.协同效应的概念
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本质上是企业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M i I 1e:王先生认为,企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效应,应该是企业整体资产大于单个组成部分总价值的根本原因,也是商誉的本质所在。邓晓阳先生认为,商誉的本质是企业各种构成要素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二、自创商誉的确认
在商誉会计的所有理论问题中,讨论最激烈、最持久的是商誉的确认。由于确认是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和基础,许多关于商誉会计处理的问题都是由确认引起的,因此探讨商誉确认理论极其重要。
第三,负商誉问题
关于负商誉的讨论,会计学者也有争议。如果存在负商誉,那么商誉必须重新定义,商誉的计量和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都要重新进行技术处理。同时,如果认同负商誉的存在,就对商誉的本质达成一致,剩余价值和协同效益的概念可以更好地解释负商誉的可能性,从而为负商誉的合理性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第四,自创商誉的计量方法
(一)收益资本化方法
收益资本化法是将企业未来能够赚取的“超额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以其现值之和确认为商誉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商誉II(企业预期年收入-行业平均年收入x企业可辨认净资产总额)-折现率。这种方法是收益现值法的简化版本。它的优点是将“超额收益”简单资本化,结果不受买卖双方议价能力和市场价格的影响。致命的缺陷是,企业的预期收益并不扎实,商誉的价值随着企业的经营而变化,所以收益资本化法计算的商誉价值并不具有真实性。
(二)收益现值法
这种方法将商誉视为潜在超额利润的价值。在具体计量中,通过量化企业的超额利润来对商誉进行估值。确定企业的超额利润是关键。计算商誉的价值是通过将未来的超额利润或损失转换为现值来确定商誉的价值。
(3)总体评价法
整体评估法的计算公式为:商誉价值=被并购企业投资成本-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它以企业净资产购买价格与其公允价值之和的差额作为其商誉的价值,而这一差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交易双方的谈判结果,其计算公式为:商誉=企业回购价格-账面评估净资产公允价值之和。
动词 (verb的缩写)商誉与会计等式的关系
整体评估法的计算公式:商誉价值=被并购企业投资成本-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因为商誉不是在企业并购中产生的,而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且始终是在企业经营中进行的。因此,企业也应在其持续经营中进行衡量。笔者认为,被收购企业的投资成本就是企业股权的交易价格。因此,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权的交易价格体现在股价上,非上市公司通过评估方法确定企业股权的交易价格。这个公式将用数学方法来证明。
不及物动词结论
在从会计等式推导自创商誉的过程中,反映出商誉与会计等式密切相关。如果会计等式是平衡的,就没有自创商誉,如果会计等式是不平衡的,就会产生商誉。实践证明自创商誉是客观存在的,这意味着会计等式必然是不平衡的,这将导致复式记账理论基础的崩溃,导致市场价格三维动态计量模式的应用。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它们为市场价格的三维动态计量和自创商誉计量提供了可能,并将迎来会计改革的伟大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