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学研究论文
爱情心理学研究综述。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爱情心理学的研究在国外展开,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我国对恋爱心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本文拟从恋爱的概念、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探讨与分析、恋爱心理的结构与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恋爱心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恋爱心理学;爱的概念;结构;测量;影响因素
1.介绍
爱情是复杂多变的。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对恋爱心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展开,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探讨和分析、恋爱心理的结构及其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从这些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恋爱心理的研究,并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展望。
2.爱的概念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定义,没有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根据自己的想法给爱情下了很多定义。Wstson(1924)认为,爱情是一种由性意识引发的自然情感。弗洛伊德(1922,1952)认为,对性结合的渴望是情感的中心。当这种欲望受到限制的时候,作为对这种挫折的补偿,人们就会把别人理想化,从而恋爱。弗洛姆(1956)认为爱情是减少人的分离感和孤独感的工具。鲁宾(1970)将爱定义为一种对待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斯文森(1972)认为爱是行动,比如送礼物,* * *活动,透露私人信息。Centers(1975)认为,爱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得到回报时引起的反应。Skolnick(1978)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法和文化表征建立起来的建设性体验。这些定义有的侧重于爱的起源,有的侧重于爱的功能,有的侧重于爱的描述。总之,爱情是个复杂的东西,每个人对它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3.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话题,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正值壮年、充满幻想和浪漫的大学生来说,有着独特的魅力。
3.1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大学校园中的爱情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存在诸多问题。常红和侯赞华(2008)认为大学生的主要问题是:1。缺乏对爱的真谛的理解。2.恋爱动机偏差。3.爱的道德观念的弱化。4.恋爱行为的非理性化。至于大学生恋爱中的心理问题,王素珍(2003)认为主要有:1。爱情价值观错位;通过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能够正确定位爱情在生活中的位置,能够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爱情与学习的关系,但调查也显示部分人存在一些问题:①看重爱情在生活中的地位。(2)为了爱情影响学业。③提倡“爱情至上”。④对爱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的误解。2.爱挫折。3.不当的恋爱行为。。引人关注的是,真正为了爱情而相爱的大学生并不多。秦望詹早富(1997)根据对11高校近千名大学生的调查,“你恋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调查发现,学生回答的顺序是:满足生理和发展的需要,丰富课余生活,通过接触做爱,作为一种消遣,寻求一种刺激,孤独,被周围的人影响,对自己的行好奇,积累经验,为建立理想家庭选择伴侣。这个结果应该说是令人担忧的。黄(2005)认为有必要结合大学生恋爱的新特点、新趋势,探讨其心理问题:1,恋爱与焦虑并存的普遍性。2.爱情的空虚“过程体验”。3.恋爱中的轻率导致的无聊。
3.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面对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常红和侯赞华(2008)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1。深化对爱的本质的认识,增强爱的道德观念。2.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3.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的关系。4.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王素珍(2004)从爱情价值观、爱情挫折、不当爱情行为等方面阐述了调节方法,认为在爱情价值观上应实现以下自我调节:1。学会思考。2.学会处理好恋爱和学习的关系,恋爱和成功的关系。3.提高恋爱道德修养。在爱情挫折方面,我们应该做到:1。我们应该纠正对爱情的理解。2.分析失恋的原因。3.采取正确的行为。恋爱是一种道德的体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大学生的恋爱一定要健康、文明、高雅、大方,有利于促进身心发展。
4.爱情的衡量
纵观国内外爱情的测量,研究主要从爱情概念的测量、爱情成分的测量和爱情类型的测量三个方面展开。
4.1爱情观测量
鲁宾首先开始科学地衡量爱情。鲁宾(1970)认为爱情是一个可测量的独立概念,可以看作是一个人对一个特定的人的多方面的态度。是最深层次的亲密关系,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括生理唤起、同居* * *欲望等复杂因素。鲁宾通过条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建立了13条目的爱情心理量表和13条目的喜欢量表,是第一个区分喜欢和爱情的研究。并确定了恋爱中人们思想的三个主题:依恋、关心和信任。这三个主题所打造的爱情心理量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情思想的强烈程度。研究人员经常在问卷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中评估RLS的有效性。
4.2爱情成分的测量
1)戴维斯(1985)曾比较和区分爱情和友谊,认为友谊中的爱情包括八个主要要素:欢乐、互助、尊重、自由、接纳、信任、理解和交心;除了这些因素,爱还包括集群:激情和关怀。研究发现,这可以让人们意识到什么时候友谊已经转化为爱情关系,或者爱情关系逐渐退化为普通友谊。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Davis和Todd设计了一个关系评定量表,由六个方面的19个分量表组成。它用于区分各种类型的友谊,并可以预测不同关系的特征属于哪种类型的友谊。2)斯腾伯格(1997)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他认为人类的爱包括三个部分:亲密、激情和决定/承诺。通过比较爱情类型的结构模型,并评估这些模型对各种亲密关系的有效性,Sternberg开发了一个包含36个条目和3个分量表的三因素爱情心理量表。3)Yela(2006)以stemberg的模型为指导,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爱情最常用的维度:关怀、性欲、激情、亲密、尊重、承诺和依恋可以合成为只有四个分量:性激情、浪漫激情、亲密和承诺,并编制了相应的爱情测试量表。该量表包含55个条目来测量爱情模型的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由15个条目来评价,每个条目由李克特5分量表来回答。4)根据激活扩散模型,李朝旭等人以“爱”这个词作为刺激,让278名大学生自由联想,然后根据亲密程度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代中国大学生的隐性爱情理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伦理与责任;②浪漫经历;③冲突和痛苦;4合理性;⑤友好的关怀。5)王娟(2006)以中国五个地区的大学生和社会人物为被试,通过开放式问卷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了中国人恋爱心理的结构,包括接纳、关心、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编制了一份包含26个条目的中国人恋爱心理正式问卷,以6分为分值,4个条目为倒分值。
4.3爱情类型的测量
爱情类型的衡量主要是loveattitudessscale(LAs)。美国心理学家亨德里克和亨德里克(l986)根据李氏(1977)的爱情类型理论,编制了42个条目、每种类型7个条目的爱情态度量表,包括浪漫爱情、游戏爱情、伴侣爱情、现实爱情、占有爱情和奉献爱情6个亚量表,用李克特的5分回答。
5.爱情的影响因素
恋爱心理的影响因素很复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恋爱心理的影响因素。
5.1不同文化中的性别因素
David(2003),一项涉及52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在世界上的十个主要地区,男性通常比女性要求更多的性变化和多样性。Roy,Jean(2002)认同女性的性行为在各种文化背景下受到压抑。国内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例如,_ _和彭建国(2000)发现,人们经常对不同性别的人使用“双重标准”,即男性可以比女性更开放,因为他们的标准不同。
5.2家庭氛围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因素
Donnellan,Larsen-Rife,Conger(2005)使用纵向研究方法调查青少年家庭特征如何预测早期成人恋爱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会导致不同的恋爱关系能力。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冲突对青少年在恋爱中的认知和情感有影响。而且早期的家庭关系可以预测人的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长久。王娟(2006)采用了奥尔森等人编制的家庭亲密度量表第二版1982,有***16个条目。后来,中国研究人员费等人(1991)对该量表进行了三次修订,使其适合中国的家庭环境。该量表分为5分。根据被试的得分,家庭亲密度量表将被试分为松散型、自由型、亲密型和纠结型四种类型。研究发现,中国人的恋爱心理结构包括接纳、关心、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五个维度。来自亲密度高的家庭的受试者往往对每个维度都有较高的感受。
5.3其他因素
综合近几年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他因素对恋爱心理也有影响,比如恋爱状态、恋爱目的和动机、家庭收入等等。根据王素珍(2004)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恋爱的目的和动机多为情感寄托。大部分同学认为谈恋爱是情感依恋。他们重视谈恋爱的情感体验,关注谈恋爱的过程,不太考虑谈恋爱后会发生什么。
6.爱情心理学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国外对恋爱心理的研究越来越热门,国内对恋爱心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我国对恋爱心理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研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
6.1研究对象有待拓展。
从研究对象来看,大部分是本科生,而中学生和研究生的恋爱心理研究较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成熟早,学生早恋频繁出现在中学校园。所以他们对爱情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虽然研究生在年龄和心智上都比较成熟,但很多研究生都是单身,都有过恋爱关系,对其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也具有现实意义。
6.2研究内容有待丰富。
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对恋爱心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的理论研究、与其他变量关系的研究。对恋爱心理形成的原因和机制的分析很少,对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恋爱心理也没有具体的论述。如何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根据当今中国人的爱情观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提高中国人的幸福满意度,应该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6.3研究方法和工具单一。
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定性的,很少有定量的。虽然定性研究可以发现并解释一些问题,但要使论点更有说服力,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从研究工具来看,没有统一权威的尺度可以使用。大多数测量工具要么借鉴国外的量表,要么借鉴研究者自己的量表,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研究结论的差异,甚至是矛盾的结论。
针对以上不足,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关于恋爱心理的理论问题,如恋爱概念、恋爱心理教育、结构模型、影响因素等将继续被关注,但更应关注中国人恋爱心理的成因和机制。同时,恋爱心理教育对策的效果评估也同步进行。
二是探索编制结构合理、信效度较高的中国人恋爱心理量表,为有效诊断和预测不正确的恋爱观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
再次,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量表法、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相结合,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参考文献]
王娟。(2006).中国人的爱情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宇。(2009).恋爱心理及其与人际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常洪,侯赞华。(2008).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与对策。中国商务,10,223-224。
[4]王素珍。(2004).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与思考。连云港师范学院学报,1,14-17。
[5]林燕燕,李朝旭。(2006).心理学领域爱情理论综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40-44。
[6]黄著。(2005).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心理健康。经济和社会发展,6,87-89。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点击下一页了解详情> & gt& gt恋爱心理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