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混凝土纸
杭州湾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35.7公里。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km/h..总投资约6543.8+007亿元,设计使用年限大于6543.8+000年。这座桥有南北两个通航孔。北通航孔桥为主跨448m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为3.5万吨。南通航空大桥为独塔单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大桥两岸连接线全长84.4公里,投资52.65438亿元。其中,北连接线2.91公里,投资1.78亿元;南岸长55.3公里,投资34.3亿元。大桥及两岸连接线总投资约6543.8+0.6亿元。建设期约五年。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改建的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地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该项目于2003年底全面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底竣工,2009年通车。
景观设计的概念首次被引入到这座桥的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结合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和驾乘人员驾驶时的心理因素,确定了大桥的总体布置原则。全桥平面为S形曲线,整体线形美观活泼。从侧面看,南北通道的通航孔桥呈拱形,呈起伏的立面形状。
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主动对接上海,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长三角合作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嘉兴的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善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网和国家干线布局,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交通压力。有利于改变宁波交通枢纽的局面,从而成为交通枢纽,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江浙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杭州湾大桥是国家干线沈海线穿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杭州湾环线(G92)的一部分。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横跨杭州湾宽阔海域,止于宁波市慈溪水陆湾,全长35.5km,大桥建成后,宁波与上海的陆路距离将缩短120公里以上,从而大大缓解本已拥挤的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
工程特征1,工程环境特征
杭州湾天气复杂多变,台风、龙卷风、雷暴和突发性小范围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杭州湾的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
(1)海域广阔,台风多,潮差大,水流急,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有效工作日少;
(2)深厚的软土层和深厚的持力层给海上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
(3)南滩较长,施工条件复杂,采用常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难以满足工期要求;
(4)环境腐蚀性严重;
(5)南滩多处富集浅层气,危及施工安全。
2.工程建设中的难点
(1)工程规模大,海上工程量大。大桥工程全长36公里,离岸段长度32公里。全桥共计混凝土245万立方米,各类钢材82万吨,钢管桩+03 5565438根,钻孔桩3550根,承台1272个,桥墩65438个,工程规模巨大。
(2)自然环境恶劣。潮差大,流速快,流向混乱,浪高,冲刷深,部分地段软土层厚,浅层气丰富。其中南岸10 km滩区干湿交替,海上工程多为海上作业,施工条件较差。受水文气象影响,有效工作日少。根据现场施工统计,海上施工作业年有效天数不足180天,滩涂区约250天。
(3)整体设计方案的制定难度很大。设计要求新,其中水下区引桥(18.27km)和南岸滩涂区引桥(10.1km)是整个工程的重点。结构防腐问题十分突出,无规范可循;桥梁运营过程中,桥面行车环境受到大风、浓雾、暴雨、驾驶员视觉疲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合理有效的设计对策是保证桥面行车安全的关键。设计方案涉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和一批大型专用设备的研制。
在施工技术方面,面临着海上急流高墩区大吨位箱梁整体预制、运输和架设、宽滩区大吨位箱梁长距离运梁和架设、超长螺旋钢管桩设计、防腐和沉桩施工等多项关键施工技术的挑战。在测量控制方面,超长桥长和地球曲面效应引起的结构测量变形十分突出。受海洋环境的制约,传统的测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施工精度和进度的要求。如何借助GPS技术实现快速高效的测量施工,是制约全桥建设工期的核心技术难题。
(4)施工目标要求高,施工组织和运营管理难度大。这项大型桥梁工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宁波市委市政府在建设之初就明确提出桥梁工程要按照“三个一流目标”的标准实施。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如何组织和管理好桥梁工程是指挥部面临的巨大挑战。由于施工现场多,战线长,存在同步、交叉工序,给组织施工和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安全、资金带来困难。在台风、强风、大潮、巨浪、急流、暴雨、大雾、雷电等气象水文条件下,如何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和运行管理措施,是工程管理中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大桥的亮点是长达36公里,这使它超越了世界著名的桥梁,如切萨皮克湾大桥和巴林路堤桥,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已建或在建的跨海大桥。
据初步核实,桥梁* * *需要钢材76.9万吨,水泥1.291.000吨,石油沥青1.65438吨,木材1.91.000立方米,混凝土240万立方米,各类桩7万多根。南滩50米* 16米箱梁采用整孔预制,大型平板车运梁技术,创下了国内外运输重型梁的新纪录。
水下区域引桥70m * 16m箱梁采用全孔制、运、架一体化方案,单梁重2180吨,居国内首位。水下区域打入引桥的钢管桩直径为1.5-1.6m,桩长约80m,共计4000余根钢管桩,为我国桥梁建设史上之最。
景观设计的概念首次被引入到这座桥的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结合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和驾乘人员驾驶时的心理因素,确定了大桥的总体布置原则。全桥平面为S形曲线,整体线形美观活泼。从侧面看,南北水道的通航孔桥呈拱形,有起伏的立面形状。
1.7km南航路再往南,距离南岸约14km处,有一个海上平台,面积为1.2万平方米。在建造期间,该平台将作为海上作业者的生活基地,以及海上救援、测量、通信和海上监测的平台。大桥建成后,这个海中平台是海上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也是旅游休闲的绝佳观光平台。
杭州湾位于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对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直接带动宁波、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杭州、绍兴、台州、舟山、温州等周边地区发展,对全省乃至长三角南翼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据统计,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的GDP占全省的70%以上。项目建设将使这些地区的发展如虎添翼,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提高全省整体综合实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大桥工程尚未全面开工,杭州湾两岸的慈溪市、余姚市、嘉兴海盐县已经涌动着“大桥经济”。在新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一期开发呈现出蓬勃的景象,投资者纷纷在此落户。
2.积极对接上海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我省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在新世纪新阶段,宁波要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实现经济大发展、大跨越。要和上海接轨,融入长三角,走向国际化。大桥的建设将大大缩短浙江东南沿海与上海的时空距离,使我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以优越的区位优势融入国际大都市经济圈。这对辐射我省广大腹地,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吸引外资,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深远的积极作用。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将为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嘉兴、宁波、绍兴和台州之间的联系,促进我省杭州湾城市连绵带和沿海开放板块的形成,使这一地区成为以上海为龙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桥的建设也将对周边县市的城市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慈溪、海盐等地瞄准这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有科学的规划思路,吸引人口和产业聚集,促进新区新城崛起。
4.作为中国沿海走廊第一座跨海大桥,突破了杭州湾瓶颈,优化了国家干线路网布局,改变了宁波交通枢纽局面,有利于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网络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宁波这座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大桥的建设也有利于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宁波和舟山深水港资源的一体化开发利用,促进旅游业和国防建设的发展,缓解杭州过境(沪杭甬高速)公路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