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国耕地总面积

中国耕地资源趋势分析与数据重构:1949 ~ 2003/刘宝琴/杨等

《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第1期

中国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及数据重建研究:1949-2003-明1,刘宝琴1,2,-赵1,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

题目注释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33)。

作者简介冯志明(1963 ~),男,河北平山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科学理论探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刘宝琴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由于统计原因,没有对1949以来中国耕地资源变化的客观描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1949 ~ 2003年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耕地数据序列进行了分析,认为统计数据问题较多的时期是1960 ~ 1985,并利用粮食产量来反演不同时期的耕地面积。对于1986到1996的耕地数量,根据全国土地利用调查统一到1996的结果进行推导,从而重新刻画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分析不同时期耕地相关政策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自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总量呈波动趋势,但在1979年之前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缓慢下降趋势。1999以后,由于生态退耕等原因,耕地数量迅速减少,引发了我国粮食安全和耕地安全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大规模生态退耕,我国生态退耕的速度将逐渐放缓,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将成为影响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问题,将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预计2010后,我国耕地资源将趋于稳定。

自1949以来,中国耕地变化的研究一直因缺乏准确可靠的数据而受阻。通过分析邪教。1949以后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土地数据,本文认为误差较大的统计发生在1960-1985期间。根据6 5438+0996调查收集的土地利用系统数据,在耕地面积由1986反推至1996的基础上,利用粮食产量分阶段将耕地面积由1960反推至1985,重新描述了中国耕地的实际变化趋势和特征,分析了耕地相关政策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耕地数量一直处于波动状态。1979前整体上升,1980后缓慢下降。1999之后,由于耕地转为生态用地,耕地数量急剧减少,由此引发的粮食安全和耕地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在经历了快速的生态拯救阶段后,未来生态耕地转化的速度将逐渐放缓,粮食安全和耕地安全将成为影响中国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耕地保护政策的严格实施,2010年后中国耕地数量将保持稳定。

关键词:土地利用/中国耕地资源/趋势分析/数据重构土地利用/中国耕地/趋势分析/数据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