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忠告》的思考

第一部分:对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忠告的反思

当我再次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忠告》时,我受益匪浅。在100条建议中,阅读是说得最多的,对我触动最大。

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与书结下一生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备课。苏认为,读书不是为了明天的课,而是内心的需要和求知欲。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把备课变成枯燥的课本,那么你就应该阅读学术著作。在你所教的科学领域,你应该让学校课本里包含的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是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教给学生的课本里的基础知识应该是沧海一粟。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应该建立自己的书,让书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都去查阅。然后,“每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工作几年后,“课本在你眼里就像识字课本一样容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一个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一生来准备的。

作为老师,传授知识是我们的职责。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教学过程中,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详细深刻的解释;没有丰富的知识,就无法教书育人;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延续民族文化的知识;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桃李满天下”。我们会为肩负园丁的使命而感到羞愧。所以,职业责任感促使我们多读书,成为人们拥护的榜样。"春天的蚕会一直织到死,每晚蜡烛都会把灯芯抽干。"这句名言是教师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和信仰。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每天读书,一生与书为友。这是一条整天不停流淌的潺潺溪流,它丰富了思想的河流。”爱读书应该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就像军人喜欢武器,孩子喜欢玩具一样,老师的初恋应该是书。教师的阅读氛围可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习俗。“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丰富,如果他们确信你今天所说的不是你昨天所说的重复,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当书籍成为教师的初恋,热爱阅读也会成为学生的初恋。

在他的巨著中,苏霍姆林斯基还精辟地揭示了阅读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他们的阅读能力。“30年的经验让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成为学生通往知识世界最重要的窗口,就没必要花大量时间给学生补课。“他认为,学习困难和差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整天啃课本,“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就因为“一个学生除了课本什么都不读,连课本都读不好”。如果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就应该“让他们去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上,把书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春最好的朋友”!

阅读优秀的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提供的另一个重要教导。他说:“我坚信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言自语,诉诸良知,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为自己找到榜样的人,以及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学到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人生的崇高境界。我认为,只有每个年轻人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他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在他看来,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读过什么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他的一生。

学生——祖国的花朵,21世纪的生力军,国家建设的接班人——首先要有进取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力量来自书本。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他们人生的轨迹;勇于探索创新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学海无涯,学海无涯”成了他们的人生方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请看看我们身边的同学,学习落后的,讨厌上学的,不思进取又不愿意努力学习的,性格不好行为不好的。虽然他们的生活背景不一样,性格和缺点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没有读书的爱好和习惯。

纵观世界,喜欢读书的人往往都是优秀的人。在犹太民族,孩子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亲吻,让孩子在心里知道这本书是甜的。在那个书香社会,我们知道他至少诞生了一些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样的人类天才。俄罗斯每20个人就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韩国用书柜代替酒柜,努力建设书香社会;美国大学的招生人数在中国十五期间可以达到总人口的80%...我们呢?看看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不爱读书,浮躁之风盛行,再这样下去,我们该如何得到?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阅读的今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教师专业素质的必修课,成为学生知识来源的“氧气助推器”,成为孩子成才的知识窗口。这样,我们的民族将更加繁荣,我们的国家将更加繁荣,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读书启迪智慧,激发活力,使人充实,使人快乐,使人充满力量去开辟辉煌的未来。记得有个名人曾经说过:“一天不学习,语言就无味,脸就恶心。”让我们记住这句话,读,读,再读!

第二部分:对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建议的反思

每一个老师都在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希望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有学习的兴趣。我们怎样才能使课堂变得有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秘密是什么?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我花了十几年时间却没能研究透彻。然而,当我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时,我感到豁然开朗。

书中有100条建议,内容充实,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书中有100条建议,每一条都讲了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践例子和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通俗易懂,通顺易读。每一个建议都像一场雨,驱散了我在教学中的苦恼和困惑,给了我很多新的收获和体验。印象最深的是第21条中的建议“兴趣的秘密是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他的诸多建议中,不止一次提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他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兴趣的秘密是什么?他说,认知本身就是激发生动的、不可磨灭的兴趣的最神奇、最神奇的过程。自然界的一切,它们的关系和相互关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和人创造的一切,都是取之不尽的兴趣源泉。同时,你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来源,让他们在发现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劳动和成果,这本身就是最终的兴趣来源之一。因此,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大脑探索的过程。他认为没有脑力劳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将无从谈起。

俄罗斯文学巨匠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潺潺的小溪,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意学、乐于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来源在于教师对课堂上要分析的教材和事实的态度。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他总是努力去思考和理解课本上的结合点和线。他认为,只有抓住这些观念的交汇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相和规律中,解释出一些新奇的、意想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在于知识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性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是一种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使人变得高尚的力量,这种力量比什么都强大,是激发他们对知识兴趣的刺激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兴趣和实践兴趣,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作为老师,我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做了很多尝试:精彩的课件设计,优美的激励语言,各种课堂游戏,竞技激励等等。我以为自己做得很好,但是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忠告》——兴趣的秘密是什么——这本书之后,我之前的努力似乎都黯然失色了。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追求知识表面的、明显的刺激来引起学生学习和听课的兴趣,那么你永远也不会培养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可见我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停留在激发学生的表面兴趣上。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忠告》一节,感触很大。我问自己:现在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如何落实到我的实际教学中?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充分备课。真理的知识是在学生的意识中产生的,它来源于学生对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结合点以及串联各种事实和现象的线索的认识。那么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尽力去把握,去思考,去理解那些交汇点和线条。比如在准备jqx的三个字母的教学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这三个字母,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转向另一个结合点:jqx的三个声母太孤独了,能不能给他找几个元音朋友陪伴?从声母的教学到jqx和V的教学,都能找到合适的结合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新的教学上,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孩子来说,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都渴望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力量,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教完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文,学生可以到室外亲自观察桂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这个发现启发了孩子们,他们会变得好奇和活跃。

第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满了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即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比如举办手写板展,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快乐;诗歌朗诵,让学生体验古诗词学习的魅力;歇后语比赛,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每次拿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总会得到很多新的启发。当我们觉得内力不够,需要充电的时候,马上打开这本教育名著,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里,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很高兴你来了。教育之路任重道远。我会伴随着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呵护孩子快乐的童年。

第三部分:对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建议的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的确,这些建议让我作为老师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对我帮助很大。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

虽然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这本书的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那闪耀的思想和简洁的语言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并没有过时。它仍然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干渴的灵魂。像《与老师面对面》,讲的是老师的苦恼和困惑。当我读到“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一段的时候,真的让我有很大的嗡嗡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真的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我总是备课,做教具,上课,写反思等等。每天抬头看钟,一天过去了,可我收获甚微。

《给老师的忠告》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忠告: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与书结下一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有人问她“你准备这门课花了多少时间?”老教师说:“我这辈子就在准备这门课,每一节课我都用了一辈子去准备!”我被感动了,豁然开朗。我们总是抱怨时光飞逝,但上帝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一天24小时。问题是我们疲于应付,事情整天追着我们不主动做事。

想想自己就更是如此,渴望“为佛脚补习”。有时候为了一堂公开课,我会花很多时间在网络和杂志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候为了写一篇论文,我也绞尽脑汁,浪费时间躺在电脑前。想起来就难过!我觉得这是平时不学习,急于“为佛脚补习”的结果。书中提到:“阅读是节省教师时间的有效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为了内心的需求和求知欲!“我想问一下,从古至今,有哪个成功人士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应该主动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做一名“真正的老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真正的人,他的灵魂深处应该有一个精神宝藏,那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了一两百本书。"

我会再次反思自己:我到底读了多少书?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释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但他的光辉思想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仍然是有价值的。我觉得教育的问题是性的,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谈了看《给老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思考。其实里面的很多经历都是值得聆听和反思的!这些将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第四章:对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建议的反思。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忠告》一书,深刻理解这位有着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的精彩论述。

尤其是第75条——教师要珍惜孩子对你的信任。看完之后,我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工作,就其性质和逻辑而言,就是不断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孩子极度脆弱和脆弱的心灵。在孩子们眼里,老师是那么神圣,他们崇拜他的老师。好像老师什么都懂,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就会让他兴奋——“我多棒”;老师的一个爱抚动作会让他骄傲——“老师最喜欢我”;即使老师一个赞赏的眼神也会让他专心听课。这些老师和学生处于“精神接触”中,他们知道如何关爱这些年轻的心灵。但是,有时候老师的话会让学生自卑,认为自己是班上最差的学生:“我什么都不是,我是个没用的人。”所以对孩子的性格也有悲剧性的影响,孩子会“粗鲁甚至逃避,说假话。”

作为一名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关心孩子不仅是关心他们的学习,更是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兴趣和幸福,关心他们完美的精神生活。首先,在乎孩子对你的信任,做一个真正值得信任的人。教育界有无数人做到了这一点,但也有一些人没有做到。他们对学生的缺点冷嘲热讽,对学生的成长漠不关心,一脸的冷酷无情。

苏霍姆林斯基还给每一部教育作品都出了一个教育秘诀,那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学生才能通过学习得到教育。让学生体验“我是一个勤奋的男孩,一个有高尚兴趣,有激情,不断进取的完美的人。”

“每天都有进步的喜悦。”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会更加尊重和信任自己的老师,会把他所有的快乐和烦恼都告诉你。所以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不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老板,或者把学生当成被管理的对象。现在不是提倡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吗?作为老师,长辈,智者,我们应该尽力帮助学生回答问题。作为朋友,我们应该关心他们,亲近他们。在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同时,丰富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让他们成长为心理健全、人格完善的人!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也认识到,老师越尊重和信任他,他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就越大,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就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第五章:对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建议的反思

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自觉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家,是教师的楷模,是教师的楷模。在3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投身于教育事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录和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丰富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验。本书选自他独特的理论和教学,对教师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真诚地以“暗示”的小说形式与读者对话,以回应老师的困惑和不解,让人感觉没有一丝刻板和说教。这本书讲的都是经验,涉及老师经常遇到的难题。读起来很贴心,很有启发。读这本书,就像一个智者站在你面前,告诉我们该做什么,解决我们的烦恼,给我们指明方向...

在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超越自己的老师是好老师,让学生连自己都赶不上的老师是坏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的妙处在于让学生超越自我。人们经常把学生比作一棵小树,老师是培育小树的园丁。小树一旦长成参天大树,园丁多美啊!培养人、塑造人、育人,是教师敬业进取品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们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一个好老师会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学生说:“希望你们都能超过我!”

2.“如何让孩子愿意好好学习”。“要让孩子愿意努力学习,就要让孩子看到并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孩子因为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难过,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孩子的乐观,他对自己力量的自信——这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坚实绳索,是把家长的心吸引到学校的磁石。“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使他们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经常体验努力带来的快乐,以成就感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加强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他们抑郁和丧失信心。而他善于从他们的优点出发,激发主动学习的动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并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超越自己的前一名,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让他们学到东西。一旦他们真的有了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请记住:没有抽象的学生”。通过具体的教育案例,帮助我们认识如何认识和对待学生的规律和原则,帮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全面地看待和处理学生及其问题。

4.“天天读书,一生与书为友。”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阅读与教学的关系。他认为只有阅读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读书是“一条整日奔流不息的潺潺小溪,它充实了思想的河流”。“如果你想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不要单调地坐着看课本,请阅读科学著作,把你教过的科学原理这门课的教材,变成你认为最简单的教材。让课本成为你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你教给学生的只是这些知识的基本原理。备课不用几个小时。”我们常说:“问渠何处如此清,因有源头活水。”没有持续的学习,就不会有扎实的知识和开放的思维。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孩子的眼界越来越宽,知识越来越丰富,求知欲越来越强。如果他们不学习,就只能“坐在空位子上”,仅仅通过课前几个小时的预习来自由掌控课堂是不够的。课本上的内容只是常识,老师要广泛涉猎知识,既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把难消化的理论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只有当老师的知识视野比课本开阔得多的时候,才有可能深入浅出地处理所教的内容,把死板的课本变成激发学生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

4.“谈谈后进生的工作”,鼓励和帮助学生阅读课外书,让他们心情好起来的方法,对于我们解决教育中后进生教育这块“最难啃的骨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5.《以劳动的爱好教育学生》,用作者自己的教育实践,令人信服地剖析了一个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劳动与教育的关系。过去一般认为劳动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劳动观念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但作者在书中将劳动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智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我们学习和组织劳动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6.“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喜欢某一门学科时,那么他们的自然品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和抱负才会得到确立。我们也可以从各种事实中看出,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方向或发展,可能与他小时候热爱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他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你首先要有这个意识。希望老师们能为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内心而战,与你们的同事——其他学科的老师们一争高下。他还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你教的学生,比如一个班、两个班,还要有“你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的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这样他们可能会因为热爱这门学科而把它作为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善于思考,采取一系列方法来保持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对这门学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只有深入思考才能产生理解的喜悦。这种快乐不是每个人都会享受的,需要深入甚至痛苦的思考。比如学生刚学物理的时候兴趣很高。如果他们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他们的目光,特别是几个真正喜欢学物理的孩子,让他们对全班起到带动作用。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些孩子会带动全班同学积极认真的学习物理。

这些能够揭示教育奥秘的篇章,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教育规律,结合具体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也为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