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属于网络不良信息吗?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引用参考文献能体现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也能显示作者承认和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和版权的科学态度和学术品质。然而,论文的作者、审稿人和编辑在参考文献的实际引用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暴露了一些不良的学术行为。
本文结合作者的同行评议实践和体会,分析总结了参考文献中的六种学术不端行为,以期引起作者、审稿人和编辑的注意,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引用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
1号殷茵
诱导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诱导或强迫作者在论文中引用特定或一定范围的文献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于参考文献的学术评价功能。参考文献是计算期刊影响因子的基础,科技论文的引用次数是对期刊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的优秀评价。因此,一些期刊和个人利用引用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因子和作品的影响程度。
诱导有两种:期刊编辑部诱导和审稿人诱导。期刊编辑部引用是指如果稿件的参考文献中没有投稿期刊发表的文章,有些期刊编辑部会要求或建议作者在参考文献中引用1-2篇投稿期刊发表的文章。虽然这不是一项强制性措施,但作者为了发表论文,往往会违背自己的意愿满足这一要求。
期刊的诱导对提高自身的影响因子有很好的作用。由于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和必要的道德谴责,这些期刊的做法会长期存在,甚至导致其他期刊编辑的模仿。
审稿人引用是指部分审稿人在审稿时,遇到研究方向相近的论文,在其审稿意见或撤稿意见中指出“请参考……文献”,甚至直接将自己的著作加入参考书目。
引用的参考文献可能是作者文献检索中的疏漏,是论文中必不可少的文献。这种提醒是同行评议的必然要求,但大部分引用的参考文献动机和目的不纯,是学术期刊界的一种造假,属于学术不端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