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好,不爱动脑子是遗传问题吗?
案例:在家庭教育的讨论中,我发现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成长,渴望孩子成功,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方法不合适,归结起来有几个问题。
1,互相诉苦
孩子有问题,丈夫埋怨妻子,妻子埋怨丈夫。家长抱怨老师,老师抱怨家长甚至孩子。
心理学上有一种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把原因归因于问题时,一般规律是这样的:事情做得漂亮,归因于自己的聪明、能力和水平;出了问题就归咎于别人不好或者环境问题。
那么,孩子的问题谁来负责呢?众所周知,孩子被扔进狼群八年后就成了狼孩。其实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没有坏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但是,作为家长,我们能不能想一想,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背景,同样的学制,同样的学校,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只有家庭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成绩却排名第一,50?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反思父母的责任吗?
无数的例子证明,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最重要的人。
当我们可以举办“儿童教育,这是我的责任。我变了,孩子也一定会变。”用良好的心态去思考,你会发现问题解决了。你可以自己控制局面。如果你认为问题出在老师或孩子身上,你会感到愤怒和无助。所以有人说,问题留给愚蠢的人去抱怨,聪明的人想办法去解决。
2.限制性信息太多。
我们发现,父母对孩子用得最多的词是“不”。比如:no,no,no,no,no,no等命令语言。这些带有“不”字的命令,看起来像是很多条条框框在禁锢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什么是外有方框的字符?这是一个囚犯的话。不要以为小孩子都想当皇帝。一项调查显示,34%的初中生想离家出走。两个初一男生坐火车离家出走,一周后,钱花光了。父母发现他们的时候,以为他们一定是想家了。没想到,他们说找到东西卖就不想回家了。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他们希望得到尊重。
说句公道话,我们大人有时候真的很不讲道理。平时我们不给孩子锻炼、思考、选择的机会,孩子得不到锻炼。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大人说孩子不能这样,那是不对的。仔细想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能力差?因为没有锻炼机会。
所以我呼吁我亲爱的父母朋友们,对孩子宽容一点,给他们一个尝试犯错的机会,给他们一次成功的经历。给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自己成长。也不要过多的限制他们。
3.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有三个:说教、唠叨、攀比。
有家长问为什么孩子要反对妈妈?告诉他向东走。他向西倾斜?因为他一直叛逆。
有的妈妈,每做完一件小事,就上网把过去介绍给现在。也有母亲粗制滥造出自己以前所有的错误,然后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你怎么能这么蠢?你在你的生活中毫无价值...这是为了强化错误和负面信息。
传道授业解惑不如授业解惑,喊出来的声音更能表现出来。说一千句一万句,不如自己示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也不要问孩子。比如看电视,不让孩子看,首先大人要以身作则。
另外,孩子最不喜欢的就是父母总是拿别人和他比较。你看,人们...
一个孩子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不要拿我和别人比,我一点自信都没有。
4,四过分:过分疼爱,过分关心,过分干涉,过分严厉。
过度的爱让这一代人不知道什么是性,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恩。
过度的照顾让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有能力的妈妈培养出了做不到的孩子。
郑板桥去世时,他让儿子给他做馒头。并给儿子留下了一句话:自己流汗,自己吃饭,自己做事,靠父母当英雄。值得借鉴。
过多的干涉让孩子无所适从。
过分严厉会扭曲孩子的性格。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你再踢球,腿就断了!你太蠢了。你为什么不如别人?人家能考前三,你为什么不能?如果你期末考试考不进前十,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也没关系……”
这是一位被亲生儿子害死的母亲临死前对儿子说的话。正是这几句话,让17岁的好学生徐力拿起锤子打了母亲。
5、亲子关系错位
在一些家庭中,亲子关系就是主仆关系,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警察和犯人的关系,经济伙伴的关系,甚至把孩子也当成私有财产。
而怎样的亲子关系才更适合孩子的成长呢?我以为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充电器。
6.缺乏童心
为什么孩子不从心理上和你说话?因为很多朋友用一个成年人的尺子量孩子,觉得不对,那样不对。你不理解他,他当然不会从心理上和你说话。想想如果我们是10岁或者17岁我们会怎么做?
我给中学生上完课,12岁的孩子在反馈表上写道:“曲老师,我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理解我们。”既然如此,我们成年人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了?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父母的新思维区是什么?我以为应该是孩子的内心世界。
7.直接问比分
父母最关心的是学习,但是他们多少分我能理解。父母最头疼的就是孩子不爱学习。所以要不要讨论一下: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怎样才能让孩子热爱学习?答案很简单:因为学习很痛苦,所以不喜欢学习。如果学习有趣,你就热爱学习。所以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个朋友的孩子告诉我:我妈说了最后一句话,我马上就知道她要说什么了。一整天,她就说了几句:“你看看别的孩子考了多少分。看你,还不赶紧学习,别看电视了,写作业。”踢这么少还敢踢球?不,我告诉你,这个暑假我不能去那里。在家补课就好。“我无聊死了。她说的越多,我越不喜欢学习。
父母朋友经常跟我说,儿子太懒了,不想学习。问我怎么办?我们来看看“懒”怎么写:心被拴住了。心被拴住了。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调动他的内心。那就是激发学习动力。学习动机来源于:信念、目标、兴趣、爱好、好奇心、认可、欣赏、成功经验、责任感等等。
所以,希望父母能做好充电器。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有家长问:怎么做充电器?怎样才能调动我的学习热情?很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兴趣爱好都是因为对某件事有成就感而产生的,成就感来自于被肯定和欣赏。我可以问一下吗?你经常用肯定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吗?
8.忽视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
胸怀大志,干大事。在清华,有一个高考状元。他高三的时候,中午从来不午睡。他利用午睡时间做数学作业,这样到了下午,学生向他提问时,就不用等了。他不仅节省了同学的时间,还提高了学习效率,锻炼了口才,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其实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不仅要培养孩子好好学习,还要培养孩子的品德更好。
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关心别人,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这就是为什么自杀或他杀会发生在一个小事件上的主要原因。
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做人的教育,比如,良好习惯的培养,性格的塑造。
当孩子不能专心学习的时候。
孩子们必须在生活中学习很多东西。如果在学校学习不是特别落后,就没必要这么担心。但是,父母看到孩子不能专心学习,总是很担心。这时候焦虑,唠叨,或者严厉的训斥,都只会适得其反。
在担心孩子不努力学习之前,家长应该向孩子表明自己勤奋的态度。社会是一所大学。不管你是学习,学习烹饪,还是学习音乐,只要你喜欢,即使不出门,到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家长不要着急,更不要训斥孩子。他们应该主动和孩子一起努力,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当孩子心疼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当孩子有独立思考的欲望的时候,自我意识就会变得非常强烈。这个时候,很多孩子会暗自心疼,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帮助孩子建立开放的人际关系,客观地观察自己,学会体谅对方。现代社会是一个强调个性的时代。培养这样的孩子很重要:承认人有不同的性格,理解别人的性格,对自己充满信心。
训练孩子;勤于思考
孩子们非常好奇,什么都想尝试。遇到奇怪的东西,他们会马上停下来仔细看看:“啊,是什么!”“想摸摸,想试试。这种时候,家长往往一边堵一边解释,或者认为孩子调皮,训斥:“不许动!“其实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培养孩子勤奋的思维,家长要在时间上留出一些“空隙”,让孩子去感受。如果孩子发现了什么,就要饶有兴趣地去观察。而且一旦孩子提出任何问题,都要做出适合孩子发展阶段理解水平的回答。如果你是一个已经上学的孩子,你可以说:“你觉得怎么样?”首先,引导孩子思考,或者说:“妈妈觉得……但是我再也不明白了。查字典吧。”鼓励孩子自己去查。如果孩子说:“妈妈,刚才发生的事,字典里都有写……”家长要鼓励孩子的努力:“你看清楚了吗?多了解一下。”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容易生气。当有人对他说话严厉,或者自己的想法碰壁,他马上就兴奋起来。这是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的结果。
孩子从小就可以通过被训斥来学会克制自己的不开心和激动。如果很少被严厉训斥,完全生活在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孩子是不可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的。古人说,“严父慈母”,父母的严格教育,孩子会受益匪浅。
观察孩子的心思。
在孩子不经意的言行中,往往潜伏着能反映孩子精神变化的重要信息。如果家长不重视,或者即使重视,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向不合理的方向发展,或者由于对他们的世界的过度干预而导致心智扭曲。
父母要经常用理智和爱与孩子接触,注意孩子的表情和眼神,观察孩子肢体的动作,观察孩子有没有任何外在透露出来的精神动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心理扭曲的迹象,或者发现平时发现不了的闪光点。
这样才能及时纠正会被扭曲的苗头,注意开发那些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