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派第二章:19世纪与历史语言学。
但丁将欧洲三大语系分为日耳曼语系、拉丁语系和希腊语系。
斯卡利格(J.J. Scaliger,1540-1609)将世界语言分为四大语系(罗马式、希腊语、日耳曼语和斯拉夫语)和七个小语系。
17末瑞典学者Stenheim和Yajie。
德国戈特弗里德·威廉·冯·莱布尼茨,1646-1716。
词汇、语言调查报告、双语词典、文字记录等相继编纂出版。最著名的调查和比较工作是德国学者约翰·克里斯托夫·阿德隆的《密特里达提》。
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1746-1794)在加尔各答的皇家亚洲学会宣读了一篇论文,一举确定了梵语与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的历史亲缘关系。
德国在大学里设立了梵语教授和历史语言学教授。
2.丹麦学者r . k . Lasker 1782-1832
历史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古斯堪的纳维亚语或冰岛语的起源》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和原则。
3.德国学者雅各布·格林(1785-1863)
1819德语语法第一卷:日耳曼语比较语法
《德语语法》第二版1822讨论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辅音的一致性,即格林法则。
1875丹麦语言学家卡尔·沃纳针对格林定律的不足,发现了沃纳定律。
4.威廉冯洪堡(1767-1835)
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
区分三种语言类型:孤立语言、黏着语言和屈折语言。
5.奥古斯特·施莱歇尔(1821-1868)
印欧语言比较语法手册1861
语言亲缘关系理论:语言谱系图
重构原文的比较方法
语言分类
6.重构原始印欧语过程中的元音交替现象研究。
奥古斯特·施莱歇尔做了一个错误的假设。
学者发现,原始印欧语应该有五个元音:/a,I,u,e,o/。
德国学者Bruggeman发现鼻音和流音也可以作为* * *音,即半元音。
1878年,索绪尔在《论印欧语系元音的原始系统》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但并未引起重视。波兰学者库洛维奇从65438年到0927年的发现,证明了索绪尔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即喉声理论。
7.新文法学校
65438+出现在19世纪后期的德国莱比锡大学。
代表人物有卡尔·布鲁格曼、奥古斯特·莱斯肯、赫尔曼·奥斯特霍夫、赫尔曼·保罗和贝特霍尔德·德尔布吕克。
基本原则:历史语言学是解释性的,解释必须以语言事实为基础,限定考察范围,从历史中寻找依据。语言变化的原因有两个:发音方法和心理因素。
重视数据资料,不重视语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