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宇的学术论文

在国学、古文字学、民俗学经典研究、社科战线、社科丛书、北方随笔、学术交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古籍研究、古籍研究、长江奖学金、长安奖学金、中国古典文献学丛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郭锡良、江蓝生、朱加宁、沈沛等都曾引用或给予高度评价。发表的学术论文被转载、总结、引用作为参考文献近400次。2001以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关于中国历史、青铜器铭文等。) 1.<吴元>;《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1,2。副词“也”的产生和发展,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副词“都”的产生和发展《太平广记》汉语范围副词“都、全、了”初探,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3期。助动词“应”的发展,4。学术交流,2002,6。魏晋六朝佛经汉译中同义用法初探,7。社会科学杂志,2002。《儿女英雄传&汉语程度副词研究综述》,《绥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第8页。《从程度副词的来源看汉族的文化心理》,《中国与中国研究》(韩国岭南大学),2003年第2期,第9页。程度副词“好”的产生和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斋藤优子流派>;”《中国古籍整理研究》10分,2004年第2期,12。《红楼梦》中副词“有嘴”的探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13。程度副词“十”的产生和发展,《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14。《汉语<三言二拍>程度副词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5。副词“全”的产生和发展,《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16。《古代汉语双音节程度副词的产生和发展》,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北上2005年3号18。副词“总”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古典文献学丛书》(第四册),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5年,19。《金文》中“于”字用法初探,《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长春大学学报,2005,21。金文中“比”的用法探讨,《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金文连词“儿”,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0,23。两周青铜器铭文。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2006,24。两周铭文中的无人代词,《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第25页。《两周铭文》中“吴”字用法初探,《古籍研究》(2006卷),安徽大学出版社,第26页。西周铭文。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27日。两周铭文中代词“是”、“子”、“之”用法的差异。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两周铭文中连词“则”的用法研究。《古籍整理研究》,2007年第2期。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30页。《两周金文》“乃”字的词性及用法》,《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31。“和”字在李白诗歌中的应用特点,《华夏文化论坛》(第二辑),《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6期33。殷周金时期“咸”的特殊用法,《古汉语研究》,第1期,2008年34期。《两周铭文》中具有“谢通”意义的介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35页。两周铭文中的动词祈义,《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36。《两周金文前置宾语句研究》,华夏文化论坛(第三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7期。《两周金文》中的“几”字用法探析,《古文字研究》第27辑,中华书局,2008年第38期。两周青铜铭文。《银都学刊》,2008年第4期,39页。《两周金文》介词“一”与“用”的用法比较,《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40页。“一”字在杜甫诗歌中的应用特点,《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41。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1。42.据《古代汉语碑文》,《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2期。43.《殷周金文中的特殊句式》,《赵岩学术》,2009年春季,四川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44页。先秦鉴赏。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45页。殷周金青铜器铭文中的运动动词,2009年第4期,第46页。殷周金金文中的体育动词,2009年第4期,第47页。长春大学两周金文中"休"的词性及用法。华夏文化论坛第四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49页。《先秦时期汉语感叹词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50页。两周金文语法笔记(四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51。“论两周金文语录”,《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52页。《两周铭文中“用”的词性及用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53页。两周铭文并列初探,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第20101,54期。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5。殷周时期金文词汇研究综述,西华大学学报,2010,2,56。《殷周金文》中的动词赋予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65435.20656666656《古代汉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58.《两周金文》中的“继承”动词,《社会科学文集》,2010,6。59.《殷周虚词研究综述》,《民间经典与文字研究》第七辑,商务印书馆,206554。60.两周金文第一人称代词研究,古籍整理研究,2011,61。《两周金文》中的“服务”动词,长安学术(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6544。62.《殷周金文语法研究综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