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1
英美文学中的文化问题分析
语言和文学作品能准确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环境的风俗习惯、信仰和普世价值。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品中蕴含的各种文化知识。学校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英美文学阅读中的阅读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英美文学文化问题,历史文化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英美文学逐渐成为高校非常重视的必修课。学校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英美文学阅读中的阅读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高校对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视,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一些文化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学生由于对英美文学缺乏深入的了解而逐渐失去了阅读英美文学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英美文学的过程中,既要扎实掌握语言学知识,又要广泛了解英美文化知识,从而不断增强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积极意义。
一,英美文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密切,跨文化能力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英美文学教学中逐渐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和文学作品能够准确地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环境中的风俗习惯、信仰和普世价值。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接触到作品中所蕴含的各种文化知识,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学习。
在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我国大多数大学文学教师过于注重文本阅读和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创作背景的指导。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基本的文化理解能力,对英美文学中的文化因素不能深入理解,对所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缺乏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只是肤浅的,不能准确揭示文学作品的深层层次。
任何文学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有很强的文化思想和一定的理解能力。学习者为了不断提高自己在学习文学作品中的理解能力,需要对这种文学作品所产生的背景文化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一个优秀的文学学习者应该在文化经验、认知能力、语言知识等方面有很强的造诣。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学习者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很重要,但仅仅掌握语言文化知识是不够的。真正透彻地理解英美文学的内容。
也要不断加强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学习者只有借助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真正理解英美文学中的文化内涵,对英美文学中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历史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真正理解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这种对文学作品理解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持之以恒,文学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英美文学研究中的文化问题
1.英美文学研究中的社会文化问题。
任何语言其实都是一种文化,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文化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元素,不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语言文化是不同的,这使得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比如目前我们常说的“艳照门”、“捐款门”中的“门”字,其实代表的是一种“丑闻”,那么“门”字的这个含义是怎么来的呢,这和一定的社会背景有关。此后,人们在遇到一些社会丑闻时,往往会联想到这一事件,“门”这个词也逐渐获得了另一种文化含义。
2.英美文学研究中的地域文化问题。
我们所说的地域文化,其实就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逐渐产生的一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如果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不了解这些地域文化,可能会造成文学上的障碍。比如在学习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时,如果学生对英国的气候有准确的了解,就无法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把“西风”写成春天脚步中的风的形象,因为在我国,一提到西风,人们一般会把它和“寒冷的西风”这个词联系在一起。在文学作品中,西风不仅代表了气候的不适宜,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烘托出一种压抑、沉郁的情绪。在地处高纬度的英国,西风具有非常温暖舒适的特点,这是地域间的文化差异。
3.英美文学研究中的历史文化问题。
历史和文化因素对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都有很大的影响。文学作品本身是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映,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作品时,不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在理解作品含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文化障碍。中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西方历史有很大不同,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种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是非常容易产生的。
4.英美文学研究中的宗教和文化问题。
世界上很多文学作品都涉及到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因素。不同国家和地区所信仰的宗教文化也不同,宗教文化的分布也不同,这就使得各个国家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相应的影响,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可以反映出本地区一定的文化禁忌。如果对这种文化禁忌了解不够,很可能会造成对文学作品理解的障碍。比如在我们国家,信仰比较多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儒教。这些宗教深刻地影响了文学创作者的思想,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对于英美文学作品来说,其内在含义自然会受到该地区宗教文化的影响。欧洲大多数人信仰基督。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信仰差异很大,这些差异往往让中国学生。
比如“an after life”根据_ _ _的宗教文化是指人死后的时间,不了解西方宗教文化的学生是不可能把这个词和“死后”联系起来的。再比如,一个犹太人穿着黑袍上路,如果其他犹太人要求他脱下黑袍,就说明这个人背叛了自己的犹太信仰,被所有人唾弃,因为黑袍在犹太人心目中就是犹太教。
摘要
针对我国英美文学教育中的文化问题,文学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掌握文学作品创作中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英美文学中的文化问题,增强学生吸收英美文学作品文化知识的敏感性,使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资料:
[1]傅。英美文学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J]
[2]罗启伦。论英美文学教学中加强文学文本的学习[J]
[3]张辉。建构主义在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
[4]范晓红。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J]
[5]刘珂,王永恒。对新时期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的思考[J]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优秀论文2
英美文学中的圣经现象
摘要:英美文学深受《圣经》的影响。没有圣经,英美文学的历史将被改写。英美文学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探讨英美文学中的《圣经》现象:一是《圣经》的观念和精神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圣经是英美文学创作素材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英美文学中的圣经概念和精神素材
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文学有两个传统根源: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没有这两个基础,英美文学就无从谈起。从中世纪开始,圣经就被称为“唯一的书”和“书中之书”。作为英美社会传播最广、影响最深、发行量最大、读者数量最多的一本书,《圣经》的理念和精神已经深深地渗透到英美民众的意识中。英美几乎所有重要的诗人和作家都与《圣经》中的思想和意象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使得探讨《圣经》对英美作家作品的各种影响变得客观而中肯,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英美文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英美文学体现了《圣经》的理念和精神。
基督教仁慈、宽恕和博爱的精神贯穿圣经始终,圣经中关于仁慈、宽恕和爱的箴言和训诫比比皆是。这些箴言和箴言告诉世人,有了爱,一切过错和仇恨都可以化解,爱是和谐连接一切真善美的纽带。加拉太书上说:“要用爱心互相服事,因为所有的律法都结合了一句话,就是爱人如己。”(因为所有的律法都在一句话里应验了,就是在这一句话里。你应该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新约·加拉太书第五章)许多英美作家都深受这种精神的影响,他们的作品无时无刻不在揭示和表达这一中心思想。
在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中,友爱是其主题。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被世人誉为爱情与美的永恒颂歌。通过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家的世仇以及两个孩子之间的生死之恋,反映出原本美好的爱情被恶怨激起的争斗所摧毁,但该剧的结局却透出“和谐”之光,表达了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
这里有一种强烈的基督教精神,就是用“爱”来化解一切罪恶。从这个意义上说,剧中的男女主角罗密欧与朱丽叶,不过是一对年轻的殉道者。他们用行动和“爱”化解了两家之间根深蒂固的仇恨。
再比如:俄国19世纪伟大的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他也是一个虔诚的_ _徒。他一生的追求和所有的作品都与基督崇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他的代表作《复活》中,他宣扬宽恕和博爱,而不是以暴制暴,提倡人性的自我完善。
托尔斯泰认为男女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公爵和妓女玛丝洛娃的精神“复活”正是_ _精神的“复活”和人性的回归。作为陪审团的聂赫留朵夫公爵在法庭上发现,被告的妓女玛丝洛娃就是他年轻时诱奸的姑娘卡秋莎。他的良心被发现了,他开始了一系列的忏悔和赎罪活动。最后,他得到了玛丝洛娃的原谅,感受到了爱和善良的力量。这说明小说《复活》倡导了圣经所倡导的博爱精神。
在英美文学中,有很多作品贯穿了《圣经》中善良、宽恕、博爱的精神。英美文学对《圣经》观念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人性的原罪、上帝的审判、神圣的救赎和道德的完善。神圣的爱必须对英美文学中的圣经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充分体会英美文学的艺术魅力。
第二,英美文学以《圣经》为创作素材。
"虽然《圣经》不是文学书籍,但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圣经的意义对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新启示”。圣经是文学作品永恒的母题,也是英美作家取之不尽的宝库。由于《圣经》在英美享有广泛的受众,可以说《圣经》中的故事和人物在英美家喻户晓。引用或使用圣经典故进行叙事推理,读者更容易接受,也能丰富作品的内涵,深化主题。因此,英美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引用或使用圣经典故。
1.直接引用。
最具辨识度的是,作家直接引用《圣经》中人物的话或名字作为作品中人物的称谓或名字,以引起作品与《圣经》的对应联系。或者直接引用圣经故事作为创作素材。比如怀特的小说《马车里的人》的标题就是:出自《圣经》?《旧约》中的以西结暗示了小说中精神折磨和赎罪的主题。斯坦贝克的《伊甸园之乐》等书名取自《旧约》?传道书,第一章;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押沙龙,押沙龙!“,从题目到故事,借用《圣经》中大卫王与押沙龙的故事;乔斯林,戈尔丁的《塔》的主角,结合了三个圣经人物:亚当,该隐和撒旦。
海明威的名著《太阳照常升起》的书名引用了《旧约》。传道书,第一章第五节的一句话。这说明二十世纪英美文学与《圣经》文本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它们在主题和人物方面有着相同的结构。
在二十世纪英美文学的重要作家中,T?s?艾略特更早提倡使用“神话技巧”进行创作。而他的神话主要来源于圣经。艾略特在诗歌创作中成功运用了“死亡与重生”、“寻找圣杯”、“火与水”、“赎罪与救赎”等圣经典故,挖掘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将古代与现代联系起来,使作品具有了厚重的历史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象征意义,使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2.使用特殊技术。
一些英美作家不直接引用圣经典故,不走完全照搬的路子。而是根据自己思想的表达,对圣经典故原型进行改造。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古老的作品之一的长诗《贝奥武夫》已经谈到了上帝,说妖怪格伦代尔是该隐的后裔。该隐是旧约?创世纪中的人物。他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的儿子。他出于嫉妒引诱并杀害了弟弟亚伯,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罪人。贝奥武夫虽然改造了《创世纪》的故事,但是说嗜血的格伦代尔是该隐的后代,还是符合圣经精神的。
拜伦的神秘剧《该隐》也是一个圣经故事。但同情革命的拜伦在圣经故事的运用上,采用了偷柱的方法。根据《圣经》的传统,该隐出于嫉妒杀死了弟弟亚伯,于是上帝惩罚他四处游荡,成了一只迷途的狗。然而,在拜伦的作品中,该隐的形象却截然不同。该隐对上帝的良善表示怀疑,鄙视父母和弟弟向上帝磕头的态度和做法。拜伦将恶魔撒旦视为无畏暴力、向往自由的化身,刻意刻画他来启蒙和激励该隐反抗贪婪暴力的上帝。
英美作家运用《圣经》典故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比喻、隐喻或象征的方式,将《圣经》故事的含义融入作品的情节或人物形象中,使这些故事起到有力的烘托和对比作用。
不了解《圣经》故事背景的人,在理解这类文学作品时,难免会变得肤浅和肤浅。《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鲍西娅乔装成男人,以律师的身份出庭,假装反驳巴萨尼奥的改法要求,这让残忍的夏洛克在充满敌意的氛围中感到欣慰。
他不禁欢呼:“一个大牛来当评委了!真的是,但是尼尔是再世!聪明的年轻法官,我真佩服你!”这里莎士比亚用了一个圣经典故,旧约?但尼尔说,但尼尔才华横溢,像神一样判断案件。在法庭上束手无策的夏洛克,在绝望中突然听到同情的声音,很自然地喜悦地呼唤年轻的律师丹尼尔。如果不理解莎士比亚对《圣经》的运用,就很难透彻理解这个场景。
摘要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感受方式。其理念和精神深刻影响了英美民众对历史社会、人类命运、个体生命等问题的看法,使罪与罚、道德与上帝、生命与永恒、善良、自由、博爱、平等、良知成为英美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思想内容。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一角只是整个冰山的一小部分。就像圣经之于英美文学,是冰山的根基与山顶的关系。有时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一行诗、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有丰富的圣经故事支撑。
参考资料:
诺顿美国文学选集。罗纳德·哥特列斯马内。艾尔(编辑。),纽约,1979。
[2]学生圣经,新国际版。密歇根州格兰德拉皮德桑德万出版社,邮编:1996。
[3]墨菲老板& amp苏普里亚·m·雷(编辑。《贝德福德评论和文学术语汇编》。贝德福德图书公司,纽约,1998。
[4]钱清等:《美国文学选集》,商务印书馆,1994。
[5]朱:《_ _文化》,上海书店,1992。
[6]郭海波,李珊:《圣经圣经及其神奇用途》,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7]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Xi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8]艾略特:《与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9]王佐良、何其申:《英国文艺复兴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9。
[10]张忠载:《当代英国文学随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