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外雕塑史——浅析中外雕塑的异同

“全球化”理论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传播,随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在艺术领域,雕塑艺术的“全球化”已经成为重要的话题之一。

“全球化”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所以“全球化”这个概念是一个历史的概念。雕塑艺术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一样,是当代的一个活生生的事实,也是中国雕塑艺术不可回避和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它将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中国雕塑艺术的现实和未来..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一种涉及中外文艺的宏观的、矛盾的趋势,了解这种趋势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预测未来、制定中国雕塑艺术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雕塑艺术“全球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总的来说,中国雕塑艺术的“全球化”趋势是现代艺术史上“中西融合”的历史进程。作为“全球化”历史发展的一部分,中国雕塑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包含着“雕塑艺术全球化”与“雕塑艺术本土化”的矛盾。

我们看世界雕塑“艺术全球化”的过程。在提出“全球化”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看看古代文明的雕塑艺术,比如巴比伦雕塑艺术、玛雅雕塑艺术、印度雕塑艺术,再看看世界各地少数民族的雕塑艺术。在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攻击下,本土雕塑艺术的消解是“艺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虽然这很残酷,但毕竟是事实,可能是有一定规律性的结果。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因为地理环境等因素得以保存和延续,是中国人的幸运。然而,19世纪末,在西方帝国主义的攻击下,国家大开。中国雕塑艺术单向西化是近百年来中国雕塑艺术的主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土雕塑艺术的西化;二是外国雕塑艺术的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