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呢。本文的缘起
就音乐而言,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被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富人音乐的旋律、节奏、歌词所感动和感染,从而在内心深处激起深厚的情感因素。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节奏给人不同的感受。都是世界名曲,但听《命运交响曲》和《天鹅湖》的感受和情绪完全不同。所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在音乐课以外的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尽量选择一些悠扬、活泼、舒适的音乐,配上老师洪亮的朗读声,岂不是会让学生身心舒畅,在紧张、疲惫的学习中感到愉快,消除疲劳?其实这是除了深呼吸之外,给人的大脑提供氧气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为了证明它的意义和作用,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人脑的结构和功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我们知道,人的神经系统是动物神经系统长期发育形成的,由许多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组成。大脑是大脑的高级部分,是人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不同的信息通过胼胝体的连接同时传递。一般来说,左半球主要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单词和顺序,也就是所谓的学术学习部分。右半球负责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模式和幻想,也就是所谓的创造性活动部分。然而,大脑两部分的分离绝不是那么简单。就连接左右半球的胼胝体而言,有一个由约3亿个活跃的神经细胞组成的高级而复杂的交换系统,向左右半球持续、并行地输入信息,将抽象、整体的图像与具体的逻辑信息连接起来。
其次,作为一名跨时代的、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挑战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还要学习人体结构和解剖学的知识,熟悉和了解自己,也就是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正常情况下,人真正能使用的大脑右半球的功能约占左半球的3%,也就是说,作为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心的人的右半球97%以上的潜在资源会白白浪费,这就是人不能充分认识和理解自身生理解剖所造成的恶果。认识自己,其实就是认识和了解自己右半球的潜能和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和认识自己大脑特别是右半球的功能,才能在教育过程中迅速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潜意识”,即右半球本身的“创造性思维”。被大多数学校忽视的音乐教育,就有这种“神奇”的力量。
国内外许多脑科学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只有当人脑处于“放松警惕”的状态时,人们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吸收信息。这是人们在冥想或听轻松音乐时通常会得到的。伴随着那种音乐,如果此时有人把信息读给你听,而这些信息“飘进了你的潜意识”,那么你就可以学得更快更轻松。这就是潜意识学习法,有利于你右脑创造性思维活动细胞的激活和参与。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和意义。被称为世界新教学法先驱的查尔斯·施密德(Charles schmid)在实验中发现,用音乐营造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至少5倍的关键。这意味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而且要进一步加强各个学校的音乐课教学,其他学科也要尽可能地利用音乐的魅力和氛围进行教学。比如语文课和英语课,老师可以边读课文边放音乐吗?但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要根据课文内容的要求来确定。如果有散文、诗歌或小说,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让孩子在悠扬舒缓的旋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下意识地接收和吸收信息,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就人脑的功能而言,大脑本身就具有自动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如果你想听一首歌,那么你的左脑会自动处理歌词,你的右脑会自动处理旋律,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学会流行歌曲和歌词,而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你的左脑和右脑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是左右脑通过胼胝体接收、连接和传递信息。因此,通过音乐旋律和节奏营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这种状态,一方面可以调节和补充学生因有意注意时间过长造成的大脑缺氧而产生的疲劳。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接受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效率。同时更有助于激发和开发学生的潜意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创造性思维长期发挥。这就是音乐在教学中的力量所在。
因此,音乐是常规教学中最有效、最有力的辅助手段之一。可惜现在还有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更不用说用音乐辅助其他学科的教学了。因此,一些学校把“话题海战”和超负荷作业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唯一法宝,导致很多学生厌学,尤其是中下生。显然,如果学生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听老师讲课,不讨论,不提问,不参与,这绝不是高明的教学方法。所以老师要尽量让孩子在充满情感、关心、支持、兴奋、兴趣、鼓励的理想氛围中学习,效果会不一样。但目前除了音乐辅助教学之外,还可以借鉴和使用其他辅助教学方法,还有待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这是家长和学生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中国教育振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