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签署的货币石油互换计划有哪些内容?
中国的250亿美元换来了俄罗斯20年3亿吨的原油供应。
商报记者刘连英
由于俄罗斯政府面临的赤字危机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融资困难,原定于下月达成的“250亿美元贷款20年和3亿吨原油供应”的协议于周二提前结束。这一消息成为昨日市场的重要话题。业内人士认为,从政治、经济、能源安全等多方面来看,这是一次双赢的合作。凭借其雄厚的外汇储备,中国正成为金融危机中能源资产的最大买家。
签订协议
中俄能源对话达成正式协议
2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俄第三次能源对话就中俄“贷款换石油”合同细节达成一致,并签署正式协议。
中国石油(12.81,0.05,0.39%)天然气集团近日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长期原油贸易协议,并与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从斯科沃罗季诺至中国边境的管道设计、建设和运营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还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贷款协议。
根据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官方网站公布的声明,未来20年,俄罗斯将在俄罗斯从中国获得贷款的基础上,每年向中国出口15万吨石油。中石油相关人士向新华社证实了这一消息。
同时,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表示,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边境的管道将于2009年开工建设,2010年投产。该管道的建设将与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一期工程同时进行。
中俄原油管道协议的签署是基于中石油与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去年签署的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中国支线原则协议。根据原则协议,双方将在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共同建设和运营从俄罗斯远东城市斯科沃罗季诺经中国边境城市漠河至中国周年的中俄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境内长约70公里,中国境内长约960公里。
俄罗斯利益
支持经济振兴和能源战略
需要大量资金来稳定国家财政
这次签署的协议确定了很多细节。之前阻碍谈判的利率问题,最终确定为6%的固定利率;与此同时,俄罗斯以石油作为抵押,通过供应石油来偿还贷款。从2011到2030年,按照每年15万吨的规模,通过管道共向中国供应了3亿吨石油。石油价格是基于俄罗斯石油运输到纳霍特卡港的价格,它随市场而动。目前俄罗斯每年通过铁路对中国的石油供应量不受此协议影响,未来将增加到15万吨。此外,作为中俄能源合作的组成部分,双方还签署了包括核能、电力和矿产开发在内的合作协议。
“显然,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会给俄罗斯带来巨大的好处。”中投顾问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股市暴跌,俄罗斯一度成为世界经济的“安全岛”。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下,俄罗斯很难独善其身。此后,大量外资流出俄罗斯,使俄罗斯国际储备减少600亿美元,几大石油公司陷入债务危机。因此,需要注入大量资本来稳定俄罗斯国家财政状况,缓解大型油气公司的资金短缺困境。近两年,出于战略需要,俄罗斯几大石油公司在欧洲、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到处抢占资源,扩张势头凶猛。这种扩张缺乏自有资金的支持,不得不向西方借大量短期债务,仅今年年底到期的债务就高达800亿美元。此外,俄罗斯油气公司也面临扩大再生产的问题。近年来,他们对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投入明显不足,但要同时保证对欧洲和亚洲的石油供应,就必须扩大勘探开发,这也需要大量的进口资金。
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已经大大降低。
中投顾问指出,另一方面,俄罗斯正在制定2030年前的能源战略。俄罗斯和欧洲在油气供应问题上相互依赖,这既是欧洲的软肋,也是俄罗斯的软肋。如果开辟东部市场,不仅可以解决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为俄罗斯经济振兴提供支持,还有助于防止地区分裂主义,维护俄罗斯国家统一。在能源出口方面,俄罗斯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可以大大降低。如果远东油气管道已经开通,俄罗斯面对西方压力的态度可能会变得更加强硬。而中国的大市场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中国利益
每12美元贷款换来1桶原油供应。
“这个协议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石油换贷款’。这是一个谁更积极的问题,因为俄罗斯现在更需要资金。”中国尤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中国与俄罗斯有石油贸易协议。最后一份协议的期限为10年,即在2010年前每年向中国供应10万吨石油。所以这个协议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以贷款的方式换取了20年的石油供应。”董秀成说。
有专家测算,按照1吨原油相当于7桶计算,250亿美元贷款换来21亿桶原油供应,平均每桶贷款金额约为12美元,即每12美元贷款换来1桶原油供应。
抵御风险,助力能源安全
根据这一协议,未来20年,中国将获得平均每天30万桶的原油供应。去年,中国平均进口原油超过300万桶,这意味着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供应将占目前每日原油进口的10%左右。据了解,这份新的供油协议是在原有通过其他渠道(包括穿越蒙古国的铁路)向中国出口石油的基础上追加供应的。2008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原油11.64万吨,相当于每天23.3万桶,比2007年下降了近20%。
“协议明确规定,20年来对华石油供应价格随行就市,因此中国并未借此获得低价石油资源。然而,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变得比现在更加冷静。”董秀成认为,由于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严重不足,这种供油协议并不能控制价格,但在能源稀缺时代获得了一定的能源安全。
中投顾问也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通过贷款换石油的方式,将部分美元资产转化为油气等资源性资产要好得多,是解决外汇储备多元化、抵御金融风险的明智选择。
输油管道的畅通意义重大。
值得关注的是,这份协议还放开了俄罗斯对中国的输油管道。
事实上,中俄关于跨境原油管道的谈判已经进行了长达10年,但始终没有结果。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对俄罗斯石油的需求旺盛,俄罗斯石油公司可以很容易获得信贷。然而,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需求的下降使石油行业变成了买方市场。
业内评论人士指出,俄罗斯希望确保游客来源,以平衡其对西欧市场的依赖。2008年,俄罗斯原油产量10年来首次下降。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将使俄罗斯石油公司能够投资东西伯利亚相对未开发的油田和炼油厂,部分资金还将用于建设从西伯利亚油田到中国炼油厂的输油管道。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一直渴望获得更多的俄罗斯石油,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中国大约一半的石油消耗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其中许多需要通过战略上脆弱的海上航线来运输。这样的输油管道协议将为中国提供一个更安全、更稳定的石油供应渠道。
中投顾问认为,从能源战略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能源需求正在蓬勃增长,扩大海外能源供应是必要的。将于今年建成的远东管道中国支线是中国第二条陆上输油管道,年输油能力为654.38+00万吨,对中国能源安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可拓分析
金融危机使中国成为能源资产的最大买家。
“中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而俄罗斯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两者的合作并不意外。”一位能源行业分析师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周,中国签署了几项海外资源协议。先是中铝以6543.8+095亿美元入股力拓,然后五矿集团欲以6543.8+07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矿产资源。虽然还没有得到最终批准,但中国的行动已经开始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
在其他大部分主要经济体都陷入衰退的时候,中国却凭借相对雄厚的财力大举进攻。毫无疑问,这些措施有望提升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行业的地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绝佳的机会,也让各种能源资产收购谈判进行的更快更顺利。
有外国评论员指出,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也打击了中国,但中国经济仍在持续增长——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9%,低于2007年的13%。据中国政府称,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仍在继续,这意味着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与许多其他国际银行相比,中国金融机构受不良资产的毒害相对较小,因此可以为许多大型交易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