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船坞纸
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一朵灿烂的奇葩。我国古代战争、军事典籍、军事星占、军事法规众多,居世界之首,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现代军事领域,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以孙子为首的所谓军事经典七书为代表)已经完全过时,在以精确制导、全球快速机动、GPS、C4ISH为特征的世界新军事革命面前是一堆旧纸;另一种观点恰恰相反。据信美军是在《孙子兵法》的指导下打赢了海湾战争和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甚至声称美军指挥官给每一个美军士兵发《孙子兵法》让他们在寒冷中好好学习,书就装在他们鼓鼓囊囊的背包里。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早、发展快、内容丰富。
1.西周的《尚书》、《军志》、《郑钧》是我国最早的军事书籍。虽然它们早已消亡或只剩下寥寥数语,但它们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关于战争和战争指导的理性原则。比如军政权威说“言不相合,故为金鼓;相见,是旗。“军训上说‘允之则退’,‘患难之时退出’,‘以德不能为敌’,‘先人有劫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等等。
2.出现于春秋末年的《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法,思想崇高,原创深刻,哲理性强。被誉为“兵家经典”、“天下第一兵法”,为历代兵家所推崇,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十三篇5900字。
3.战国时期,涌现出伍兹、司马法、魏辽子、孙膑等一大批兵法巨著,达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高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著述丰富,史料记载达3000余篇,居世界之首。
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频繁激烈的争霸兼并战争,军事技术的进步和学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有力地推动了军事思想的发展,使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不仅在懦、道、法、墨等百家争鸣的经典著作中有大量深刻的军事思想,而且涌现出孙武、吴起、孙膑等一批军事学家,产生了《孙子兵法》、《伍兹》、《司马法》、《孙膑兵法》、《魏辽子》等一大批军事著作。孙武是先秦军事理论家的杰出代表,他的《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先秦军事思想主要有十个观点:
第一,明确提出战争“必取于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第二,指出战争具有“义”与“非义”的性质,宜以“义兵”论“非义兵”。
第三是战争是国家大事,要“慎战”,否则穷兵黩武,必死无疑。
第四,认为应该综合比较敌对双方的国家政治、将军能力、天时地利、军事制度和兵力数量、训练和法纪等方面的优劣,来预测战争的胜负。
第五,认为“道”、“德”、“仁”等政治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很大。
六是总结出知己知彼、与敌练墨、以形用权、以寡击寡、避实击虚、以人而不以己等军事规律。
第七,总结了军事领域特有的范畴,如陌生、直白、力量、攻防、主体与客体、进退、虚实、排比、分合等,并辩证地阐释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八,主张去军伐积,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九,主张农战结合,富民强兵,居安思危。
十是强调戒律第一,法度严格,“以言制之,以力制之”,军权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
秦以后的军事思想。
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两千多年间,中国的军事思想并没有出现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繁荣,但仍然缓慢而迅速地发展着。秦国统一六国时,远友进击,各灭各的;东汉统一战争中的西攻东攻,由近及远,被逐一击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广泛结盟;隋末,李渊统一全国,乘势入关,危在旦夕,提高威望;成吉思汗、忽必烈在蒙元初期长途绕道,南宋假装灭金;明初朱升的“筑墙高,积粮广,称王慢”;清初努尔哈赤的“我只有走自己的路,才会一路走好”等方略,使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宋朝统治者提出并实行的军权高度集中,军事行政权归枢密院,军事指挥权归“三司”、“三将”,相互制约,集中体现了皇帝统一军队的思想;明代戚继光提出的一套较为完整的军事训练原则和方法,为中国古代治军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秦代万里长城建设中的“以危治堵”思想:汉代实行军事驻防措施;隋朝至唐初,全国分为若干军事战略区,采取的兵力部署原则是,以强带弱,中控外,中外维系。明代提出的守海洋、攻近海、固海岸、守重镇的海防思想,使中国古代国防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李世民的“持久”防御和攻城打援,一次两克的战术;龚伟在《孙子兵法》中提出的观点是快速而持久的。火器出现后,到了明代,有人提出火器为先,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作战的指导思想。
可见,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检验和古代兵家长期战争经验总结出来的,具有宝贵的价值。所以我认为,以《孙子兵法》十三篇(或中国古代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现代战争仍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为只要人类有战争,它的许多政治和军事原则就永远适用。
有人可能会认为中国古代兵法只是“用兵之法”,过时无用是因为当时的战争与现代战争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博大精深。在很多方面,不仅仅是用兵的问题,而是政治和战争的关系,经济和战争的关系。然后从政治经济层面讨论军事问题和战略问题,提出了许多今天仍然有用的政治军事经济观点。同时,中国古代兵法还涉及到很多兵家、战术学、军事学、军事地理学、军事心理学、军事管理学、军事人才以及战争本质的理论。这些基本理论原则,对面临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中国军队和中国国防建设具有普遍借鉴和指导意义。
今天我们讲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不要拘泥于古代怎么部署,怎么行军打仗,怎么火攻等等。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世界也进入了新军事革命时代。古代战争的形式与现代战争的形式大不相同。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兵法的许多著名思想和结论,如“兵是国家大事,生死之地,生存之道”,“兵有奸诈”,“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善”,“去军为伐,然后伐,再伐。
除了上述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军事原则外,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战争指导理论、作战指导理论、建军理论、军队组织纪律等方面对军队教育提出了极其重要和正确的主张。
在战争指导论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是人心、经济实力、将才、气象、地理,而且这些是一个整体;提出了“对内修身,对外管军器”的政治观点,以及“三宝”发展经济与加强国防力量的关系,指出在上述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用战略指导战争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的主要途径。
在作战指导理论上,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智胜,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是自卫,下一个也是。”努力达到战略上的“全胜”境界。为此,提出了几个主要原则:比如要“先赢后打”,不打无准备之仗,“兵优于庭”;要“带人不带人”,确保战争中的主动权;为了“审敌虚实,趋其危”,即避实击虚,必须用“奇”“义”的方法。“善用兵者皆对,皆奇,使敌不可测,故义亦胜,奇亦胜”然后“攻其不备”“依形用兵”“因敌而胜”
在建军理论上,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提出了“兵贵于民”的“人民战争”思想,提出了“兵贵于民,而不贵于民”的正确命题。同时也提出了正确的人才观,特别强调了对将领的选拔和任用。他还提出了“将军不受天、不受地、不受人控制”和“一把剑不是做事的事”,还强调将军的人格是选拔将军最重要的条件。
关于军队的组织纪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张各种法规的完善,认为“必先定制”,同时强调“以赏为表,以罚为内”,做到“杀大赏小”。对于军队的教育,主张“以理服人,以礼动人”,军队要有道德规范,“以兵器为植物,以文学为物种”,等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现代战争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现在的军事战略战术再先进,也离不开古代军事思想的精髓。可以说,没有古人开拓性的军事思想,现在的军事思想就不会发展得这么快。因此,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当今战争具有绝对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