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训练日志
地理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的复杂综合学科,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但由于初中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限,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原则,结合社会、生活、环境和时事,开展一些适合的实践探索和学习。
1.利用地理实验激活课堂教学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实验观察小鱼在清水和污水中的生存状况,并做观察记录,从而说明污染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危害。另一个例子是说明森林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将有植被和无植被两种土壤分别放入等体积的木槽中,注入等量的水,从出水时间、水量、水色等角度观察蓄水量和水土流失的不同情况,让学生接受直观、生动的环保教育。
2.利用小组活动,开展实地调查,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春秋游,这其实是结合当地地理教学培养读图能力的好机会。出发前,让学生在地图上“预习”,找到路线,查看景观,布置一些调查任务。到达实地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任务,回来时交一份调查报告。这样,学生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感受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游乐”中教育他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和评选活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可以选择一些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话题,学生可以自己收集相关信息,以地理小报的形式进行学习。初中地理关于宇宙的知识很少,但学生们对神秘的宇宙非常感兴趣。他们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宇宙的知识和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数据,并请四人合作,以“宇宙知道多少”为主题,编出一份地理小报,从中选出一些好的作品,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橱窗里,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
4.结合社会新闻和时事,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展研究性学习。教《中国地理》的时候,整个国家分为东西两部分。结合西部大开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6-8人一组。他们从地理学的角度,选择一个特定的方面,以“走进西域”为题,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西域。学生们的热情很高。他们查阅各种资料,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从自然、经济、人口、文化、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阐述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就“如何开发西部”、“开发西部应注意的问题”、“开发西部的利弊”展开热烈讨论,要求学生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论文。
5.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知识,选择合适的辩论题目,进行辩论比赛。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拟出一些辩论题,展开辩论赛。他们自由组成两队,抽签决定优劣,各选出四名辩手,分别建立论点、收集论点、组织论点等。同时,学生也自行讨论,邀请一些老师当评委。比如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的教学,拟定“中国人口分布现状是有利还是有害?”结合《中国水资源》的教学,拟定“喝纯净水是不是一件好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赛前的准备和场上的气话,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思维更严谨,也锻炼了自己的说话能力。
6 .结合社区环境,结合社会活动,开展实际调查和专题研究。假期组织学生走访学校附近的乡镇、街道,调查本地区近年来的人口变化情况,了解人口变化的原因,完成调查报告;还组织学生考察市场上各种水果的产地,结合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了解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鉴于学校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收集废电池,并在假期安排研究性学习的任务,我们应该通过参观、调查和信息研究来研究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调查研究,获得了丰富的信息、感性的认识和深刻的教育,唤起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众所周知,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一个学年又要过去了,我认真学习了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复习了这个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然而,如何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我有一些体会和思考:
第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才能学好。因此,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这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的角度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画面美、文字美、动画美和语言美,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趣味性地理知识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已有的趣味性知识进行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性知识并进行合理加工,努力寻找趣味性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引入,使其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的时候,让学生先讲一个小故事,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调动积极性。这样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调动学生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头看看身边的风向变化规律,再进行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地理问题。
第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地理图像,有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还有一些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形象、生动、直观,对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形象的作用,用形象引导学生“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研究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征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的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和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然后对照前面的地图,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大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这些活动涉及到阅读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的收集和加工,需要做实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在《变化的天气》的教学中,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天气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又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要学会求知,学会发展自己,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地理,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发展自己。根据地理的特点,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旋律法:比如可以用这种方法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东西方向三横,北方多云,中间是昆明、秦。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夹南岭。东北部和西南部有三座山峰,吴雪峰在兴安太行,中部是长白武夷,东部是台湾省山。喜马拉雅弧形山,珠穆朗玛峰傲然屹立在尼泊尔中部,第一高峰8844。地理歌曲简洁明了,便于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很多学生平时对地图比较恐惧,应用地图的能力较弱。要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画图、用图,尽量将地理知识形象化,做到文字分析与图文结合,特别是地球公转、中国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不断“授之以渔”,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他们学会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证。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点燃思维的火花。为此,我在教授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鼓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第四,缺点
(1)流程和方法的结合有待改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划分要细化,尤其是小组中的弱者要在其他同学的带领下得到真正的提高,课堂不能总是由尖子生主导,教学要真正以学生为导向。
(2)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提问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盲目地把学生的想法引向自己的设计。问题的设计不要太大,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去分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