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票据

有许多种独特的竞争优势。为了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好股票”,我总结了六个主要的,可能有重叠,也可能互为因果。

第一,垄断优势。按照经济学中“垄断”的含义,是指单个销售者或少数销售者控制某一行业的生产或销售。用我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项独家业务。或者稍微长一点,就是独家运营,或者重要产品和服务的首发和独家拥有权。港交所和澳交所是独家业务,区域内独大,不存在竞争。当辉瑞公司的伟哥首次推出时,它也统治了世界。当然,除了独家经营,还有寡头垄断。我们经常发现80%的市场和利润被两三个最大的生产组织所拥有。大部分银行信用卡都要通过万事达或Visa的网络,全球碳酸饮料市场基本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垄断。国内最大的两个牛奶市场是蒙牛和伊利。但是,我更喜欢独家垄断。

第二,资源优势。资源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可以用来生产使用价值,影响劳动生产率。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资源。资源的关键是稀缺性,根据稀缺性的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比如,江西铜业拥有铜矿,但并不具有排他性优势,因为很多铜业公司也拥有铜矿,这不能算是最高水平。中国的石油品位更高,南非的黄金和钻石品位更高,盐湖钾肥拥有的钾矿占全国总量的近90%,因此这一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比如茅台酒,没有茅台镇就不能生产,所以茅台酒厂的资源优势是独家的。我最喜欢的是有独家资源优势的公司。

第三,品牌优势。有品牌的企业很多,有品牌不代表有独特优势。品牌优势的独特性,简单来说就是强,强到行业第一。茅台被称为国酒,同仁堂被称为国药,耐克的简单挂钩是世界上最好的体育用品公司和体育用品的标志,深受全世界特别是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喜爱。这个优点也是巴菲特最喜欢的。他被称为消费者垄断。我有时称之为消费者心理职业,就是勾消费者的灵魂。比如同样的产品,人们会买这个牌子,哪怕这个牌子贵很多。

第四,能力和技术优势。那是大家谈论最多的核心竞争力。能力是指公司团队在决策、R&D、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技能。比如万科公司,在品牌做强之前,主要是因为其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强大的能力,使其成为房地产行业的第一。烟台万华的计量吸入器制造技术是独家拥有的。微软的技术优势简直是世界第一。如果任何软件产品不适用于WENDOWS系统,你就有麻烦了。1997第一次接触招行一卡通的时候,我就被他们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深深震撼了。一张卡实际上可以包含所有的本币和外币,而且比存折携带方便,不会泄露存款数字。这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此后,他们不断推出创新的金融服务品种,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是他们技术优势最直观的例子。

第五,政策优势。政策优势主要是指政府为了强化相关产业的战略地位,制定有利于发展的产业政策法规,使相关产业形成某种限制性优势。除了专利保护和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还有一个关于原产地保护的政策也很有意思。比如香槟。香槟是法国的一个地方。只有这个地方出产的起泡酒才能称之为香槟,其他地方的不能。政策优势是指这种限制性优势。云南白药、片仔癀、马应龙被列为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其他人能生产它们,甚至不能用这个名字称呼它们。茅台镇还有其他酒厂,但只有茅台酒厂的酒才能叫茅台。

最后,行业优势。行业分析是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的重要步骤,有时甚至是投资成功的前提。因为有些行业有成群的牛股,投资有很高的胜算面;而有些行业,牛股稀缺,投资中奖概率低。这是因为基本面是真的:有的行业有先天优势,有的行业注定吃亏。有些行业只是稳定增长,没有周期性,比如食品饮料行业;有些行业门槛高,大部分企业进不去,比如航空航天行业;有些行业就是有能力涨价,你不还价我就还价,比如奢侈品行业;有些行业的产品不怕积压,甚至越积压越值钱,比如白酒、葡萄酒;有些行业集中度高,优势是竞争对手少,比如银行、保险,更不用说交易所、银行卡国际组织了。有专家喜欢用行业利润总是趋于平均的经济学理论和我争论,这意味着当一个行业利润巨大时,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和企业进入,从而带来行业利润的最终平均。其实这只是一般情况,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这样,因为行业壁垒是客观存在的。

当然,拥有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之一并不构成买入这家公司的充分条件。有了其中一个独特的竞争优势,就有了关注的前提。接下来要考虑的是这个优势能否形成强大的盈利能力?比如自来水、电力、燃气、桥梁、公路、铁路等公共事业。,虽然有明显的垄断优势,但受制于价格管制,没有自主定价权,能赚大钱的很少。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中,广深铁路表现不佳,11才翻倍。铁路是高度垄断的行业,生意好得不能再好了。赚不了多少钱,因为关系到民生。张小泉是著名的剪刀品牌。当没有称职的管理层来继续发展它的时候,它根本不会赢。很多公司有资源优势,但在国际大宗商品资源价格处于低谷时,也是无奈之举。我们投资股票,最重要的是看它有没有好的回报,所有的好处最后都得落实。

那么,优秀公司的年均利润增长率是多少呢?我之前说过,我要“誓不休不出奇股。”一只好股票应该有几十倍的增长潜力和前景,年均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当然,超过30%更好。茅台、招行、万科超过30%。蒙牛前几年甚至达到了惊人的90%。

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强大的盈利能力就足够了吗?还不够,还要看其优势和盈利能力能否长期保持。也称为可持续竞争优势。这个难度更大,技术性更强。买股票就是买未来,长寿的企业价值高。公司某一年赚钱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赚钱。BB出来的时候风光无限,过几年就不行了。由于数码相机的出现,柯达、乐凯和其他胶片公司变得非常被动。这就需要我们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深的思考。这就要求公司“养尊处优”,即拥有多种竞争优势。

可能有人会说,你说的这家公司几乎完美无缺,似乎很难找。其实我的持股列表里不止一个,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用一组条件。当然,“誓不罢休”也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你许了一个一等的愿望,至少可以做一个中产的婚姻。我主要提供一个严谨的思路,在选股上力求完美,永无止境。这就是追求卓越,这就是无可挑剔。

说了这么多,我们从来没谈过价格。价格不是太重要了吗?不,价格当然重要。“安全空间”这个词简直就是价值投资者的口头禅。好公司好价格就是好股票。我曾经把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总结为十二个字:好股票,好价格,长期持有,适当分散投资。它已经包括好的价格。但是我们说的主要问题是优秀公司的问题。同时我觉得,相对于价格,好股票是第一位的。先有好股票,再有好价格;先定性,再定量。这也是一种投资理念。

随时买股票。

随时买股票,就是提倡“随时买”。必须说明的是,这是针对大多数人,尤其是有稳定后续资金的工薪阶层。

经常有人板着脸问我:“随时买,不考虑价格?”买了高价的怎么办?“其实问问题的朋友也没仔细想清楚。价格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实践中甚至是一个无法满足、超出能力圈的问题。如果你足够幸运,在入市时或金融危机后经常遇到“9.11”这样的大机会,那当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股市变幻莫测,不确定性是主流,必须“以不变应万变”来应对。我的经验是,抓住机会的努力也会失去机会,放弃这样的努力可能会抓住更多的机会。多想想方法,而不是过多考虑买入时机,不要整天计算市场胜率。不同的人先后参加工作,迟早进入市场。一旦决定投资,必然会有买高买低,但是严格挑选,不卖,即使没有那么幸运,最终也会大获全胜。

有股友引用巴菲特先生坐拥数百亿美元现金,表示愿意等待(直到合适的价格)来反驳我的“随时买入”,甚至指责我有背离巴菲特的嫌疑。但是,经过反复思考,我坚信这并不是什么大错,尤其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看到很多朋友一直在等贵州茅台、招商银行、港交所等股票的价格跌到自己的心理价位,始终买不到,或者失去耐心,买的更高。我能感受到学习巴菲特教条的重要性。别忘了,在美国投资界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地位的调查中,虽然排名靠前的投资者往往是职业投资者,但比例最高的也只是二战后单纯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普通投资者。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了一句精辟的话:“没有钱,就没有小聪明,这是浪费时间。”意思是“没钱靠体力,钱少靠智力,钱多靠时机”。拥有数百亿美元现金的巴菲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属于世界顶级的“富豪”范畴。我的“随时买入”不包括资金量大的投资者和专业投资机构,只针对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大部分人属于“钱少”的工薪阶层,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和奖金收入。“随时买”就是每个月用剩下的工资和奖金买。这种固定的买入方式,最终可以使买入的股票成本平均,不太高也不太低。但由于选择严格,买的股票基本都是优秀的公司,长期来看,收益率还是很可观的。这是一种理智的购买方法。只要实施,可以说人人都可以成为亿万富翁。不信你看我给的这个方法:

如果深圳的年轻人一个月收入3000元左右,那么一对有毅力和恒心的夫妇,每个月会拿出收入的20%,也就是每个月投资600元,购买每个月平均利润递增20%以上的公司的股票,无论如何也不会卖出。40年后,成为亿万富翁很容易。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计算一下。

当然,很难选出年均增长不低于20%的优秀股票。但是,工资和奖金会继续增加。如果20%的涨幅进一步投入,岂不是很容易?

持股要有耐心。

投资的辩证法在于:该复杂的复杂,该简单的简单。“严格选股”属于一个复杂的范围,但是“随时买股票”和“耐心持股”就特别简单,就像暴风雨过后天空特别蓝一样。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很多充满大智慧的话,比如“不战而胜”、“无为而治”、“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等。尤其是“大道至简”和“不变应万变”这两句话。用这些来指导投资,成了轻松赚钱的学问。换句话说,选好股票后,干脆就留着。我曾经说过:“像集邮一样收藏公司的股票”,我更愿意说:“做一个好的股票收藏者”。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不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的人?你的一些股票已经五年多没动过了。你怎么能留住他们?其实我在生活中是一个很没耐心的人。只是投资股票和其他事情不一样。如果不长期持有,就很难稳定盈利,也很难做出一番事业。诚然,致富需要耐心。赌场和彩票可以提供一夜暴富的机会,但概率有多大?收藏发财的概率比赌博、彩票高,但是收藏的真宝不多,大部分是假古董什么的;期货和权证发财的概率比收藏高,但长期成功的太少;短线炒股成功的概率更高,但总体来说,失败的比成功的多。但环顾世界,有多少人是通过长期持有股票和房地产成为亿万富翁的?这些认识以前也说过,也是通过惨痛的失败获得的。这个东西叫“定力”,我很看重,仅次于“眼力”。我经常劝朋友们把“卖”字从你的投资字典里删掉。

没有丰富投资实践的人大多会想,如果结合短线,不是赚得更多吗?我不知道你不能鱼与熊掌兼得。有一定经验的投资者经常会问:“涨得太高你不卖吗?”我的回答是不卖。因为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就像低买高卖一样,实际操作中很难判断什么是高,什么是低。就像你无法判断明天是涨是跌。很多短期利润都是要放弃的,因为放弃了还能得到更多。放弃,就会得到。这就是辩证法。我和很多股友都充分证明,判断这些东西的涨跌太复杂了。这是我们自己能力圈之外的东西,是有害的。它让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拣芝麻不拣西瓜。比如贵州茅台、招商银行、万科什么时候卖得合适?哪天卖都不合适。从长期趋势来看,任何出售好公司的行为都是愚蠢的,是违背经济发展趋势的。结果并不理想。最多赢一场局部战役,输在全局。股市里流传着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些影响很大,比如“高抛低吸”。我们看到的是,绝大多数人恰恰相反,低抛高吸,行情一涨就追涨,行情一跌就减仓;上证指数跌到1,000点的时候,一天的成交量只有几个亿,这说明大部分人并没有“低吸”。上证指数涨到5000点的时候,每天的成交量高达2000亿到3000亿,这说明大部分人并没有“高抛”。再说,判断水平也是个技术的东西,不是智力的东西。小利靠本事,大利靠智慧。为什么最后在股市赚钱的人总是少?这和过度操作有关。很多人基本上天天盯着股市,不断捕捉所谓的机会,不断尝试低吸高卖。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成功了呢?就拿众所周知的刘元生先生长期持有万科股票的例子来说吧,就是单纯持有,买入后不卖出。事实上,万科的股票在18年已经跌了无数次。如果他一直想着高抛低吸,能不能从几百万变成几亿?技能级的东西,不仅让人很辛苦,也不会给很多人带来可观的收益,至少在机房炒股的投资人看来是这样的。人们常常忽略最好的往往是最简单的。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投资者质疑:“公司基本面严重恶化,你还坚持不卖?”我的回答是一如既往。即使不能排除这种情况,你仍然可以坚持不卖。这似乎不符合巴菲特的思路。但我还是觉得这是对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实践的。我非常喜欢彼得·林奇的观点。如果你有十只股票的长期投资组合,其中一只出现了问题,因为我们选择的公司都很优秀,那么我们持有的其他九只股票仍然在为你赚大钱。几十年后,也不过是一亿和九千万的区别。此外,那支股票不会跌到零。即使你在一个优秀公司的基本面问题后成功卖出,你也只是战略上对,战略上错。你可能会失去一个在未来获得长期利益的大好机会,也可能因为心理上变得过于在意而成为一个出身藏族家庭的投机者。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点哲学思考。再者,如果一个优秀公司的基本面出了问题,你可能事后才知道,然后股价就跌了不少。这个时候,很难说卖出是正确的行动。或许,情况正好相反,你还得继续买。有几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是沙特王子阿尔瓦利德的《花旗集团之战》。1990左右,花旗银行因为房贷和拉美业务陷入困境。当时很多人疯狂出逃,股价跌得一塌糊涂。此时阿瓦里德不断加大注资力度。四年后,花旗银行终于渡过了难关。信念坚定的Avalide成为最大单一股东,十几年后成为最大赢家,一举收获近百亿美金!他净资产的一半。阿瓦里德说,他一直在寻找同一个东西,那就是国际知名公司。他们有健康坚实的基础,却陷入暂时的困境。再比如2004年底,伊利股份董事长郑俊怀被抓,这里面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股价从14元跌到9元。身边有些朋友有点害怕,我就劝他们9块钱的时候再买,一直留着。现在所有听了我建议的朋友都获利颇丰。SDB也是如此。1997之后它的基本面并不好,但1990以来一直持有的人还是大赢家。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我需要钱,不卖吗?”这严格来说是一个投资以外的问题。需要钱的情况很多,除非涉及到极其庞大的家庭或个人剧变,需要大量的钱救急转危为安。比如你家生病了,急需用钱,你还坚持不卖,那你就失去了投资的意义。投资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幸福。总的来说,要学会不卖,否则很容易找到各种借口卖出优秀的股票。当你赚了很多钱,你就会意识到那种意义。到那时,对资产结构进行一些调整就非常简单和自然了。对于投资者来说,首要考虑的是怎么赚,而不是怎么花。一直持有才是最好的赚钱方式。

也会有人问“当我们找到更好的公司股票时,可以卖掉吗?”我的回答是,这种情况不叫叫卖,叫换股,因为总投资额和投资金额都没变,公司股票还在收。只要不是太频繁,这个可以考虑。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我还是更倾向于不卖掉之前的股份,而是用我后来的收入去买。因为有思想的人不多,很容易把炒股变成投机。

这里我想再举一个深圳人有切身感受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要长期持有。深圳大部分人买房炒股。这几年房市和股市都是牛市。据说两个市场的胜负概率应该差不多。然而,统计数据显示,98%以上的人是靠买房赚钱的,而在今年5月份的统计中,股市看涨时,竟然有30%的人亏了钱。原因是什么?买房的人很少频繁短期投机,而炒股的人很多都有“手痒”或“多动症”。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关心卖,但是想做收藏的人不多。其实卖掉好公司的股票才是最大的风险。“投机”是投机者心中的魔鬼。澳门赌王何鸿燊在回答记者关于靠赌博赢钱的诀窍是什么的问题时表示“不赌”。如果有人问我炒股赚钱的秘诀,我的回答是“不炒”。我们购买优秀的企业。他们是最有活力的公司,拥有最有价值的资源和最有前景的产品。他们身处最好的行业,拥有最有能力的管理者。你可以高枕无忧,享受一劳永逸的成功。股市其实就是一个乌龟打兔子,懒人打忙人,蠢人打聪明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