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论文范文选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1:基础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是我校为适应我国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开设的新专业。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具有较强持续学习和发展潜力的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未来能够在医学院校、医院和医学科研机构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教学、临床医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医学专业人才[1]。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生物化学对于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是今后独立研究和教学的有力保障[2]。如何建立适合基础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调整优化现有课程,满足本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是生物化学教师迫切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目前,医学院校传统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主要模式、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如下:
①理论课: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不利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使用上,基础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相同的教材,不能满足基础医学专业培养的需要。另外,英语教学的比例也不高。多年来,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课件和参考资料除了专业术语用英文标注外,基本都是中文,课堂以中文授课为主,不利于提高学生查阅英文文献、撰写英文论文和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②实验课:实验课内容不能满足培养学生整体科研思维的需要。有些实验已经过时,很多生化实验还在使用过时的技术方法,与生物化学的理论发展和临床实践完全脱节,所以这些实验需要彻底废弃和替代。另外,实验教学模式是实验技术人员课前预习,教师上课时根据教材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按处方吃药?式的实验操作,最后完成实验报告。整个实验模型看似紧凑完善,但学生参与思考的程度不高,往往像跑腿一样操作。这种教学突出实验技术的过程,但学生不能充分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并熟练运用这些技术解决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因此,如何改革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我校基础医学专业开设生物化学和高等生物化学两门相关课程。结合基础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全面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1.1理论教学要制定合适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
基础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高级生物化学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前者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的阐明,后者主要侧重于学科的前沿进展和技术。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基础理论-临床科研知识体系的构建。本课程首先介绍生物化学的简史和现状,以帮助建立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然后详细讲授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完善基础知识结构体系,然后在临床病例和研究论文中讲解各种疾病或技术,在具体病例中总结提炼研究思路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的代谢与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对于这一部分,使用多媒体详细而有重点地讲解基本内容。部分内容采用互动教学,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加深理解。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要结合具体的科研文献进行说明。③疾病的发病机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系统介绍。可以用PBL教学法进行案例分析。重点放在疾病的特定分子机制上。由于生物化学的快速发展,由其衍生的交叉学科知识日新月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最新的成果和进展融入教学内容,让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了解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2实验教学要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并进行更新和整合。
现有实验内容我们对现有的生化实验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梳理,去掉了过时的实验。下一步将是尝试:
①在每次实验开始时引入适当的案例,使学生真正理解实验的意图,并与临床和科研有效衔接。
②尽量保证实验内容的一致性。例如,从之前的RNA提取实验中获得的RNA可以用作下一次RT-PCR的模板。
③为了使实验内容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在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两个实验中增加了高剂量组,通过正常样本和异常样本的对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④在高级生化实验的安排上,我们尝试将多个有内在联系的实验整合为综合性实验。例如,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鉴定、连接产物的转化和阳性克隆的筛选可以添加到原始质粒提取中,以整合成完整的分子克隆实验。开设综合性实验不仅可以增加实验内容的系统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同时也要注意提供合适的研究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理解每个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⑤依托我校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开展创新实验,尝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
2 .全面优化和调整教学方法
2.1理论教学法
基础医学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自学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尽量避免传统教学。教学风格?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的整合教学方法。
2.1.1PBL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基础医学专业每年约有40名本科生,现有的师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使我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部分采用PBL教学模式。在选择案例时,不仅可以提供疾病案例,还可以以一些具体的科研实验为案例,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
2.1.2启发式教学?简介-自学-总结?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教学主动性。比如酶的竞争性抑制这一章,学生可以在临床上主动寻找基于竞争性抑制的药物,让学生进行比较,加深理解。
2.1.3互动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互动很少。比如在讲解完DNA生物合成的基本内容后,全班分成小组,让每组学生主动查阅文献和逆转录相关的最新进展,并制作成PPT。每组派一名代表讲解反转录章节的相关内容20分钟,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2.1.4加强英语教学在科研中的比重,无论是查阅文献、撰写科研论文,还是在学术会议上交流,对专业英语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大英语教学的比重,尝试英文PPT,老师可以采用双语教学,尤其是专业术语和表达,帮助学生尽快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2.2实验教学方法
将PBL教学理念引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将每个实验设置在一个有意义的科研问题或临床案例中,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进而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使学生不仅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案例引出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实验。并行采用PBL和传统教学模式,并将其融合?互动?、?启发式?和其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思考,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实践中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化学作为基础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21世纪有了很大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基础医学专业的学习要求。我们需要及时优化和调整生物化学教学,把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专业人才,为部分研究型人才进入更高层次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又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是目前自然科学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受传统考试制度的影响,大多数高校仍然坚持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试方式。结束考试?一张试卷决定成绩,一次考试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些学生在考试前依靠死记硬背。即使能取得好成绩,也只是记住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计划。传统的考试制度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考试制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提高考试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考试制度改革是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形成性考核制度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素质教育和培养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为了满足?能力?以培养为核心目标的临床医学生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要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1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
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形式
1)阶段性考试。每章结束时,利用每章结束时的最后一节课时间,对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闭卷测试。考试结束后,老师给出正确答案,现场给学生答疑,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老师在审核完考试答题卡后,会把答题卡还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对成绩评价的知情权,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不足,迅速改正。
2)实验教学的多站测试。实验课既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多站实验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临床课讲师为主考官,设四个考点,每个考点设两名监考老师,负责考试过程和考场纪律。各考点满分5分,共20分:第一站: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操作;第二站:使用721分光光度计和离心机;第三站:利用电泳添加样品;第四站:上柱和色谱柱上柱。
3)理论教学期末考试。理论教学期末考试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旨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考试内容涉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各个方面,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绩效评价
1)形成性评价(教师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就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它是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观察、记录和研究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整学习状态,控制学习过程,使学生增加学习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培养合作意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有效利用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平台资源,建立生物化学师生QQ群、微信群,改变教师上课只能见面、提问、交流的局面。利用多种平台,师生可以充分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反馈学生对学习的评价,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有利于下一门课程的教学。
2)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为以后的医患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理论或实验教学之余,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和课题进行分组讨论,组长负责记录讨论的内容、过程和结论。讨论结束后,小组成员互相打分,讨论记录和打分形成书面材料,交给授课老师。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评分是设定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由阶段考试成绩(20%)、实验教学多站考试成绩(20%)和理论教学期末考试成绩(60%)组成。形成性考核和学生互评不计入最终考核成绩。
2 .考核制度改革的成效和经验
形成性考核制度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时间紧张,紧张感加强,学习态度端正,兴趣增强,能自觉主动学习,课后收集各种资源,及时消化课堂上的知识,随时复习,灵活地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对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更加扎实。形成性考核制度提高了学生的多元能力,阶段性考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教学中的多站考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互评的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和师生间的交流平台,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形成性考核制度也启发学生对专业问题的质疑和思考,培养科研思维和批判意识。形成性考核制度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并且在实施考核制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反复论证,不断探索、创新、查漏补缺,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形成性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与以往的考核模式相比,阶段性考核制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在增强责任感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改进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3讨论
什么是形成性评价体系?重过程轻结果?新的考试模式不仅重视理论教学,而且更加重视实验教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基础是?阶段考试+实验教学多站考试+理论教学期末考试?取代传统的考核体系?一张试卷的期末考试?定级考核制度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动手操作水平、团队协作交流等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试制度改革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深层次改革,是形成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勇于开拓创新,又要科学分析,做到教考真正统一,适应新课程体系。能力?以培养为核心目标培养临床医学生的教学改革,要求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生物化学范文三:论生物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其重要,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在生物化学中的学习效率。
生物化学;学习兴趣;培养
学习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主要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和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1],是现代医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对疾病的临床概念没有印象,抽象思维差,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给师生互动带来一定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旨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1好的导入,好的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重视绪论的教学艺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浓厚兴趣。绪论的内容是每个学生接触这门课程的开始,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非常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绪论阐述了生物化学的简史、研究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等。具体内容虽然篇幅不大,但涉及面很广,可谓是学习生物化学的一个大纲。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提问、设问、讨论的方式讲述我国DNA克隆和胰岛素合成的过程,使学生既知道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产生对生物化学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求知欲,使其精力和思维得到集中和改变。想让我学吗?为了什么?我想学?思维活动自觉主动地跟着老师走。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学习情境比较困难,需要学生去克服,但又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难题,让学生无法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知识需求。
比如,在讲糖异生之前,先问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不吃东西能活六周左右?是什么支撑着能源供应?有同学回答:糖发育不良。追问:什么是糖异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会引发疑惑和好奇,激发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老师将再次解释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让课堂教学沿着?从怀疑到怀疑,再到怀疑?三维进步。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主动性首先来自于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在讲解生物化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向学生提出一些较难的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探索、研究,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此外,还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适当的跨度,从而创设问题情境。所以,课前备课的时候,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仔细?提问?,把要教的内容组织成?问题链?你能把这些放到课堂上吗?问题链?让学生滚动回答,激发思考兴趣。让学生思考。当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推理结果,不断强化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入临床病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现在已经成为生物学科和医学学科之间的共同语言。单一的理论学习往往是枯燥的,而临床基础教学一旦脱离临床实践就变得枯燥。教师应结合临床实践,选取典型病例,
通过病案分析讨论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比如在讨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情况下,专门设计了三个问题。案例:无名氏,5岁儿童,因使用新鲜蚕豆后出现头痛、发热入院,随后出现血红蛋白尿、贫血、黄疸。1)试分析为什么孩子吃了新鲜蚕豆后会出现血红蛋白尿、贫血、黄疸。2)分析这个孩子的发病机理。3)有此类遗传病的家庭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医学基础知识解决临床医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学生接触实际问题,激发兴趣,竞相发言,然后老师做最后总结。这样,学生可以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思维和积极性,使学生联系临床实际,扩大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容易记忆,理解和巩固。通过病例讨论,是一种传授知识、训练临床技能的教学方法。
4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巩固学生。
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想快乐地学习,老师必须快乐地教学。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施展才华的地方。为了保持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掌握和运用教学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础,熟悉各种教学方法,并能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创新。为此,教师应在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地给学生补充一些内容新颖、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相关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和不足,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和巩固学生对专业学科的兴趣。比如在讲授脂代谢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暴饮暴食和吃过多高脂食物对患者和社会的危害,传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
其次,要强化教学目标,淡化学科意识,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实践教学,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有趣的东西越容易在头脑中扎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并加以巩固和保持,除了概念准确、层次清晰、逻辑清晰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一些有趣、幽默、有趣的教学语言。
此外,多媒体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和专题辩论等形式可以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离校,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增加社会实践,让课堂从有限的课堂空间延伸到广阔的社会舞台,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帮助他们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早日服务和回报社会。
教学是有规律的,但教学没有固定的规律。重要的是获得法律,并始终教导和总是新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旦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他们就会变得活跃起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营造学与教的氛围。
参考
查喜良,周春艳,周爱如,等.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猜你喜欢:
1.生物化学学习经验与理解范文
2.生化药学论文
3.关于生命与健康的期末论文
4.大学生健康论文3000字
5.生物化学趣味记忆法
6.3000字的食品与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