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生和哲学论题

哲学的“梦想”之旅

——《哲学与人生》课后感想

哲学家是明智的,讲道理的;士者,知也,规也。哲学,顾名思义,白话文指的是哲学和真理的学问。我想哲学这个词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可能接触过一些关于哲学的常识和故事,对哲学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理解,但往往没有深究。

对我来说,作为一个非哲学专业的理科生,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哲学。哲学可以增强人的观点,从而使人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人的思维和主体意识,使人成熟。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可以说是站在超越世界的立足点上,从精神的自由和主动上反思自己的能力,用另一种全新的视角看世界。

在这几周的哲学课中,我深深感受到哲学是思想的升华。俗话说,花不可无蝶,山不可无泉,石不可无苔,水不可无藻,树不可无藤,人不可无瘾。自然界的一切都伴随着灵性,灵性是真正相互依存和对称的,而人是万物之灵。人如果没有气质和思想,那将比花无蝶、山无泉、石无苔更令人遗憾,进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是有限的,但思想是无限的。哲学恰恰是升华人的思想,推动人前进,启迪人。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事情,都是各不相同,各不相同的。哲学思想随处可见。学哲学,懂哲学,学以致用。

哲学不是空的,也不是没有重量的。哲学的目的是明确的。不得不说,我喜欢很多充满哲理的故事。我记得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一个是淡水,里面有鱼,叫加利里海。从山上流下的约旦河,使这片大海浪花飞溅。它在阳光下歌唱,人们在它周围建造房屋,鸟儿在茂密的枝叶间筑巢,每一种生物。约旦河向南流入另一个海。没有鱼的欢腾,没有树叶,没有鸟儿的歌唱,没有孩子们的欢笑。除非情况紧急,否则旅行者总是选择其他路径。这里的水面空气凝重,没有动物愿意在这里饮水。这两个海彼此相邻。为什么它们如此不同?不是因为约旦河,它注入了同样的淡水,不是因为土壤,也不是因为邻国。不同的是,加利利的里海接受了约旦河,却永远不会守住。没有一滴水流入,另一滴水就会流出,一起接受,一起付出。另一片海很聪明。它吝啬地收集每一笔收入,从不屈服于慷慨的冲动。没有一滴水它是进不去的。加利利的里海是慈善的,充满了生命,而另一个却从不给予。这是死海。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世界上有两种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包容他人,释放自我,不要斤斤计较,以水观人,以水为先,共同接受和付出。生活中的很多点点滴滴都充满了哲理,我们通过认识和了解真相,其实可以品味很多东西,给予精神上的帮助。

哲学,自古就有,被很多先贤推崇,比如孔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抛弃了争权夺利的利己主义观念,带着理想主义周游世界,到处讲学,给后人留下了“仁爱之心”和“中庸之道”。这一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民族独创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人们功利心越来越强,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可以不择手段的今天,宣传和传承孔子的“仁”、“人贵”、“和”等价值观就显得更加重要。孔子的哲学是以仁、和、诚、中庸为核心的价值观,也是无价之宝。

但对于哲学上的中庸之道,人们自然会想到“调和,抹泥,各打五十板,一人一半,五五分成”。中庸如何实现,它的标准是什么?《中庸》中有“达致和谐,天道地位不佳,万物育成”之说。即万物各得其所,各得其所,各得其所,各求其政,从而达到“万物共存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境界。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境界不可能100%达到,但通过努力是可以无限接近的。中庸其实就是为了双赢,达到和谐。中庸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明确的人生境界和处事艺术,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追求“和谐”效应的基本特征。和谐社会不是说人无所事事,而是创造一个环境,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角色,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所有这些哲学思想都是我们古代先贤的结晶,是时间和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我们一个一个慢慢品味和理解。其实哲学能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是启迪和鞭策。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哲学也是一种天堂。我们把它从天上带到人间,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以致用,理解哲学,品味生活,感受生活,努力工作,快乐生活。

请点击旁边的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