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该如何改革高效课堂教学?

本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我校开始组织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老师们的努力,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生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第一,通过学习树立新观念。

要推进高效课堂改革,教师必须彻底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为了改变教师陈旧的观念和思路,学校连续召开了两次全体教师会议,深入浅出地讲解和说明了全县课改的背景和意义,同时向大家介绍了当前先进学校的做法。当大家听了杜郎口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详细介绍,看了相关视频资料后,被他们彻底的、颠覆性的课堂教学改革深深震撼,顿觉豁然开朗。学校陆续组织教师开展了“课堂教学行为自我反思”活动,对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刻的自查自纠。经过学习和反思,全校一致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真正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大胆博采众长,整合众多家庭的智慧为我所用,在课堂教学中“大打出手”。

第二,成立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证。

为做好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李校长亲自挂帅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监督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和实施。同时,学校还注重两个层面的工作:在领导层面,领导班子注重学习和思想动员,使课堂改革成为全校活动的中心环节;在业务层面,领导班子注重落实,承上启下,具体操作,以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实践研究,真正做到点上研究、线上指导、面上落实。

第三,认真思考,建立教学模式

学校在充分学习教学理论、借鉴其他学校先进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骨干教师开设的研讨班反复讨论调研,最终提出了“321”的课堂教育改革新模式,即“三做、两条线、一拓展”的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三做”:(1)教师:在充分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学案指导,设计教学目标、活动和练习(教师带头做好所有布置给学生的练习);(2)学生:做好预习作业,收集新课学习相关信息。(3)小组:做好小组内的分工,对预习的内容进行交流,做到资源共享。2.“两条线”:一是学生自学为线(简称“自学讨论线”),二是目标达成为线(简称“指导训练线”)。主要有自学、讨论、指导、培训四个环节。3.“一拓展”:练习(巩固),向更深层次推进。另外,在时间分配上,规定:10+30,即老师讲课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达到或超过30分钟。

第四,狠抓落实,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工作

课程改革质量的关键在于实施。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要求各级系、班、全体教师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真正使课改经常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产生积极的效果。

1.进行实验,由点到面。起初,学校在各年级设立了1 (3)班、2 (1)班、3 (1)班、4 (3)班、5 (2)班、6 (1)班作为实验班,带动了各年级、各学科的改革。

2.骨干指导,全面推送。除了通过实验班做前期工作,学校还安排骨干教师带头参加研讨会,通过他们开设的研讨会,向全校教师传达自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让有疑问的人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好地开展实际工作。

3.开展研究,不断进步。为了顺利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断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4月份,校长和中层领导对实验前一阶段遇到的问题逐一梳理,列出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分发给各备课组。并且在随后的业务学习中,每个领导挂一个备课组,和老师们讨论重点问题。在讨论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尝试过的比较好的做法,并向其他教师请教自己在课改中遇到的新的疑惑,从而形成自己班级更有效的方法,从而推动新课改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更好地开展。

4.出去学习,学习内化。虽然通过对教学视频和文字资料的学习,我们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总体来说,我们还处于自己摸索的阶段,对一些更新更好的东西并不一定了解。因此,学校利用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先后参加了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暨观摩会、南京市鼓楼区“新理念与新实践”数学教学专题系列活动、“小学自主讨论式教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语文教师全能赛等,让更多的教师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学习借鉴。

5.集体备课,分班上课。为深化我校提出的“3·21”课改教学模式,促进实践工作,我校开展了两轮“异质课堂”活动。先由各备课小组集体备课,然后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小组成员要做好听课和评课工作,及时讨论上一位老师上课遇到的问题,在下一位老师开始上课时调整教学设计,达到更好的效果。学校中层领导也挂到了年级组,和老师一起上课讨论教学难点,备课组的老师也在“得”与“失”的过程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努力打造更有效的课堂。

6.全面评估和深化。为了让每一位教师真正参与到有效课改的活动中,把有效的课堂学习和理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学校在6月份开展了有效课堂评估。学校要求4-6年级的每一位英语、数学、外语老师都要认真学习学校制定的“321”教学模式的考核标准,然后确定开课时间,报学校考核组。根据安排,学校由三名教学骨干组成的考核小组进行考核。经考试,成绩达到60分的,60分以下的到相关实验班听课,继续第二轮考试,直至考试合格。经过两轮考核,学校4-6年级的语文、数学、外语老师基本都能达到合格或良好的标准,确实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果。

7.课程改革与学科整合研究。针对同步研究工作,学校将课程改革与项目相结合,以项目研究推动课程改革,将课程改革作为项目研究的实践形式。二者相互促进,有利于课程改革工作和项目研究的深化。

动词 (verb的缩写)成就

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特色、突出办学亮点的课程改革特色,各方面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1.老师的教学方法变了。

教学方法的改变是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一个重大变化。大部分老师上课说话少,站在前面的时间少。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给学生更多的活动、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和时间。比如,教师不单纯模仿教学方法的操作,而是积极探索,实现新的学习方法应有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从分组,到分工,到合作,到评价,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规范,优等生和差生互帮互助,学习效率高。再比如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一些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些都表明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不成熟,但这种意识是值得肯定的。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课堂上,学生有机会展示学习的思维过程,经常听到“老师,我来做!”这样的声音,;课后有更多的后续活动,如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实验讨论等。学习方式的改变大多体现了学习的自主过程,在过程中更多的体验感知,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3.师生关系变了。

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沟通、对话、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样的双向互动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变化。在新课改的课堂上,你经常会看到师生们其乐融融,一种积极探索、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建立。

4.学校教研氛围变了。

过去学校开展研究工作时,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的范围也不广。但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老师的参与度和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不仅通过集体备课、“讲、听、评”等活动参与教研活动;通过参与项目研究,更多的教师在不同的领域和学科会有一个不规则的发展;教师还通过参加各种教学评估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不及物动词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程改革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教师的压力很大,教师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疑虑和问题。比如,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缺乏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不确定如何开展更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资优生和学困生不能兼顾发展的问题;老师如何准确评价学生的发展等等。

七。新学期的计划

1.培训所有教师。利用暑期校本培训和每周一下午的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将学习情况纳入教师量化考核。一是组织教师观看教育局发放的有关课改的教学光盘;二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订购的书籍;三是认真解读我校课改的教学模式,请教师从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两方面了解新方法的优势。

2.坚持平时的工作。主要是:(1)在师资队伍中开展阅读理论书籍和做笔记。(2)教学后写教学笔记或感悟,每节课做一个练习,做一个对比。(3)每一位教师都要借助高质量的课光盘和新的教育理念,精心备课,上好每一堂课,做到规范创新。(4)教师每学期应上课16节以上。重点是听各年级组和教研组集体研究的研讨,写好印象。

3.要及时做好课题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和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靠的是课程改革和教研。在教职员工中树立教学科研意识,以我校批准的六个项目为契机,教育教师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让教师尽快进入课程,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同时,做好已经立项的省市课题的研究工作,收集整理研究档案,组织收集各级教研论文,撰写教研笔记,撰写课后反思,为课改实验留下宝贵的资料。

总之,新课改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把新课改做好。期待课程改革能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